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下作业施工检泵检封作业操作规程.doc
10页井下作业施工检泵(检封)作业操作规程6.1 作业准备6.1.1现场调查:内容包括井位、井场条件、电源情况、道路交通情况、土油池、采油树型号、地面流程,井场设备情况等6.1.2井架系统技术条件(按立放井架作业操作规程)6.1.3工具准备6.1.3.1依照施工设计书准备抽油泵及其配套的下井工具,准备需要的油管和抽油杆,准备的抽油泵及其他井下工具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6.1.3.2准备施工需要的各项地面专用设备和工具6.1.4井场设备摆放6.1.4.1井场上设备摆放要有利于施工顺利进行,便于施工协作配合及辅助设备进人井场,符合安全规定,不污染环境6.1.4.2锅炉房(车)和值班房应距井口20m以外,锅炉房放置在井口主风方向的侧面6.1.4.3方池子摆放成一条线,做到整齐规格,有利于活动设备靠近6.2 作业程序6.2.1热洗6.2.1.1根据油井结蜡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洗井,洗井时要防止洗井液对地层的污染6.2.1.2在光杆上卡好方卡子,卸去驴头载荷,将活塞提出泵筒6.2.1.3下泵井施工要求正洗井,检泵井施工要求反洗井6.2.1.4洗井用水量不低于井筒容积的2倍,水质清洁,水温不低于60℃6.2.1.5大排量洗井,出口进干线。
6.2.2压井6.2.2.1需要压井作业施工的井,要尽量使用无固相或低固相的优质压井液,以减少压井液对地层的污染6.2.2.2根据油井地层压力值和压井深度计算压井液相对密度,附加系数为10%一15%根据压井液的相对密度选择压井液见下表压井液量为井筒容积的1.5—2倍压井液类型选择表相对密度压井液类型<1.0油田污水1~1.18盐水1.18~1.26盐水加氯化钙溶液>1.26泥浆6.2.2.3检泵井采用反循环压井,热洗后直接替入压井液要求大排量,中途不停泵,待出口返出压井液后要进行充分循环,并及时测量出口压井液相对密度,当进出口压井液相对密度差小于0.02时,关井稳定30min,打开出口无溢流现象,则压井成功6.2.2.4压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井口泵压、进出口排量和压井液相对密度变化,做到压井适度而不致引起井漏、井喷6.2.3起抽油杆6.2.3.1 装有脱接器的井,起第一根抽油杆时要缓慢上提,以保证脱接器顺利脱开;装有开泄器的井,当开泄器接近泄油器时也要缓慢上提,以保证顺利打开泄油器上提抽油杆柱遇阻时,不能盲目硬拔,应查明原因制定措施后再进行处理6.2.3.2起抽油杆柱时各岗位要密切配合,防止造成抽油杆变形,防止造成井下落物。
6.2.3.3平稳操作起完抽油杆及活塞抽油杆桥要求使用4根油管搭成,每根油管至少使用4个桥座架起,起出的抽油杆在杆桥上每10根1组排放整齐,抽油杆悬空端长度不得大于1.0m,抽油杆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0.5m6.2.4起管柱6.2.4.1试提油管头,待大勾载荷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常起管柱作业如果井下管柱被卡,最大上提载荷不能超过井架及游动系统的安全载荷6.2.4.2井下管柱装有油管锚时,按照油管锚的使用要求使锚爪脱离套管;井下管柱装有封隔器时,解封封隔器;丢手管柱装有活门时,如果上提管柱一次活门不严,应活动几次以关闭活门6.2.4.3平稳操作,管柱有上顶显示时应装有加压装置起管柱做到不碰、不挂、不掉6.2.4.4油管桥至少使用3根油管搭成,每根油管至少使用5个桥座架起,起出的油管在管桥上每10根1组排放整齐,接箍朝向井口油管悬空端长度不得大于1.5米,油管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0.3米6.2.4.5泥浆压井作业施工,起管柱带出的压井液要收到土油池内6.2.4.6起完原管柱,检查原井管柱完好情况,做好记录6.2.5刮蜡6.2.5.1自喷井转抽下泵施工要进行刮蜡;检泵井施工要按设计的要求决定是否进行刮错。
6.2.5.2刮蜡器直径应比套管内径小6mm,如果刮蜡器下不去,则可根据情况先用小直径刮蜡器进行刮蜡6.2.5.3刮蜡深度应超过油井结蜡点深度和设计下泵深度6.2.5.4刮蜡后要替入井简容积2倍的热水,循环出井筒的死油和蜡,水温不得低于60℃6.2.6通井、替喷、探砂面、冲砂6.2.6.1新井下泵施工前必须通井;检泵井施工要按照设计的要求决定是否通井 6.2.6.2通井深度要达到设计要求,通阻井段应调查清楚6.2.6.3用泥浆压井的施工井,下泵前必须彻底替喷6.2.6.4替喷深度要求距人工井底以上1—2m6.2.6.5新井下泵、压裂后下泵、自喷井转抽下泵要探砂面,如果砂柱超过允许高度,要进行冲砂、探人工井底检泵井施工要按照设计要求决定是否探砂面、冲砂、探人工井底;严禁使用带封隔器的管柱探砂面6.2.6.6冲砂管柱必须装冲砂管,如果原井是光油管,允许用原井管柱冲砂6.2.7 配管柱6.2.7.1用蒸汽清洗油管、抽油杆,确保下井油管、抽油杆及工具清洁6.2.7.2 螺纹损坏、杆体弯曲、接头或杆体损坏严重,或有其他变形的抽油杆不许下井螺纹损坏,管体有砂眼、孔洞、裂缝的油管不许下井必要时应检测油管和抽油杆抗疲劳强度。
