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2编行为主义第7章新行为主义.9.1.ppt

50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90408855
  • 上传时间:2024-09-1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27KB
  • / 5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七章第七章 新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第一节第一节 从早期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从早期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主义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l一、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一、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l获得真理的途径:获得真理的途径:l逻辑逻辑l实证实证 二、操作主义的影响二、操作主义的影响l逻辑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的产物逻辑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的产物l“任何概念,我们意指的只是一组操作,概念任何概念,我们意指的只是一组操作,概念与相应的那一组操作是同义语与相应的那一组操作是同义语”(布里奇曼)(布里奇曼) 三、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三、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l对华生的批判对华生的批判 没有没有““心理心理””或无或无““头脑头脑””的心理学的心理学l武德沃斯:武德沃斯:S-O-RS-O-R 新行为主义的特征:新行为主义的特征:l既保留了早期行为主义的以行为而不以意识为既保留了早期行为主义的以行为而不以意识为心理学研究对象这一根本特征,又不像华生等心理学研究对象这一根本特征,又不像华生等人那样忽视对有集体内部条件的研究,如较为人那样忽视对有集体内部条件的研究,如较为重视对中介变量的研究。

      重视对中介变量的研究 第二节第二节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l赫尔略传赫尔略传l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l著作著作:l1937年,赫尔发表年,赫尔发表《《心理、机制和适应性行为心理、机制和适应性行为》》,初步勾画了他的理论体系大纲;,初步勾画了他的理论体系大纲;l1940年出版年出版《《机械学习的数理演绎论:科学方机械学习的数理演绎论:科学方法论研究法论研究》》,以数理演绎的方式对其理论进行,以数理演绎的方式对其理论进行了严密的阐述;了严密的阐述;l1943年出版年出版《《行为的原理:行为理论导论行为的原理:行为理论导论》》,,这是他对其理论体系的更臻完备的阐述这是他对其理论体系的更臻完备的阐述 一、赫尔的假设一、赫尔的假设—演绎系统演绎系统l进化论的影响:进化论的影响:l以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行为作为他的理论体以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行为作为他的理论体系的出发点系的出发点l““假设假设——演绎的演绎的””系统:系统:la.a.公设及公设及““操作性操作性””定义;定义;lb.b.由公设产生的演绎;由公设产生的演绎;lc.c.可实证性可实证性 二、赫尔的行为原理二、赫尔的行为原理l行为的原理行为的原理 (一)学习的性质:刺激(一)学习的性质:刺激—反应反应的联结的联结l赫尔的理论核心:条件反射赫尔的理论核心:条件反射l赫尔学习理论的核心:赫尔学习理论的核心:l学习进行的基本条件就是在强化情况下刺激与学习进行的基本条件就是在强化情况下刺激与反应的接近。

      反应的接近l公式:公式:S-S-s-r-Rs-r-R 赫尔的多种刺激作用示意图赫尔的多种刺激作用示意图 (二)学习的基本条件:(二)学习的基本条件:l接近和强化原则接近和强化原则l1.1.接近接近l学习的必要条件学习的必要条件l2.2.强化强化l初级强化和次级强化初级强化和次级强化l3.3.习惯强度习惯强度sHrsHr::l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力量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力量l强化和习惯强度的函数关系公式:强化和习惯强度的函数关系公式:lsHrsHr=1-10=1-10-0.0305n-0.0305n((n n为强化的尝试次数)为强化的尝试次数) (三)行为的动力:内驱力(三)行为的动力:内驱力D Dl1.1.反应势能反应势能sErsEr::l内驱力激起有效的习惯强度,使之成为反应势能内驱力激起有效的习惯强度,使之成为反应势能sErsErl反应势能是由内驱力和习惯强度的乘积决定的反应势能是由内驱力和习惯强度的乘积决定的:: sErsEr = = D D××sHrsHrl2.2.两种内驱力:两种内驱力:l原始内驱力原始内驱力l 如饥、渴、性等如饥、渴、性等l继起内驱力继起内驱力l 如看到火炉如看到火炉 (四)行为的抑制和消退(四)行为的抑制和消退l1.1.两种抑制:两种抑制:l反应抑制:疲劳起着一种使动物终止其反应的抑制作用;反应抑制:疲劳起着一种使动物终止其反应的抑制作用;l条件抑制:如果在动物因疲劳而逐渐减弱其反应的同时,人条件抑制:如果在动物因疲劳而逐渐减弱其反应的同时,人为地外加一个刺激,这个外加的刺激可能也会抑制反应。

