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四、汽车在高原和山区条件下的使用..ppt
47页活动四、汽车在高原和山区条 件下的使用 川藏公路川藏公路 川藏公路:是中国 筑路史上工程最艰 巨的一条公路,有 两条川藏公路始 于四川成都,经雅 安、康定,在新都 桥分为南北两线 川藏公路地形高差 大,沟壑密布,山 岭纵横,且林木茂 密、气候温润路面 极窄,塌方常见, 冬季雨雪不断 名山大川是自驾出游的好去处,但山路行车,依山傍崖,沟 深坡陡,弯多路险,崎岖不平 汽车在山区或高原条件下使用的主要问题是: 发动机动力性下降; 燃料消耗增加; 排气污染物浓度改变; 制动性能下降 高原山区公路: 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人烟少, 发动机冷却系易“开锅“; 道路弯多弯急、坡陡、傍山临崖,行驶 不安全 1.海拔高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2.对制动系的影响 海拔高度,大气压,空气密度三者的关系 1、发动机动力性下降 海拔 高度/m 大气压 力/kPa 气压 比例 空气 温度/℃ 空气密度/ (kg/m3) 相对 密度 0101.31151.22551 100089.90.8878.51.11200.9074 200079.50.784521.0060.8215 300070.10.6918-4.50.90940.7421 400061.30.6082-110.81930.6685 500054.00.533-17.50.73630.6008 海拔高度与发动机功率Ne、转矩Me的关系,如图所示 。
海拔高度↑→空气密 度↓→发动机充气系 数↓→发动机功率Ne ↓ 、转矩Me ↓ 海拔高度增高也影响汽车的速度性能 海拔每增高1km,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增长50%,最高 车速下降约9% 2、发动机燃油消耗大 汽车在高原山区行驶,充气量明显下降,供油系 统若未经调整、校正,则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空燃比 变小,混合气变浓,发动机动力下降、油耗增加; 山区道路复杂,汽车经常处 于低档大负荷行驶,导致油 耗增大;高原山区气压低, 燃料易挥发,气阻、泄漏倾 向性大,使油耗增大 3、对发动机冷却系的影响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力的降低,水的 沸点也降低因此,冷却水易发生沸腾现象,蒸发 量增大同时,由于冷却水的沸腾和经常添加,冷 却系易形成水垢,使散热能力降低 4、对润滑油的影响 由于发动机功率下降,所以,发动机需长时间 满负荷工作,从而容易产生过热现象,导致机油变 稀,润滑性下降 海拔高度影响混合气的空燃比,而空燃比是影响发动机排 气污染物主要因素,所以海拔高度的变化对发动机排气污染物 浓度也有影响 右图所示为海拔高度与 发动机排气中的CO、HC和NOx 浓度变化的关系 由图可以看出,CO、HC 的排放浓度随海拔升高而增 大,而NOx的排放浓度随海拔 升高而减小。
5、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浓度改变 6、制动效能变差 1) 汽车在山区行驶,制动频繁,导致制动蹄摩擦片 和制动鼓发热特别是下长坡时,制动蹄摩擦片温度 很高,有时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温度限度(250℃),此 时,制动蹄摩擦片的摩擦系数急剧下降,严重时可能 制动失灵另外,制动蹄摩擦片持续高温,磨损加剧 ,常有破裂现象 2)气压制动的汽车,因高原山区空气稀薄,空气压缩机的供 气压力不足,而且制动频繁,增大了耗气量,所以常常不能 保证汽车,特别是汽车列车的安全制动 3)液压制动的汽车,在高原和山区使用醇型制动液,制动管 路常发生气阻现象,致使制动失灵,造成事故 1) 适当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 采用高压缩比的气缸盖,能够提高压缩比高压缩比缸盖可 以是特制的,也可以将原缸盖减薄,使燃烧室容积减小,提 高压缩比 二、高原和山区行车的拉术措施 2)调整配气相位 为了适应环境,可将气门间隙适当调大,缩短气门开启期, 使配气相位更为有利,从而提高汽车低速动力性 3)合理调整油、电路 (1) 可按海拔高度调整主量孔,减小流量,并适当加大空气量 孔,以改善混合气质量,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 (2) 除了调整主量孔和空气量孔外,还可以适当降低浮子室油 平面,以减少燃油供给量,使混合气变稀。
