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全套教案编辑版.pdf

28页
  • 卖家[上传人]:T****m
  • 文档编号:246438705
  • 上传时间:2022-01-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01M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选修 2 海洋地理 复习全套教案课时安排:教学目标:一、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二、海洋开发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四、海洋权益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本讲重点: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本讲难点: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地球上的海与洋1海与洋对比对比项目洋海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水深一般在 3000 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2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 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3海(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4海峡和海湾(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世界主要海峡海峡连通海域曼德海峡红海- 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 - 太平洋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 - 印度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 大西洋巽他海峡印度洋 - 太平洋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土耳其海峡黑海 - 地中海(2)海湾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C 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三、海岸与海底地形(一)海岸1海岸线(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2)影响海岸发育因素:除潮汐因素外,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2海岸的类型(1)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2)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二)海底地形的分布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大陆隆:也称大陆基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深度约为1500 5000m之间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海隆:深海底宽广而下坡平缓的高地呈长条状或近似圆形,高出海底数百米,宽约数百千米海山:高出海底1000m的死火山和活火山,坡度在5 -15 之间深洋底的火山为点状散布,呈椭圆形或狭长形三)海底地形的形成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2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第二课时一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一)海水温度1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原因:海水热容陆地空气 经典例题 1 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1)、( 2)题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A. 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B. 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C. 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D. 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B. 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C. 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D. 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解析】 (1)海洋热量收入来自太阳辐射,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热量收入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由图可知热量收入最多在赤道以北10 N 附近,从全球海洋看热量收支平衡,而各纬度海区热量收支不一定平衡,由此可知正确选项为A 、D。

      2)洋流通过对高、低纬度热量输送、交换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的水温差异,且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由于近岸洋流影响导致水温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故正确选项为B、D答案】 (1)AD (2)BD(二)海水盐度:单位质量(100 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的质量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1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2分析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方法: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其次近岸海区河流径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纬度海区还要考虑结、融冰的情况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陆上流入淡水少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达4.1最低海区:波罗的海。

      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纬度较高,蒸发小、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不超过13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如下图)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60N 比 60S 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二、海水的运动(一)海水运动形式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3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二)洋流(1)洋流分类寒流的温度不一定比暖流低:寒暖流只是与所经过的海区比,阿拉斯加暖流温度比加利福尼亚寒流低2)洋流的分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重要的洋流: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大西洋: 北大西洋暖流、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本格拉寒流、 加那利寒流、 巴西暖流、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环球:西风漂流(寒流)第三课时一、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碳储存库,海洋对大气中CO2的吸收是平衡CO2的主要途径海洋向地球大气提供40% 的再生氧气,人们把海洋与森林并称地球的两叶肺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1)全球的水量平衡是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能量来源: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2)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的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1、沃克环流正常年份,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海区,太平洋西部温度高、海面高,东部温度低、海面低的状态下形成的如图所示:2厄尔尼诺现象(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2)厄尔尼诺现象的典型特征:赤道西太平洋大气低层出现西风;南方涛动(南方涛动(SO ),指日界线以东的东南太平洋与日界线以西的西太平洋- 印度洋之间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指数表现为明显的持续负指数;沃克环流异常偏弱;赤道太平洋东部副热带地区高空气压高于正常状态;两半球副热带北部冬季平均急流位置向赤道地区和向东偏移。

      3)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3拉尼娜现象(1)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异常降低的现象(2)拉尼娜现象的典型特征赤道中、东太平洋具有低于正常温度的深厚冷水层,海面温度一般平均偏低12,次表层水温偏低 24 ;赤道中、东太平洋斜温层深度比正常浅,深度仅达50100m ;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对流性降水受到抑制;赤道太平洋大气偏东信风比正常增强;(3)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三、海岸带的开发1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1)定义:狭义:主体是指潮间带广义:是指海岸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2)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海岸带是海域与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

      2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1)滩涂养殖(2)港口建设定义:港口是货物和旅客集散并变换运输方式的场地,由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组成影响港口区位的因素:港口选址是港口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先决条件港口选址不仅要考虑水文、水深等水域条件,还要考虑腹地、交通等陆域条件一个优良港址一般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