      为地外加一个刺激,这个外加的刺激可能也会抑制反应l反应抑制在练习停止后逐渐消失,但条件抑制不会逐渐消失反应抑制在练习停止后逐渐消失,但条件抑制不会逐渐消失l2.2.有关有效反应势能的几个公式有关有效反应势能的几个公式* * 赫尔后期对其理论的修正赫尔后期对其理论的修正 三、对赫尔逻辑行为主义的简评三、对赫尔逻辑行为主义的简评l1.1.贡献:贡献:l提出了一个非常精确、详细的逻辑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提出了一个非常精确、详细的逻辑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l对学习心理学有重要影响;对学习心理学有重要影响;l耶鲁学派耶鲁学派l2.2.批评:批评:l其体系过于庞大、复杂、精细;其体系过于庞大、复杂、精细;l方法过于特殊,缺少概括性;方法过于特殊,缺少概括性;l假设演绎系统在心理学中是否适用还受到质疑;假设演绎系统在心理学中是否适用还受到质疑;l还原论 四、新赫尔学派四、新赫尔学派l斯彭斯斯彭斯l米勒米勒l莫勒莫勒 第三节第三节 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l托尔曼略传托尔曼略传l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l主要著作主要著作l早期处于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的中间位置;早期处于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的中间位置;l后来提出认知行为主义体系,也叫目的性行为主后来提出认知行为主义体系,也叫目的性行为主义体系。

      义体系l强调理论的强调理论的“认知认知”性质 一、心理学:关于整体行为的学一、心理学:关于整体行为的学说说l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l这种整体行为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这种整体行为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 (一)分子性行为与整体的行为(一)分子性行为与整体的行为l分子性行为:生理学中的刺激和反应是分子性分子性行为:生理学中的刺激和反应是分子性的,如光波、声波等的刺激,肌肉收缩和腺体的,如光波、声波等的刺激,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等的反应;分泌等的反应;l整体行为:如白鼠跑迷津、猫企图逃出迷笼、整体行为:如白鼠跑迷津、猫企图逃出迷笼、学生上学、打球或游泳等的行为学生上学、打球或游泳等的行为l整体性的概念与格式塔心理学的格式塔有关整体性的概念与格式塔心理学的格式塔有关 (二)整体行为的特征(二)整体行为的特征l整体行为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整体行为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l1.1.指向一定的目标指向一定的目标————对象;对象;l(行为的目的性)(行为的目的性)l2.2.为达到目标,选择一定的途径和方式;为达到目标,选择一定的途径和方式;l(行为的认知性)(行为的认知性)l3.3.最小努力原则(行为的认知性);最小努力原则(行为的认知性);l对短近而易于达到目的的活动比遥远而困难的对短近而易于达到目的的活动比遥远而困难的活动具有优先的选择性。

