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脊髓的解剖、功能与损伤表现.ppt

59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91242206
  • 上传时间:2024-09-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61MB
  • / 5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脊髓解剖、功能以及损害表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心理科周芳 位置和外形Part 1 位置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脑相连,成人脊髓下端平对第1腰椎体下缘,全长45cm;新生儿下端平对第3腰椎体 外形前后略扁的圆柱形￿￿￿￿￿￿￿￿￿￿两个膨大￿￿￿￿￿￿￿￿￿￿六条纵沟￿￿￿￿￿￿￿￿￿￿脊髓圆锥￿￿￿￿￿￿￿￿￿￿终丝 外形颈￿￿膨￿￿大:C4-T1腰膨大:L1-S2 外形前正中裂后正中沟 外形前外侧沟后外侧沟 外形脊神经节后根上的膨大,内含感觉神经元胞体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Part 2 脊髓节段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根的根丝相连的一段脊髓,共31个节段 马尾马尾:腰、骶、尾神经根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围绕终丝周围形成的马尾状结构￿ 腰椎穿刺腰椎穿刺:第3、4腰椎间或第4、5腰椎间穿刺￿ 脊髓节段脊髓节段脊髓节段对应椎骨对应椎骨上颈髓上颈髓￿ ￿(C1~C4)(C1~C4)=￿C1￿~￿C4=￿C1￿~￿C4下颈髓和上胸髓下颈髓和上胸髓(C5~T4)(C5~T4)-1￿=￿C4￿~￿T3-1￿=￿C4￿~￿T3中胸髓中胸髓(T5~T8)(T5~T8)-￿2￿=￿T3￿~￿T6-￿2￿=￿T3￿~￿T6下胸髓下胸髓￿ ￿(T9~T12)(T9~T12)-￿3￿=￿T6￿~￿T9-￿3￿=￿T6￿~￿T9腰髓腰髓=￿T10￿~￿T12=￿T10￿~￿T12骶髓和尾髓骶髓和尾髓=￿L1=￿L1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全长分为31节 内部结构Part 3 中央管中央管:脊髓中心部,纵贯脊髓全长,向下达脊髓圆锥处,扩大称为终室。

      内含脑脊液灰质:中央管周围,呈“H”形,由神经细胞的胞体及纵横交织的神经纤维构成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主要是纵行排列的纤维束(轴突) 内部结构后正中沟 后索 后外侧沟外侧索中央管 前外侧沟前正中裂 白质前连合前索 后角 网状结构 中间带前角灰质前连合 灰质后连合中央管:向上通第四脑室,向下扩张成终室,内含脑脊液灰￿质:前角、后角、侧角、中间带、灰质前、后连合白￿质:前索、外侧索、后索、白质前连合 灰 质123躯体运动神经元,轴突经前外侧沟出脊髓,组成 前根,支配同侧躯干肢体骨骼肌运动(α运动神经元)、控制肌 张力(γ运动神经元)前角细胞交感(T1-L3)、副交感(S2-4)神经元,支配平滑肌、心肌、腺体侧角细胞联络神经元,组成脊髓反射弧或上行纤维束灰质内神经元胞体往往聚集成群,称为神经核或板层后角细胞 灰质 侧角:自主神经细胞• C8~L2 交感神经细胞: - 调节内脏、腺体功能•  C8~T1脊髓交感中枢: - 瞳孔扩大肌、眼眶肌、睑板肌 - 面部血管和汗腺•  S2~S4 脊髓副交感中枢: - 膀胱、直肠、性腺功能 白质123楔束、薄束、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束、脊 髓前庭束等上行纤维束皮质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内侧 纵束等下行纤维束起止均在脊髓,紧靠脊髓灰质,参 与脊髓节段间和节段内的反射活动固有束 白质 上行纤维束T4T5T6T3薄束薄束脊神经节脊神经节楔束楔束薄束￿(T5以下脊神经中枢突)楔束￿(T4以上脊神经中枢突)位置:后索￿起止:脊神经节→薄束核、楔束核￿功能:传导同侧肌、腱、￿关节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上行纤维束L3￿￿T4￿￿￿￿延髓￿￿楔束核￿￿薄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脑桥￿￿中脑￿￿￿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 上行纤维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位置:外侧索周边部腹侧份￿￿起止:脊神经节→胸核→交叉→脊髓小脑前束→￿小脑皮质￿￿￿功能:传导整个肢体的运动和姿势位置:外侧索周边部背侧份起止:肌和腱的感受器→胸核→同侧脊髓小脑后束→小脑皮质功能:传导个别肢体肌的精细运动和姿势协调的信息 上行纤维束小脑上脚小脑上脚￿￿￿￿￿￿￿￿￿￿￿￿￿￿￿￿￿￿￿￿￿￿￿￿￿￿￿￿￿￿￿￿￿￿￿￿￿￿￿￿￿￿￿￿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小脑皮质小脑下角脊髓小脑束 上行纤维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位置:外侧索的前半部￿起止:对侧后角固有核→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丘脑￿功能:传递痛、温觉位置:前索前根内侧￿起止:后角固有核(主要对侧、少量同侧)→白质前连合交叉(同侧不交叉)→脊髓丘脑前束→丘脑功能:传导粗触觉、压觉脊髓丘脑束 上行纤维束•脊髓网状束:位于脊髓前外侧索,与脊髓丘脑束混在一起上行,止于延髓、脑桥网状结构内侧份的许多核团,也止于小脑的中继 核团。