(3) 加大点火提前角和火花塞间隙,减小断电器触点间隙因 海拔高,发动机压缩终了的压力降低,火焰传播速度减慢,所 以可将点火提前角比平原地区略为提前2~3° 4) 采用含氧燃料 含氧燃料就是在汽油中掺入酒精、丙酮及其它含氧化合物这 些物质的分子中含有氧,使燃烧过程中的氧气量增加,从而补 偿了高原气压低、空气量不足的问题 5) 采用增压设备、采用增压设备是改善车辆高原地区的动 力性、经济性的有效方法装有增压器的发动机,进气压 力增大,进气量增加,改善了燃烧条件,使有效功率得到 提高发动机有效功率的增加与增压压力基本上成正比 现代汽车发动机的增压压力一般不超过147~156.8kPa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工作原理 1、 采用辅助制动器 辅助制动器有电力涡流制动器、液力涡流制动 器和发动机排气制动器三种,前两种体积较大,结 构复杂,多用于山区或矿用重型汽车上发动机排 气制动是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措施,它在发动机制动 的基础上,再在发动机排气管内装一个片状阀门, 利用关闭发动机的排气通道来牵阻发动机的转速, 以达到控制车速的目的 高原和山区安全行车措施 液压制动的汽车大多数使用醇型制动液,其所含的酒精 极易挥发和吸水。
在高原山区使用,制动频繁,制动管路易 发生气阻现象,导致制动失灵,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采用矿油型制动液可以弥补该缺陷矿油型制动液具有制动 压力传递快,制动效果好、不易挥发变稠等待点,但使用矿 油型制动液必须同时换用耐矿物油的橡胶皮碗 2、采用矿油型制动液 3、改进制动蹄摩擦片材料 目前国内生产的石棉制动摩擦片,所耐最高温度 指标是250℃,这对山区行驶的汽车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必须提高摩擦片的耐高温性能 4、制动鼓淋水散热 为了防止制动器过热,在下坡前开始对制动鼓外圆淋水进 行冷却,这可以基本防止摩擦片的烧蚀现象采取制动鼓淋水 的方法虽然很好,但缺水地区无法使用 5、 加强制动系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保证制动系技术状况完好,并严禁下坡熄火滑行 汽车在山区或高原条件使用时,道路复杂,制动系、转 向系和变速器等工作频繁动系和转向系等的维护工作对在 山区或高原条件使用的汽车,维护周期应适当缩短 5、加强维护 提高驾驶技术 1、山路行车,驾驶员的驾驶操作强度要比在一般道路上大 ,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就要求驾驶员在行车前就要调 整好驾驶姿势,尽量创造一个舒适、宽松的驾驶环境通过 悬崖峭壁等险道时,不要观看山间景色或窥视深涧悬崖,万 不可分散精力和产生紧张心理;应注意观察路面状况,并尽 量沿路中或靠近山壁一侧行驶;山路其实不如人们想象得那 么可怕,因为越是看起来可怕的路,驾驶员越是全神贯注, 所以主要应避免疲劳驾驶。
2、连续的弯路是山路的主要特色之一在转弯时会产生离 心作用,上坡时车速较慢,离心作用较弱,同时车身重心后 移,令转向不足的程度减小,车头方向会比较好控制;下坡 时,情况正好相反,由于车速快,离心作用强,车身重心前 移,转向不足的程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如果不能在 入弯前有效减速,甩出车道的可能性便较大 3、山路驾驶时,驾驶员视点要远且要尽量看清路面情况和 路边环境利用路面的宽度选择行驶路线,并尽量沿路中或 靠近山壁一侧行驶;行驶中应握紧转向盘,切忌紧急制动, 以防侧滑而坠崖遇到弯道视线受阻时,应严格做到“减速、 鸣笛、靠右行”,以防转弯中遇到会车或转弯后遇到路障而措 手不及 4、挡位的使用一般性的连续坡道,应选用2或3挡,载重 车也可选择一挡,目的是使车辆保有足够的爬坡动力如果 上坡时用了较高的挡位,当发动机出现动力不足现象时,应 立即减挡,当顺序减挡不成功时,可越级减挡 5、上山途中发生熄火现象时,不要惊慌,应立即手、脚制 动并用把车停住,防止车辆后溜在踏下制动踏板的同时, 左脚踏下离合器踏板,然后重新启动发动机,缓慢起步,均 匀加油,逐渐松开离合器踏板,同时松开脚、手制动,随即 加大油门,车辆就可以继续前进了。