      活动具有优先的选择性l4,4,整体行为是可以教育变化的整体行为是可以教育变化的 二、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二、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l中介变量中介变量l1.1.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l自变量自变量 环境变量环境变量 个体差异变量个体差异变量l因变量(行为变量)因变量(行为变量) 2.2.中介变量:中介变量:l是与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相关联的、中介于实验变量和是与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相关联的、中介于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的变量行为变量之间的变量l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l两种中介变量:两种中介变量: 需求变量(即动机)和认知变量(对客体的知觉等)需求变量(即动机)和认知变量(对客体的知觉等)l19511951年,他改为:年,他改为:l需要系统(生理需要和内驱力)需要系统(生理需要和内驱力)l行为空间(相当于勒温的生活空间)行为空间(相当于勒温的生活空间)l信念信念————价值的符号排列矩阵图价值的符号排列矩阵图 三、学习理论:符号三、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模式格式塔模式l两类学习理论:两类学习理论:l1.“1.“刺激刺激——反应反应” ” 理论(桑代克、古斯里、理论(桑代克、古斯里、赫尔、斯金纳);赫尔、斯金纳);l2.2.认知理论(托尔曼、勒温)认知理论(托尔曼、勒温) 学习的符号学习的符号——格式塔模式:格式塔模式:l1.1.有机体习得的是有机体习得的是““认知地图认知地图””l用用““符号符号””这一词来代表对环境的认知,学习这一词来代表对环境的认知,学习者认识到达到目的的途径,形成了一种者认识到达到目的的途径,形成了一种““认知认知地图地图””。

      l2.“2.“符号学习符号学习””::l学习者所学习的并非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学习者所学习的并非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一)期待(一)期待l期待:有机体关于客观事件意义,通常指目标期待:有机体关于客观事件意义,通常指目标物意义的知识或信念物意义的知识或信念l实验实验l前九天:对前九天:对“水水”的期待形成相关的期待形成相关“认知地图认知地图”;;l第十天:换成对第十天:换成对“食物食物”的期待而打乱了原来的期待而打乱了原来的的“认知地图认知地图” (二)位置学习(二)位置学习l动物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动物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景的意义景的意义l托尔曼的两个经典实验:托尔曼的两个经典实验:l1.1.位置学习实验位置学习实验l 反应学习组反应学习组l 位置学习组位置学习组l2.2.阻塞途径实验阻塞途径实验l 先通过尝试错误形成先通过尝试错误形成““认知地图认知地图””l 堵塞甲处堵塞甲处l 堵塞乙处堵塞乙处 (三)潜伏学习(三)潜伏学习l指动物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学习也会发生,指动物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学习也会发生,只不过其结果不甚明显,是只不过其结果不甚明显,是“潜伏潜伏”的。

      的 托尔曼和杭齐克的白鼠实验:托尔曼和杭齐克的白鼠实验:l1.1.目的:研究白鼠学习迷津过程中食物对学习的影响目的:研究白鼠学习迷津过程中食物对学习的影响l2.2.三个组:三个组:l甲组(控制组):无食物奖励组;甲组(控制组):无食物奖励组;l乙组(控制组):有食物奖励组;乙组(控制组):有食物奖励组;l丙组(实验组):延迟食物奖励组(第十一天开始才丙组(实验组):延迟食物奖励组(第十一天开始才给食物奖励)给食物奖励)l3.3.结果:结果:l从第十一天开始,丙组成绩等于或优于乙组成绩从第十一天开始,丙组成绩等于或优于乙组成绩l解释:解释:““潜伏学习潜伏学习””的存在,不给食物的前十天白鼠的存在,不给食物的前十天白鼠形成了形成了““认知地图认知地图”” 四、对托尔曼认知行为主义的简评四、对托尔曼认知行为主义的简评l1.1.贡献:贡献:l为认知的行为研究开辟了道路;为认知的行为研究开辟了道路;l影响了行为主义的发展;影响了行为主义的发展;l对学习心理学产生重要影响对学习心理学产生重要影响l2.2.不足:不足:l理论有些凌乱;理论有些凌乱;l虽提出了内部的认知问题,但未能使其与行为联系起来;虽提出了内部的认知问题,但未能使其与行为联系起来;l主观主义和心灵主义的倾向;主观主义和心灵主义的倾向;l基于动物实验的体系来说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认知性。