      对维持意识和觉醒起重要作用,属于网状上行激动系统•脊髓顶盖束:位于脊髓丘脑束的前方,传递痛温觉至与视、听有关的顶盖区,起始细胞与脊髓丘脑束相似,故有人认为该束为脊髓丘脑束的侧支上传冲动可引起头颈转向刺激的来源•脊髓前庭束:位于外侧索,紧靠脊髓•脊髓皮质束:始于脊髓后角,沿皮质脊髓束上行,大部分纤维经锥体交叉到对侧,经内囊止于大脑皮质深层可能为浅反射的传入途径•脊髓脑桥束:与脊髓皮质束伴行,有人认为是其侧支,上行止于脑桥核,将外部感觉中继至桥脑 下行纤维束￿￿￿￿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内侧纵束皮质脊髓前束红核脊髓束皮质脊髓侧束 下行纤维束功能:控制躯干、四肢骨骼肌随意运动￿前角运动神经元1)皮质脊髓侧束:￿￿对侧大脑皮质锥体细胞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3)皮质脊髓前外侧束:￿￿同侧大脑皮质锥体细胞锥体交叉皮质脊髓前束对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白质前连合2)皮质脊髓前束:同侧脊髓同侧大脑皮质锥体细胞锥体交叉皮质脊髓前束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下行纤维束缚功能:控制躯干、四肢骨骼肌随意运动功能:控制躯干、四肢骨骼肌随意运动 (支配上下肢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只接受对侧半球支配上下肢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只接受对侧半球的纤维,躯干肌运动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支配的纤维,躯干肌运动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支配)￿ )￿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大部分对侧大部分对侧, ,小部分小部分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前束(胸以上):皮质脊髓前束(胸以上):同侧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同侧大脑皮质锥体细胞锥体交叉锥体交叉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 下行纤维束红核脊髓束￿ ￿￿ ￿￿ ￿￿ ￿￿ ￿中中脑脑红红核核→→交交叉叉→→脊脊髓髓外外侧侧索索→→后角后角→→中继后至前角运动神经元。

      中继后至前角运动神经元功能:调节(兴奋)屈肌的活动和功能:调节(兴奋)屈肌的活动和肌张力￿ ￿ 下行纤维束•前庭脊髓束:起于前庭神经外侧核,在同侧前索外侧部下行,止于灰质板层Ⅷ和部分板层Ⅶ主要兴奋躯干和肢体的伸肌•网状脊髓束:起自脑桥和延髓的网状结构,大部分在同侧下行,行于白质前索和外侧索前内侧部,止于板层Ⅶ、Ⅷ主要参与对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运动的控制•顶盖脊髓束:起自中脑上丘,向腹侧行,于中脑水管周围灰质腹侧经被盖背侧交叉越边,在前索内下行,终止于上段颈髓板层Ⅵ、Ⅷ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活动 •内侧纵束:位于前索,一些纤维起自中脑中介核、后连合核和核以及网状结构,大部分来自前庭神经核纤维主要来自同侧,部分来自对侧,终于灰质板层Ⅶ、Ⅷ,经中继后再达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是协调眼球的运动和头、颈部的运动 固有束 紧贴灰质表面,分别位于三个索内主要由后角细胞轴突构成,行程不超越脊髓￿功能:联系脊髓不同节段,完成节段或节段间的反射￿ 脊髓的功能Part 4 传导机能感觉运动 反射机能躯体反射:是指一些骨骼肌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如膝反射)、屈曲反射内脏反射:竖毛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 低级中枢•排尿、排便中枢•性功能活动中枢•调节血管舒缩中枢•调节瞳孔变化 躯体的神经营养•脊髓前角细胞对其所支配的肌肉有营养作用,当前角细胞病损时其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此前角细胞对躯体骨骼也有营养作用,即在前角病损区内的骨功能表现有明显的骨质疏松现象 脊髓血液供应Part 5 脊髓血液供应脊髓前动脉脊髓前动脉￿ ￿脊髓后动脉脊髓后动脉￿ ￿根动脉根动脉 ((1))脊髓前动脉脊髓前动脉:起源于两侧椎动脉的颅内部分,在延髓腹:起源于两侧椎动脉的颅内部分,在延髓腹侧合并成一支,沿脊髓前正中裂下行,每侧合并成一支,沿脊髓前正中裂下行,每1cm左右即分出左右即分出3-4支沟连合动脉,不规则地左右交替地深入脊髓,支沟连合动脉,不规则地左右交替地深入脊髓,供应脊髓横供应脊髓横断前断前2/3区域区域。

