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华文化概论全套配套课件曹顺庆第十二章中医文化.ppt

39页
  • 卖家[上传人]:E****
  • 文档编号:100369820
  • 上传时间:2019-09-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93MB
  • / 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二章 中医文化 第一节 历史源流 第二节 中医学派 第三节 中医理论及临床 第四节 中医典故 第五节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节 历史源流,一、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已有疾医(内科医生)、疡医(外伤科医生)、食医(营养医生)和兽医之分《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 《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 其内容亦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二、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六经辨证体系及以脏腑辨杂病理论,记载有方剂269首,被誉为“方书之祖”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医家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全书12卷,128篇 该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书,其内容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针刺手法、刺禁、腧穴主治等四、隋唐时期,巢元方等人集体编写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 《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中国古代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比欧州纽伦堡政府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王焘的《外台秘要》是集唐以前方书集大成五、宋代,宋政府对中医教育比较重视,设立“太医局”,作为培养中医人材的最高机构 学生所学课程包括《素问》《难经》《伤寒论》和《诸病源候论》等五、金元明清时期,金元时代,出现了许多具特色的医学流派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四大家、即:“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从正,“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震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之久,写成了《本草纲目》 清代,中医在治疗温病方面成就突出,代表著作有叶桂的《温热论》,薛生白的《湿热条辨》,吴瑭的《温病条辨》及王士雄的《温热经纬》等七、近现代时期,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第二节 中医学派 在中医药发展史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发展,逐渐形成了许多学术流派春秋战国时代,医学形成了用针、用药和重切脉的三大派 西汉时期形了重针灸和切脉的医经一派(致力于基础理论方面研究的一派),及重视使用药物方剂的经方派(重视运用经验方的一派)两大派别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治疗外感疾病卓有疗效,开创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石,著成《伤寒论》一书宋代重视文化、科技发展,作为其重要分支的中医学得到了大力发展,并为形成金元时代医学流派的多家争鸣局面打下基础。

      金元时代有被称为“四子学派”的四大医家,即刘完素(即刘河间)、李东垣、张子和、朱丹溪等人明清时期在治疗外感热病方面有所创新 清末民初,西医学传入中国以后,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进行了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先驱性尝试第三节 中医理论及临床,一、中医理论,中医理论,通常称为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五运六气学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养生学说等1.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2.五行学说 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的理论体系3.藏象学说 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脏,古作藏,指居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体外的种种征象3. 五运六气学说 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 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

      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用来推算、预测来年的天象、气候、疾病发生流行的规律,并提供预防、养生的方法4. 经络学说 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脏腑相互关系密切的学说经络被定义为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起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机体疾病5. 气血津液学说 气血津液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动力,因此,它们的不足和运行输布的失常是人体患病的基本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津液学说是研究人体气血津液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二、中医临床,1. 理、法、方、药体系 理、法、方、药是中医学关于诊断与治疗操作规范的四大要素 2.治疗方法 中医通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如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3.临床分科 中医学的分科,最早见载于主要反映周代制度的《周礼》 书中将医学分为4科,即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 现在,中医临床分科已趋向细分化,内、外、妇、儿、五官、骨科、保健科,康复理疗科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临床分科第四节 中医典故,一、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

      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二、中医故事,董奉 “杏林” “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 费长房 悬壶济世 黄帝 《内经》,《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非一人一时之作,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原书18卷 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难经》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撰 “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 “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 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所著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二、中医故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一些和中医相关的词汇,著名的有杏林春暖、悬壶济世、岐黄之术等,这些大家耳熟的词语之后往往都有一段故事或者传说第五节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 哲学思想 儒释道所强调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 对立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哲学思想,这些都是中医文化的体现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串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二、道德规范,儒释道强调孝礼仪仁义、慈悲仁爱、谦虚实践顺应自然,孕育滋养了中医道德规范体系《大医精诚》为唐朝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中起始之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方面内容:一为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 ; 第二是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 经典选读,上古天真论(节选) 六节藏象论(节选) 经脉别论(节选) 太阳脉证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