      基于动物实验的体系来说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认知性 五、新托尔曼学派五、新托尔曼学派l塞尔曼塞尔曼l加西亚加西亚l波利斯波利斯 第四节第四节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l斯金纳略传斯金纳略传l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新行为主义的代表l著作:著作:l《《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的分析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的分析》》l《《沃尔登第二沃尔登第二》》l《《自由与人类的控制自由与人类的控制》》 一、心理学:一、心理学:l描述行为的科学描述行为的科学l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l操作主义的立场操作主义的立场 1.1.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刺激与反应的关系:lR=R=f f (S(S、、A)A)lS S:刺激;:刺激;lR R:反应;:反应;lA A: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第三变量第三变量””,如影响反应的条件等如影响反应的条件等l否定了中介变量否定了中介变量 2.2.斯金纳箱斯金纳箱l类似于桑代克迷笼类似于桑代克迷笼l白鼠白鼠l但增加了行为计量的装置但增加了行为计量的装置 二、行为原理:二、行为原理:l操作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一)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l1.1.条件作用和条件反应条件作用和条件反应l““S”S”型与型与““R”R”型条件作用:古典条件反射与型条件作用:古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l““S”S”型与型与““R”R”型条件反应:应答性行为与操型条件反应: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作性行为l2.2.与华生的区别与华生的区别l华生:经典式条件作用;华生:经典式条件作用;l斯金纳:操作式条件作用斯金纳:操作式条件作用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l1.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l行为培养的关键在于操作及其强化依随行为培养的关键在于操作及其强化依随l动物的行为培养动物的行为培养l2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l不予以强化不予以强化 3.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l强化动物条件反应的某一特征强化动物条件反应的某一特征l行为习得的渐进法:行为习得的渐进法:l建立一个朝着渐次接近所要求的最终复杂行为建立一个朝着渐次接近所要求的最终复杂行为方向前进的巧妙程序,然后按这个连续程序来方向前进的巧妙程序,然后按这个连续程序来训练 (三)强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三)强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作用的作用l1.1.积极强化物和消极强化物积极强化物和消极强化物l积极强化物积极强化物l消极强化物消极强化物 2.2.条件性强化条件性强化l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强化刺激反复匹配联合时,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强化刺激反复匹配联合时,它也具备了强化的性质。

      它也具备了强化的性质l泛化强化物泛化强化物l如:金钱如:金钱 3.3.强化的程序强化的程序l连续强化连续强化l间歇强化间歇强化l 固定强化固定强化l 定时强化:计时工资定时强化:计时工资l 定比强化:计件工资定比强化:计件工资l 非固定强化非固定强化 三、行为原理的推广与应用三、行为原理的推广与应用l(一)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一)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l按照操作强化原理,制成了能够帮助教师为每按照操作强化原理,制成了能够帮助教师为每个学生安排有效的程序学习的教学机器个学生安排有效的程序学习的教学机器 1.1.教学机器:教学机器:l是有很多电子仪器的台式机械装置放进机器是有很多电子仪器的台式机械装置放进机器的教学程序是印在纸带上的按一门学科内容分的教学程序是印在纸带上的按一门学科内容分成一系列逻辑地联系着的知识项目,编制成一成一系列逻辑地联系着的知识项目,编制成一套几百乃至几千个严密地渐次加深的问题框面套几百乃至几千个严密地渐次加深的问题框面学生正确回答前一框面的问题后前进到一个新学生正确回答前一框面的问题后前进到一个新的框面。

