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屈原列传.doc
2页《史记选读 屈原列传》属(zhǔ)草稿 惨怛(dá) 帝喾(kù) 靡不毕见(xiàn) 举类迩(ěr) 濯(zhuó)淖(nào) 蝉蜕(tuì) 滋垢(gòu) 浊秽(huì) 皦( jiào)然泥(niè)而不滓(zǐ)z者也 既绌(chù)商於(wū)屈匄(gài)既咎(jiù) 眷(juàn)顾 相随属(zhǔ) 唐昧(mò)憔(qiáo)悴(cuì) 啜(chuò)其醴(lí) 物之汶汶(mén)者乎 罹(lí)难 枯槁(gǎo) 温蠖(huò) 汨(mì)罗 被(pī)发 渔父(fǔ) 重点字义(1)、娴于辞令(熟练、熟悉) (2) 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 (3)、屈平属草稿(写作)(4)、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法令,两词都是同义复用) (5)、平伐其功(自夸、炫耀) (6)、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 (8)、 可谓穷矣(处境困难) (9)、 其文约(简约) (10)、其词微(含蓄精深) (11)、明道德之广崇(阐明) (12)、治乱之条贯( 条理,规律 ) 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 2.人穷则反本 (反,通“返”) 3.靡不毕见 (见,通“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 5.屈平既绌 (绌,通“黜”) 6.亡走赵,赵不内 (内,通“纳”) 7.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合纵 ) 8.厚币委质事楚 (“质”通“贽”,信物)9.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 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 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随波逐流 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 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 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词类活用 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词活用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⑵谗谄之蔽明也 动词活用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⑶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 ⑷方正之不容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方正之人。
⑸明道德之广崇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⑹蝉蜕于浊秽 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浊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污浊环境 ⑺厚币委质事楚 名词作状语,用厚币……… ⑻泥而不滓 名词活用作动词,nì,生活在污泥里 ⑼其后楚日以削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⑽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⑾时秦昭天与楚婚 名词活用作动词,结为婚烟 ⑿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名词作状语,在朝内,在国外 ⒀身客死于秦 名词作状语,象客那样一说,以客的身份 ⒁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说短处,诋毁 ⒂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⒃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⒄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一说为意动用法古今异义①“被发行吟泽畔”:被:同“披” ②“颜色”:脸色 ③“形容枯槁”:样子消瘦形容:形体容貌,样子枯槁:干枯,形容消瘦 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身之察察:即察察之身物之汶汶:即汶汶之物。
都是定语后置 ⑤“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怀沙》是屈原投水前的绝笔怀沙”二字,旧时解作怀抱沙石,即下句的“怀石”但也有人解释为“怀念长沙”长沙为楚之先王始封之地古时长沙包括的地域很广,汨罗也在其内,屈原在汨罗投水,也就是要归死先王故居之地自投汨罗以死”中的“以”,连词,表行为的结果,和用作连词时表目的不同重点句子A 判断句 “离骚”者,犹离忧也 B 省略句 遂绝 ( 于 ) 齐 ( 省略介词 ) 又因厚币 ( 赂 ) 用事者臣勒尚 ( 省谓语 ) 以 ( 之 ) 出号令 ( 省介词宾语 ) C 被动句 方正不容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 D 倒装句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介宾短语后置 )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 介宾短语后置 ) 明道德之广崇 ( 定语后置,一说,非定语后置 )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定语后置 )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介宾短语后置 )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 同上 ) 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 同上 )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 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前置,“自为 ( wéi ) ”与下文的“自佐”相对 )美点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