      沿途接受前根动脉血供沿途接受前根动脉血供脊髓血液供应 脊髓的血液供应•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病灶水平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深感觉存在),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2)脊髓后动脉:起源于同侧椎动脉的颅内部分,左右各一)脊髓后动脉:起源于同侧椎动脉的颅内部分,左右各一根,沿脊髓的全长的后外侧沟下行,其分支供应脊髓的横断根,沿脊髓的全长的后外侧沟下行,其分支供应脊髓的横断面的后面的后1/3区域沿途接受后根动脉血供沿途接受后根动脉血供脊髓的血液供应 •脊髓后动脉综合征:病灶水平以下的深感觉障碍,而痛温觉及肌力保存脊髓的血液供应 ((3)根动脉:脊髓各段还分别接受来自颈部椎动脉、甲状腺)根动脉:脊髓各段还分别接受来自颈部椎动脉、甲状腺下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髂腰动脉和骶外诸动脉分支的下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髂腰动脉和骶外诸动脉分支的血液供应,这些分支沿脊神经根进入椎管,故称根动脉血液供应,这些分支沿脊神经根进入椎管,故称根动脉它们进入椎间孔后分为前后两股,即前根动脉与后根动脉,它们进入椎间孔后分为前后两股,即前根动脉与后根动脉,分别与脊前动脉与脊后动脉吻合,由此构成围绕脊髓的冠状分别与脊前动脉与脊后动脉吻合,由此构成围绕脊髓的冠状动脉环,动脉环,它们分出的分支供应脊髓表面结构及脊髓实质外周部分的供它们分出的分支供应脊髓表面结构及脊髓实质外周部分的供血。

      血 脊髓的血液供应 大多数根动脉较细小,在大多数根动脉较细小,在C6、、T9、、L2三处的根动脉较大由三处的根动脉较大由于根动脉补充血供,使脊髓动脉血流十分丰富,不易发生缺于根动脉补充血供,使脊髓动脉血流十分丰富,不易发生缺血,血,在脊髓的主要动脉(脊前、脊后动脉)发生缺血时,常在相在脊髓的主要动脉(脊前、脊后动脉)发生缺血时,常在相邻两根动脉分布区的交界处即邻两根动脉分布区的交界处即T4、、L1发生供血不足的现象,发生供血不足的现象,称为危险区称为危险区脊髓的血液供应 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Part 6 局灶性损害￿■受损部位￿￿￿￿￿￿￿￿￿￿■示意图￿￿￿￿￿￿￿￿￿￿￿￿￿■表现￿￿￿￿￿￿￿￿￿￿￿■常见疾病￿￿￿￿前角/前根(运动神经元)同侧支配节段的肢体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急性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局灶性损害￿■受损部位￿￿￿￿￿￿￿￿￿￿■示意图￿￿￿￿￿￿￿￿￿￿￿￿￿■表现￿￿￿￿￿￿￿￿￿￿￿■常见疾病￿￿￿￿后角同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障碍,深感觉部分保留,触觉保留)脊髓空洞症早期髓内胶质瘤 局灶性损害￿■受损部位￿￿￿￿￿￿￿￿￿￿■示意图￿￿￿￿￿￿￿￿￿￿￿￿￿■表现￿￿￿￿￿￿￿￿￿￿￿■常见疾病￿￿￿￿白质前连合(两侧脊髓丘脑束的交叉纤维)对称性节段性痛温觉缺失,触觉保留。

