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创新.doc
6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创新999D37E675CI1999—〉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 明的时代特征它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传统,力求 凝炼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走向、解答时代课题在中华民 族获得解放和独立之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强盛, 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当代中国面 临的重大课题全球范围内两种基本社会制度并存及发展, 科学技术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与深入发展,世界各国 在现代化运动中的激烈竞争,经济文化较落后国家的跨越 式发展等,则构成了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在这种背景 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寻求和 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族精神和社会发展观念,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贯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与创新过程的一个 重要主题,就是适应当代社会和实践发展的需要,深入揭 示当代社会和实践特别是我国社会和实践发展的本质与规 律,挖掘、拓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探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哲学分析和解答中国问题和全球性问题围绕这一主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 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在解答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改革实践提出的新课题方面,在真理研究、价值研究、规律研宄、实践观研究、主体性 研宄、思维方式研宄、社会发展研究、人的发展研究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研宄等领域都取得了 重要进展。
主线: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创新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但纵观6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轨迹,有 一条清晰的主线可寻,那就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国化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创新 主要是沿着中国化的路径来进行和实现的科学始于问题,理论源于实践,这是理论发展的一条 基本规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 段,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创新,无不始于中国问题, 源于中国实践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 践基础上,在研究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民族矛盾和阶级 矛盾、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矛盾等问题的过程中 形成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 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在回答建设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形成 的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国化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一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其 典范是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的思想;60年代初的自然灾害和经 济困难时期,依据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提出的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的思想,成为激励广大人民攻坚克难的强大 精神力量。
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得到普 及,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武装了大批干部马克 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被列为领导干部的必读书目,包括党 的高级干部在内的大批领导干部的哲学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取得进展党和 政府组织专家学者系统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的著作,在大学普遍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初步建立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广大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 学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并围绕一些问题进 行争鸣,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然而,这一 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曲折和失误,不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 常研宄和宣传受到严重干扰,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也 遭到扭曲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重新焕发出生 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创 新,通过三个“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 色,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大众需求的当代中 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把国情同世情结合起来,既立 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既 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民族性,又彰显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
三是把科学认识同价值目标结合 起来,坚持在理论创新中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当 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 客观规律,又体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这一价值目标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中的哲学思想,正是通过这三个“结合”而开辟了马 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主要成就:基础理论研宄和现实问题研究双丰收通过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长期辛勤耕耘,当代 中(本文来自,转载请注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呈现 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硕果累累的繁荣景象,获得了基础 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的双丰收拓展了哲学研宄的视野和领域多年来,我国哲学界 注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 思主义理论其他部分的关联性上来研究问题,把哲学理论 和哲学问题纳入更为广阔的现实生活空间和理论思维空间 来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通过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比 较研究,吸收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通过与国外哲学思 潮特别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对话,借鉴了后者有 价值的方法和观点一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领域 兴起并逐步发展,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哲学、经济哲学、 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社会哲学、管理哲学等。
丰富和深化了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理论方面给我 们留下了许多思想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理论得 到丰富和发展,特别是通过实践观念、规律观念、人本观 念等研究的深化而凸显出来目前,学者们对在实践过程 中或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客体关系、主体际关系、社会交 往关系等问题的研宄,己经取得重大进展在社会发展规 律研宄的问题上,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特别是对社会发 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有了更深刻 的理解;另一方面,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东方社会 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深度挖掘,为我们认识全球化进 程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通过对 历史主体和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研究、对人的全面发展理 论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社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价 值取向增强了研宄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取向在研宄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和现实取向,结合时代 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进行解读与阐释,挖掘马克思 主义哲学新的思想方法与理论,并力图在我国现实生活中 加以运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 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力 度展开,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宄的繁荣发展。
目 前取得的成果,一方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视 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资源;另一方面提升了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程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更 好地面向中国现代化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在现实 问题研究方面,人们越来越关注对“中国模式”进行哲学 概括和总结,关注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 和价值冲突进行哲学分析,关注对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进 行哲学阐释,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