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专项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针对训练.doc
18页中考专项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针对训练)【诗歌分类】古代诗歌包含诗、词、曲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看法,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含古诗(唐从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色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拥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写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辈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今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今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相同,其实并无严格差异,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今后遂有“歌行”体。
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许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好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高出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地址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定对仗)比方,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定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定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若是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设连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必然要求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色: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相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解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概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含散曲和杂剧散曲流行于金,兴旺于元,体式与词周边特色:能够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很多使用口语散曲包含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结成套的曲子,最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定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川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1)怀古诗一般是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常常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想个人遭到,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想个人遭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可是对历史作沉稳的理性思虑与讨论,或仅是客观的表达,诗人自己的遭到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想可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比较,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色: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述对象,抓住其某些特色着意描摹思想上常常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德常用比喻、象征、拟人、比较等表现手法 3)山川田园诗曹操开山川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川田园诗以描述自然风光、农村光景以及安闲淡泊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寂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简单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高昂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门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祖先或久宦在外,或长久漂泊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惹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因此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常常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祖先特别看重分别。
分别之际,人们常常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远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相同,故送别诗所写的详尽内容及思想倾向常常有别有的直接抒写分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示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激励、欣慰,有的兼而有之常用鉴赏术语】表达方式――抒情、描述(人、物、景)、表达、讨论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比较、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表现手法――比喻、起兴、比较、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比较、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变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常考境地(主旨)】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分别、生命逝去不得重用、报国无门、宦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历史兴亡、国运衰灭、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示官治、人民疾苦向往高洁、走开世间、厌恶政界、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追慕古贤、期望立功、奋发报国、人生愉悦、深沉友情、甜蜜爱感情悟生命、人生真谛、自然美景、赞叹盛世、讨论历史、充满禅意壮美(豪迈雄浑阔大、顶峰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境地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间接抒情即经过写景、叙事、描述人物行为来表达感情,显露心迹●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光景被诗人们赐予了必然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分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聚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述这些光景的同时,常常也寄寓了某种情怀●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感情活动,将感情宛转于笔下的光景之中,让读者去感觉、领悟●因情造景诗中的幻梦、梦幻是典型的因情造境若是诗人所描述的光景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其实不是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述,可称之为“因情造景”●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借古讽今、怀古伤情●比喻●夸张夸张是指夸张或减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用夸张)(李白常●象征象征是指经过详尽形象以表现与之周边似的思想感情●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示心迹●比较比较就是使比较的双方的特色更加鲜亮,如黑与白的比较,生与死的比较,对与错的比较,动与静的比较,经过鲜亮的比较来重申、揭穿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反衬“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与比较对照,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比较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比较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
●正衬(衬托)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衬托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假“霜禽”和“粉蝶”对梅的喜爱,衬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正衬与反衬的性质相同,可是正衬的衬托者与被衬者取同一“立场”,反衬的衬托者与被衬者取相反“立场”●化用诗词的诗句是由先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借代较宽泛的技巧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门”是朱红色的大门,这里代指权贵豪门之家;“丝竹”,“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一起代指音乐●通感一种特其余比喻通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触觉“冰泉冷涩”写听觉琴声低沉(“弦凝绝”),传达出琴声的幽愁暗恨再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清香浮动月夜晚”(林逋《山园小梅》)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平庸、断断续续。
●互文一种特其余省字法,使诗句更精练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实质是说“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即古时的明月,古时的关;“秦”字后省去了“汉”,“汉”字前省去了“秦”,不但语言精练,而且给读者一种时空阔大之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实际上是说“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实质上说“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因此两兔在地上跑时很难分辨出谁雄谁雌诗歌的意象鉴赏】▲雨愁思,是古典诗歌中雨意象的主要含义这主若是由于绵绵雨丝常常能惹起诗人的感情共鸣,便常用这一意象来写心中的不尽愁思借助详尽雨意象与抽象的心理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