提高驾驶技术 出车前,汽车技术状况应良好,驾车者应有充沛的精力, 要了解和掌握高原山区地形复杂、路窄、弯多,需经常上坡、 下坡、转弯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驾驶技术操纵 汽车,确保行车安全 ①上坡应选择合适档位上坡前,根据坡道的长短、坡度 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档位,提前换档,使汽车具有足够的爬坡 能力上坡中,若车速下降,发动机声音变得沉闷,说明发动 机乏力,应迅速换入低一级档位,以免发动机负荷过大而出现 过热现象 ②下坡应正确使用制动下坡时禁止发动机熄火空档滑行 汽车下长坡时,需要持续不断地制动以控制汽车的行驶车速 如果长期使用主制动器,则制动器温度会过高而影响汽车的 制动效能可视情况采用发动机制动,或采用辅助制动器制动 若制动器温度仍然过高,则应对制动鼓淋水降温 ③行车应选择适当车速在高原和山区使用的汽车,应适 当降低车速,采用中速行车,这样有利于制动,可减少使用制 动的次数,从而减少制动器的发热和失效,保证行车安全转 弯更应降低车速,以防止汽车在离心力作用下产生危险的侧滑 坏路是指雨季泥泞的土路,冬季冰雪道路和覆盖砂土的道路 无路是指松软土路,耕地,草地,沼泽地和灌木林等地带。
汽车在松软的土路上行驶时,支撑路面将出现残余变形,车 轮在路面上形成车辙,滚动阻力增大汽车在泥泞而松轮的 土路上行驶时,常因附着系数低,引起驱动轮打滑,使汽车 无法通过 砂路的特点是表面松散,受压后变形大,轮胎花纹嵌入砂土 后,因砂土的坑剪切能力差,抓着力小,附着系数降低度, 同时,车轮的滚动阻力增大干砂路和流砂地容易使汽车打 滑,特别是在流砂地上,汽车车轮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15~ 0.30或更大,而驱动轮由于附着系数小而空转,影响汽车通 过性能 雪路对汽车通过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雪的特性,即雪层的密 度和硬度雪层密度越大,其承受的压力也越大雪层密度 与气温和压实的程度有关气温越低,雪层密度越小雪层 硬度也与气温有关气温低,雪层干而硬;气温高,雪层软 而松雪路比一般刚性路面对车轮的滚动阻力增加了,而车 轮的附着系数显著下降,雪层的密度越小,汽车的行驶条件 越差 车在冰路上行驶时,轮胎与冰面的附着系数非常低在冬季 有冰的道路上,附着系数可降低到0.1以下,但是车轮滚动阻 力与刚性路面相对增加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冰路上行驶 时的车速要低,行车间隔要大特别是通过河流或湖泊的冰 面时,还需要检查冰层厚度和坚实情况。
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使用时,改善驱动轮同路面之间的附着 系数和减少滚动阻力对提高汽车的通过性是最有意义的 从使用方面改善汽车通过性的措施为:提高车轮与路面的附 着力,或减少轮胎对地面的压力,防止车轮滑转;采取汽车 自救措施;合理使用汽车轮胎 在汽车驱动轮上装防滑链是提高车轮与路面附着系 数的有效措施,已得到广泛应用防滑链的形式主 要取决于路面状况和汽车行走系的结构防滑链有 普通防滑链、履带式防滑链和防滑块 n普通防滑链是带齿的(圆型、V型或刀型)链条,用专用的锁 环装在轮胎上这种防滑链在冰雪路面和松软层不厚的土路上 有良好的通过性,而在松软层厚的土路上效果明显下降 n履带链有菱形和直形,履带链能保证汽车在坏路上,甚至驱动 轮陷入土壤或雪内仍可以通过,菱形履带带具有防侧滑能力 n防滑链的缺点是链条较重,拆装不方便,更重要的是装有 防滑链的汽车,其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均下降;在硬路面 上行驶的冲击大,使轮胎和后桥磨损增大因此仅在克服 困难道路时,轮胎才装用防滑链克服短而难行的无路地 段时,宜使用容易拆装的防滑块和防滑带 n汽车克服局部障碍或陷住时,可采用自救措施一般的自 救方法是,去掉松软泥土或雪层,在驶出的路面上撒砂、 铺石块或木板等,然后将汽车开出。
也可以用绳索绑在树 干(或木桩)和驱动轮上,如同绞盘那样驶出汽车。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