      脊髓空洞、髓内肿瘤 半切损害(Brown-Sequard syndrome)￿■受损部位￿￿￿￿￿￿￿￿￿￿■示意图￿￿￿￿￿￿￿￿￿￿￿￿￿■表现￿￿￿￿￿￿￿￿￿￿￿■常见疾病￿￿￿￿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锥体束、灰质内运动神经元损害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同侧深感觉、精细触觉、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髓外肿瘤、脊髓压迫症、外伤 横贯性损害￿■受损部位￿￿￿￿￿￿￿￿￿￿■示意图￿￿￿￿￿￿￿￿￿￿￿￿￿■表现￿￿￿￿￿￿￿￿￿￿￿■常见疾病￿￿￿￿双侧的运动、感觉纤维受损节段以下双侧感觉、运动全部障碍、大小便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急性脊髓炎、脊髓血管病、脊髓压迫症、外伤 ■高颈段(C1~4):￿￿￿￿四肢上运动元瘫痪,病变平面以下全部感觉丧失,大小便障碍,四肢及躯干无汗根痛位于枕、颈后部及肩部后索损害:Lhermitte征横贯性损害 ■高颈段(C1~4):■￿C3~5:膈神经麻痹→呼吸困难膈神经受刺激→呃逆■三叉神经脊束核:同侧面部外侧￿￿痛温觉丧失■副神经核: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瘫痪,萎缩■后颅凹症状:眩晕、眼震、吞咽困难等￿■占位病变  阻塞第四脑室→颅内压增高波及延髓,血管运动和呼吸中枢受损,引起高热并导致死亡。

      横贯性损害   ■颈膨大cervical￿enlargement(C5~T2)￿  双上肢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丧失,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括约肌功能障碍 根痛位于肩或上肢 C8~T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Horner￿syndrom横贯性损害 ■胸段chest￿section(T3~12) 两上肢正常,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丧失,出汗异常,大小便障碍,胸腹部根痛或束带感横贯性损害￿￿￿￿￿￿￿■乳头水平:T4￿￿￿￿￿￿￿￿￿■剑突水平:T6￿￿￿￿￿￿￿■肋缘水平:T8￿￿￿￿￿￿￿■平脐:T10￿￿￿￿￿￿￿￿￿￿￿￿￿￿■腹股沟水平:T12￿￿￿￿￿￿￿■上、中、下腹壁反射中枢分别位于:T7~8￿、T8~9、T10~12￿￿￿￿￿￿￿■Beever征:T10 ■腰膨大(L1~S2)￿￿￿￿￿￿￿￿￿￿■L1~2:￿屈髋障碍、踝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股前上方和腹股沟部位有根痛(下半部受损时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及感觉障碍￿￿￿￿￿￿￿￿￿￿■￿L3~S2: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感觉障碍,膝、踝反射消失、大小便障碍。

      ￿￿￿￿￿￿￿￿￿￿■S1~3:阳痿横贯性损害 脊髓主要节段损害的症状脊髓主要节段损害的症状横贯性损害圆锥(S3~S5,Co)￿无肢体瘫痪和锥体束征会阴及肛门部(马鞍状)感觉障碍￿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马尾￿￿损害症状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瘫、肌肉萎缩￿根痛多见且严重:会阴部、股部及小腿大小便功能障碍常不明显或出现较晚 脊髓圆锥与马尾病变的鉴别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圆锥病变圆锥病变 马尾病变马尾病变病变部位病变部位多为髓内病变多为髓内病变神经根病变神经根病变起病形式起病形式突然,双侧性突然,双侧性常由一侧发展到对侧常由一侧发展到对侧对对 称称 性性对称对称不对称不对称神经根痛神经根痛少见,出现晚,轻微少见,出现晚,轻微常见,出现早,剧烈常见,出现早,剧烈感觉障碍感觉障碍位于双侧会阴部,呈鞍位于双侧会阴部,呈鞍状分布,可有分离性感状分布,可有分离性感觉障碍(范围局限觉障碍(范围局限S3-S3-S5S5))位于下肢及会阴部,不对称,位于下肢及会阴部,不对称,有各种感觉障碍,范围广有各种感觉障碍,范围广下肢瘫痪下肢瘫痪无无常见一侧下肢弛缓性瘫痪常见一侧下肢弛缓性瘫痪反射改变反射改变肛门反射及踝反射消失肛门反射及踝反射消失高位病变膝反射消失高位病变膝反射消失低位病变踝反射消失低位病变踝反射消失尿便障碍尿便障碍早期出现,且较显著早期出现,且较显著晚期出现,不明显晚期出现,不明显阳阳 痿痿明显明显不明显不明显营养障碍营养障碍常发生压疮常发生压疮不明显不明显 谢谢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