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全日制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21469125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7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全日制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教育技术学(078401)(本方案适用于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一)培养目标培养教育技术领域中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宽厚专业基础知识,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和方法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3.了解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最新成果,能独立从事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以及能胜任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4.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教育应用相关知识5.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2.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3.多媒体教学系统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半,至少修满35学分;完成学位论文时间一年半外单位委托培养研究生与本校全日制研究生相同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至四年,每年应完成1/3的教学工作量,其余时间进行学习 (四)课程设置硕士生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学位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原则上硕士研究生必须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用不多于一年半时间修完规定课程1.公共必修课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课内安排36个学时,记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课内安排18个学时,记1学分2)外国语:开课一年,每周6学时,共216学时,共5学分2.学科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一般为3门,每门课不少于36学时,每位研究生修满6学分这部分学位课程应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3.专业主干课专业主干课按二级学科设置,要求掌握与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每门课不少于36学时,每位研究生修满6学分4.选修课程每门课不少于36学时,每位研究生至少选修13学分,可以跨专业选修导师在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时从选修课中指定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五) 学分的计算方法1.讲授课的学分计算:每学期以18周计,若一门课上一学期,则该课程的周学时数为该门的学分数对不足一学期的课程,其学分由本学期该课程的授课时数除以18来折算2.实验课(含技能课,下同)的学分计算:实验课程的周学时数除以2即为该门实验课程的学分数一门实验课程的总学分不能超过3学分对不足一学期的实验课,可按总学时折算给予学分。

      含有实验课的课程,须培养方案中注明该门课程理论课和实验课学时数3.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但列入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记学分六)教学实践与文献阅读为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研究生学习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参加教学实践必须面向大学本科学生,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协助教师答疑、批改作业、上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或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或项目研究与开发教学实践安排在第三学期较为合适各教研室要积极配合为研究生提供教学实践岗位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记2学分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七)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硕士研究生根据科研和论文的工作的需要,可外出进行田野考察、社会调查、收集资料与实验等业务实习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二、第三学年进行业务实习、社会实践均不记学分,但要进行检查、总结及考评八)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用于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硕士论文,不记学分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要求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所属教研室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证实开展论文工作。

      第四学期5-6月份结合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作者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最新成就,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创新论文工作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若需要在其工作单位进行论文实验,必须事先征得导师同意,实验结果必须附有实验工作所在单位证明,表明确系该生本人的工作成功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学术活动或实习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九)培养方式与方法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研究生的指导小组应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面负责,主要职责是:1.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2.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3.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审核和中期考核,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4.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对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调查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十)考核必修课须安排考试,选修课可安排考试或考查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具体考核方法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十一)学位授予 学位授予遵照《河南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学位授予还应满足以下补充条件:1. 在校期间,研究生应以第一作者身份(导师除外)在期刊级别不低于国内核心期刊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已接收)学术论文一篇,且文章第一署名单位应为河南师范大学2.研究生在校期间,通过省级以上成果鉴定或国家专利一项,研究生署名为前两名(导师除外)鉴定或专利第一完成单位为河南师范大学1,2两条中具备一条)3. 中期考核成绩在合格以上指导教师和院学位委员会要在答辩前对相关材料认真审核,主要材料包括:(1) 成绩单;(2)发表论文原件或刊用证明;(3)中期考核表;(4)参加学术活动情况对不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研究生,根据情况可建议其延长学习时间为鼓励向高级别杂志投寄文章,考虑到这些杂志审稿周期较长,如研究生学习期间,已完成科研课题并将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署名按条例要求),但论文还未录用,研究生参加答辩需向学院提交申请特批,填写《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申请特批表》,由导师批准同意后交院学位委员会讨论。

      讨论时,首先由申请人对研究工作的意义、水平和论文未如期发表的原因进行10分钟的陈述,然后由院学位委员会讨论、投票表决,决定是否同意其按期答辩;如不同意申请人按期答辩,到论文被录用时该生再提出申请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研究方向:1.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2.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3.多媒体教学系统学 制:三年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及周学时任课教师备注ⅠⅡⅢⅣⅤⅥ公共基础课11_00000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1811修8学分09_000003英语21656611_000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2学科基础课020034教育技术研究5423吴忠良修6学分09_020036教学系统设计5423吴忠良09_100131学习理论与技术5423朱珂专业主干课09_020907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5423李振亭修6学分09_020102计算机网络技术5423叶海智09_100132Web应用技术5423黄宏涛选修课09_020195网络应用系统设计5433梁存良至少选修13学分09_020196视听媒体理论与应用5423范晓卫09_020197数字动画设计5433汤跃明09_020190远程教育理论及应用5423田小勇09_020191现代信息检索542309_020912数据库理论与技术542309_020198绩效技术导论542309_020916人工智能542309_020910教育资源评价与管理542309_020199网络安全管理542309_020194教育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542309_020193教育技术新发展542309_020192信息技术与教育542309_020906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应用5433高义栋教学实践09_109002教学实践、科技项目研究与开发2*2学分主要课程介绍课程名称: 教育技术研究总 课 时: 54 开课学期: Ⅰ教学要求:“教育技术学研究”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必修的重点课程之一。

      通过系统的教学和活动,让研究生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理论基础和发展历史,较深入地把握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本学科当前的国际先进水平,关注和探讨本领域的热点问题,使之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内容:1.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研究;2.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形成;3.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及其实质;4.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介绍学习理论、教学论、课程论等主要内容);5、多重视角审视教学设计的研究历程、定位及发展前景;6.教育技术领域中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及主要的研究方法;7.教育技术前沿问题研究介绍;8.本专业3个方向研究进展情况介绍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教育技术学》,何克抗、李文光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2.《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李克东等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3.授课时前两年重要学术期刊《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等;4.国内外主要的教育技术专业网站课程名称: 教学系统设计总 课 时: 54 开课学期: Ⅱ教学要求: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完本课程,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能够:1、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2、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