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诗最美诵读《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docx

72页
  • 卖家[上传人]:G***
  • 文档编号:587285829
  • 上传时间:2024-09-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3.36KB
  • / 7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诗最美诵读《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 《古诗最美诵读《宿建德江》(唐孟浩然)》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古诗最美诵读《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同学们好!又到了古诗最美诵读的时间了!期待吗?今天要诵读的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来,我们先自己读读这首诗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大家对孟浩然这位诗人应该都很熟悉了吧我们都学过他写的《春晓》,那时候的孟浩然还很年轻,正在山里隐居而创作《宿建德江》的时候,孟浩然已经四十一岁了,他本来带着满腔热情,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大展宏图,可残酷的现实打败了他,他参加科举考试失败了既然仕途无望,怀才不遇,那不如驾舟泛湖,漫游吴越之地,寄情于山水之间 一天傍晚,孟浩然行舟至建德江,打算投宿在这里此时眼见悠悠的江水之上轻烟笼罩,天地间一片苍茫、凄迷,看到这样的景色,他不禁想到自己的科举失意、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一时之间百感交集,不禁吟唱出了这首《宿建德江》 孟浩然当时吟唱的调子是怎样的,我们今天无法得知;但是,我们可以按照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规律,进行“仿古式”诵读,或许就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诗的现代版吟唱 (播放《宿建德江》吟唱) 听了这个吟唱,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你们可以听到,这首诗的吟唱是悠长而低沉的,表现出诗人忧愁的心境 第一句“移舟泊烟渚”,“舟”字要诵读的比较长,仿佛看到诗人在慢慢地把小船移动到岸边烟”字也要拖长读,才能感受那轻烟弥漫,笼罩整个小洲的感觉第一句要诵读的比较低沉,声音也要比较轻,体会诗人在轻烟弥漫的时候,缓缓移动小船的感觉让我们再把这一句读一读,体会这种感觉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为什么诗人要停船靠岸呢,因为已经到了日暮时候,必须找个地方投宿可正是这夕阳西下的时候,诗人更加感到忧愁愁”字要读的比较长,那是诗人的千般感受,万般愁绪新”字是本诗的韵脚,要拖长读 第三句“野旷天低树”,诗人眺望远方,这空旷的四野,让天显得好像比树还要低了,“低”字拖长读,体会辽阔的天幕低垂的感觉空旷的四野空无一人,只有羁旅在外的诗人独自在这日暮时分感慨万千 第四句“江清月近人”,“清”字拖长读,感受这悠悠江水是如此的清澈,正是因为江水清澈才能倒映出一轮明月人”字是本诗的韵脚,要拖长读。

      那一轮明月仿佛明白诗人的寂寞和愁苦,要来陪伴安慰诗人请你再次诵读这一句,感受这种感觉 说到这里,是不是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呢?我们一起把整首诗连起来诵读一遍,注意加粗的字要拖长读: 舟 移泊渚,日暮客 低 野旷天树,江月近 同学们,是不是感觉到诗人的心境了呢?这种读书法就是古人读书的方法,当年的孟浩然也是这样读的呢当然,如果加上旋律,那就更加好听动人了,那就是刚才我们听过的吟唱但是在吟唱之前,我们一定要学会诵读,把该拖长读的字拖长,在这种长短变化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来,让我们再一起诵读一次,注意拖长的字: 舟 移泊渚,日暮客 低 野旷天树,江月近 同学们读的真好,读出了古典诗歌独有的韵味你们真棒! 既然我们已经会诵读了,那现在让我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跟着音频,一起来吟唱一遍吧 (播放《宿建德江》吟唱) 这里我们再次强调,吟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拖长的字叶嘉莹先生说,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确实如此啊 你听,这“移舟”的声音,是多么的缓慢啊,如果你吟唱快了,那小船可就要撞上岸边了,所以一定要慢慢的吟唱。

      而“烟”字拖长,吟唱的轻柔,更是表现出那种轻烟薄雾笼罩四周的感觉你吟唱的够轻柔吗?夕阳西下,诗人心生忧愁,那是如此悠长的愁情啊,你吟唱出悠长的感觉了吗?四野辽阔,天幕低垂,“低”字的拖长,给我们展现出树高于天的独特视觉感受而那清澈的江水,倒映出的明月,仿佛在靠近陪伴着孟浩然这位游人,他的心仿佛得到了安慰,你吟唱出这种感觉了吗? 来,同学们,让我们再跟着音频来吟唱一遍 (播放《宿建德江》吟唱)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跟随音频多加练习,学会这首诗的吟唱,同学们再见! 2、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导学案(八年级上册)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位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代诗人,因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称其为李昌谷。

      因仕途失意,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锦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李贺作诗务求新奇,人称“诗鬼” 夏完淳(1631—1647),南明抗清将领、诗人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5岁能读经史,7岁能诗文,时人称为神童14岁随父起兵抗清夏完淳被捕时,家有白发老母和孕妻被押解送南京后,不屈而死,年仅17岁这首《别云间》便是他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摧(cuī)凝(níng)燕脂(yān)霜重(zhòng) 提携(__é)羁旅(jī)塞上(sài) 拓展:列出以上生字词中的多音字,并注音组词 塞sài边塞sè闭塞sāi塞满 燕yān燕国yàn燕子 3.朗诵诗歌,完成下表 雁门太守行 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古诗三首》(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 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试着背下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4.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借助注释,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人问处处有真情亲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爱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这些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去用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正确读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逐首指名朗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学习诗中的生字新词 ⑴认识生字,并理解意思 浥:湿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⑵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孟——盂陵——凌鹤——鹳 4.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读好停顿,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 5.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说说读了这三首诗,你有什么新发现 ⑴三首都是唐朝诗人写的送别诗 ⑵三首古诗都是写诗人在春天送别友人的情景 ①第一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②第二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 ③第三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原野上送王孙远去荒城 ⑶三首古诗中第一、二两首是七言诗,各是四句;第三首是五言诗,共有八句 ⑷三首古诗的题目基本上都点明古诗所描述的事件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认真读古诗,边读诗句边看注释,先弄清每行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独立读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交流,针对有疑问处,展开讨论,解疑 4.逐首反馈,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早晨的雨湿润了路上的沙尘旅店和道路两旁的柳树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格外清新劝你再干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阳关一路艰辛,再没有知已的老朋友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连叶带茎统统烧尽,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拂时,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铺盖大地伸向远方的散发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睛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首古诗,理解了诗意,下节课我们就要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及其表达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 1.练习背诵古诗 2.记一记注释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析诗句,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古诗 2.说说各首古诗的主要内容 3.教师导语:三首都是送别诗,写的都是送好友远行的情景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赏析,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深入地去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一腔真情 二、品读赏析,体会诗情 1.认真读古诗,从三首诗中找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想象当时送别的情景 2.小组交流,描述送别的画面 3.指名反馈,教师引导联系全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描述诗人与好友送别的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好友的?(劝酒送别) ③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是什么意思?(“更”是再的意思,可见诗人一次又一次劝友人喝下许多杯浓酒了 ④议议:为什么诗人不断地“劝君更尽一杯酒”呢? 联系古诗创作的背景,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元二此番出使的地方是安西,那是一个荒凉且遥远的地方,出了阳关之后,朋友间就再难相聚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