      的框面 2.2.优缺点优缺点l优点:优点:la.a.避免消极打分,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起到激励的作用;避免消极打分,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起到激励的作用;lb.b.机器有耐心;机器有耐心;lc.c.能用作个别教学;能用作个别教学;l缺点:缺点:la a. .程序学习较死板、缺乏灵活性不是带有人格的教师的教学;程序学习较死板、缺乏灵活性不是带有人格的教师的教学;lb b. .成绩的引导、激励(或强化)并不完全决定学习;成绩的引导、激励(或强化)并不完全决定学习;lc c. .外显反应不是程序教学的本质特征外显反应不是程序教学的本质特征l5050年代以后,程序教学与计算机相结合形成计算机辅助教学年代以后,程序教学与计算机相结合形成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AI)) (二)言语行为(二)言语行为l用操作强化原理解释语言用操作强化原理解释语言l乔姆斯基的批评乔姆斯基的批评 (三)社会控制计划(三)社会控制计划l操作强化原理应用于社会控制,建立理想的公操作强化原理应用于社会控制,建立理想的公社生活;社生活;l自由与尊严的假面目;自由与尊严的假面目;l积极选择控制,完善控制积极选择控制,完善控制 四、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四、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评:评:l1.1.积极评价:积极评价:l设计了一整套塑造和保持行为强度的新技术、新方法。

      设计了一整套塑造和保持行为强度的新技术、新方法l对心理学产生了极大影响对心理学产生了极大影响l行为治疗技术行为治疗技术l2.2.消极评价:消极评价:la a. .斯金纳宣称的心理学不需要任何理论;斯金纳宣称的心理学不需要任何理论;lb.b.把人类的学习变成一个单纯的外部行为事实的陈述;把人类的学习变成一个单纯的外部行为事实的陈述;lc.c.抹煞了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抹煞了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专栏:专栏:l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理论基础和作用原理系统脱敏疗法理论基础和作用原理l系统脱敏疗法是最早应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行为疗法理论认系统脱敏疗法是最早应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或病态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或病态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其主要理论观点是:其主要理论观点是:l    1 1.形成和建立,就是条件刺激取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形成和建立,就是条件刺激取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一反应刺激一反应””关系的获得过程。

      关系的获得过程l    2 2.强化或榜样:强化是使一个人积极寻求刺激的动因,会使.强化或榜样:强化是使一个人积极寻求刺激的动因,会使一个人趋向某种特殊的活动或形成某种特定的行为一个人趋向某种特殊的活动或形成某种特定的行为l    3 3.泛化:这是人和动物把习得的经验扩展运用到其他类似的.泛化:这是人和动物把习得的经验扩展运用到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的倾向,可能是许多症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原因情境中去的倾向,可能是许多症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原因l    4 4.消退:新条件反射建立后,若仅继续给予条件刺激,原条.消退:新条件反射建立后,若仅继续给予条件刺激,原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下降,直到消失件反应的强度就会下降,直到消失l  通俗地说,系统脱敏疗法通常是以  通俗地说,系统脱敏疗法通常是以““刺激一放松刺激一放松””反射为适反射为适应行为,来取代求助者已经形成的应行为,来取代求助者已经形成的““刺激刺激——异常行为反应异常行为反应””反射,反射,继而强化适应行为,因泛化而使适应行为得到巩固,克服异常行继而强化适应行为,因泛化而使适应行为得到巩固,克服异常行为 系统脱敏疗法的步骤系统脱敏疗法的步骤l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l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主向;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主向; l  (2)进行放松训练;  (2)进行放松训练; l  (3)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  (3)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

      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 l  系统脱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它应  系统脱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它应用用““抗条件作用抗条件作用””原理以解除病人的与焦虑有联系的原理以解除病人的与焦虑有联系的神经症等行为问题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则是交互抑神经症等行为问题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即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病人作出抑制,即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病人作出抑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就会削弱、最终切断刺激物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就会削弱、最终切断刺激物同焦虑反应间的联系同焦虑反应间的联系 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l1 1.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有什么主要观点?对.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有什么主要观点?对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有什么样的评价?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有什么样的评价?l2 2.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有什么主要观点?.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有什么主要观点?对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有什么样的评价?对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有什么样的评价?l3 3.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有什么主要观点?.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有什么主要观点?行为原理有什么应用?对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行为原理有什么应用?对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有什么样的评价?义有什么样的评价?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