6.2.7.3 φ73mm普通油管使用φ59mm× 800mm内径规通油管,φ89mm油管使用φ73mm×800mm内径规通油管不合格油管不许下井6.2.7.4油管和抽油杆要丈量3次,做好记录,3次丈量结果与下井管柱总长度误差小于0.02%为合格6.2.7.5组装下井工具做到设计、合格证、实物三对口,复核无差错后方可下井6.2.8下管柱6.2.8.1下井油管螺纹必须清洗干净后涂密封脂6.2.8.2井口要有防掉,防喷措施6.2.8.3用液压油管钳上扣时严禁油管偏扣,防止上紧矩过大,要注意保护油管螺纹6.2.8.4有油管锚、封隔器的井,按照操作规程锚定油管,坐封封隔器6.2.8.5上井口,装齐配件,摆正方向,均匀上紧各部位连接螺丝,确保不渗漏6.2.9下抽油杆6.2.9.1抽油杆螺纹及接触端面必须清洗干净6.2.9.2抽油杆上紧矩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抽油杆规格mm上紧矩KN·m应力为245Mpa应力大于245Mpa160.300.33190.480.53220.720.79251.101.22281.521.676.2.9.3缓慢下放,使活塞顺利进入泵筒装有脱接器的井,对接好脱接器,对接后提抽油杆不能超高,防止脱接器脱开。
装有井下开关器的井,按照使用要求关闭井下开关器6.2.9.4活塞坐进泵筒后,光杆伸入顶丝法兰以下长度不小于防冲距与最大冲程长度之和,光杆在防喷盒平面以上长度应在1.2~1.5之间6.2.10试抽交井6.2.10.1装驴头对中井口,并按照设计要求对好防冲距6.2.10.2试抽憋压达到3MPa以上,稳压15min,压降小于0.3MPa为合格,憋压不合格者应查找原因 .6.2.10.3倒流程、开抽观察正常后交井6.3 质量控制及安全要求6.3.1施工单位要有安全检查员和质量检验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质量检查工作班组有兼职质量检验员检查工序施工质量,每道工序达到质量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班组兼职安全检查员负责班组安全检查工作,不符合安全规定不能施工6.3.2冬季施工时防止冻管线,管线和水龙带用后应立即排空设备和管线冻结后只许用蒸气解冻,禁止用明火解冻6.3.3施工井场禁止使用明火,需要进行焊接井口作业时,要先履行用火手续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6.3.4施工井场必须按规定数量配备消防设施,所有岗位人员对消防设施做到会保养、会检查、会使用6.3.5严禁使用裸线作施工井场照明用线,照明线必须用专用电线杆架起,不能挂在井架、值班房或其他铁器上。
不准带电移灯,电源闸刀必须符合安全规定6.3.6搬迁井下作业设备时要合理吊装,不挤压,不撞击,盛液容器必须放空排净吊装用的钢丝绳必须满足承吊重物的安全载荷,提钩要挂牢,捆绑要结实6.3.7用专用送泵车运送抽油泵,应放平卡牢,平稳行驶多台抽油泵同车运送时,要区别标记不能弄混6.3.8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安全带要栓在可靠的位置上高空处理故障时下面不得站人梯子、踏板、栏杆要牢固可靠,手要扶牢,脚要蹬稳,高空作业完不许往下扔工具和用具6.3.9校井架倒花篮螺丝必须先卡好备用绳套,不许用作业机拉井架,不许用游动滑车背井架,校完井架后各道绷绳必须拉紧6.3.10试提油管头时要检查顶丝和井口控制器,有专人看拉力表并担任试提指挥,并有专人看守前后地描、密切注视井架和基础的动态,井口不许站人,重载荷不能猛提猛放6.3.11井架基础附近不挖坑积水,防止井架基础下沉6.3.12起下作业时井口操作应分工明确,正确使用液压油管钳不许上井架扶滑车6.3.13施工用高压管线试压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若发现刺漏必须停泵放压后再处理高压作业时施工人员不能靠近作业区,严禁跨越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873.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