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36917358
  • 上传时间:2023-08-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基本信息学 科小学数学年 级二年级教学形式教 师汤敬辉单 位襄阳市襄州区张湾办事处中心小学课题名称《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感受重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质量单位,理解1千克=1000克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看、比、掂、估、验的过程,在建立质量单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增强生活意识,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其实在动物身上也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想不想了解一下。

      这不亮亮和他的几个好朋友要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动物的知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本情境图)师:他们查到了哪些有关动物的知识啊?这里又藏着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呢?生1:蜂鸟出生时还不到1克生2:小狗重1千克生3:最大的袋鼠约重40千克,最小的约重4千克……师: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我们可以使用克、千克、吨等作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也就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其中的两个质量单位朋友:克和千克(板书)二、体验感受,学习新知(一)认识克1、感知克师:(手拿一枚2分硬币)同学们,这是一枚2分硬币,你想知道它有多重吗?测量它的质量单位需要使用天平,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天平这就是天平(出示实物)(课件出示天平)师介绍天平各部分的组成及基本使用方法师:下面请电脑博士使用天平称出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课件演示天平称重的过程)师:在天平的做左盘放入一枚硬币,右盘放入1克地砝码,观察指针,指针指在了天平的中间,说明这枚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板书)师:请同学们在学具盒中拿出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心,向老师这样轻轻地掂一掂,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说说你的感觉生:很轻,好像没有感觉师:对,感觉很轻(板书)那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呢?师:请小组内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桌上的天平从学具盒中找一找,称一称,看看几粒或者是几个物品的质量是1克?由于老师没有那么多的1克砝码,同学们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替代1克的砝码呢?生:一枚2分硬币。

      师 :真聪明!那就请组长将1枚硬币放入右盘中,现在开始找一找,称一称吧!(小组活动,称量寻找1克的物品)生汇报:大约一粒花生米重1克; 大约六粒黄豆重1克;大约两个回形针重1克;2、感受10克,100克物品的质量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那10枚硬币是多少克?生:10克师:请小组长在学具盒内找出10枚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小组内轮流掂一掂)师:请同学们在盒中找找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重10克?(小组活动,寻找约10克物品)生汇报:一包金嗓子喉宝大约重10克 一袋感冒颗粒大约重10克师:你使用什么方法找到的?生1:用10枚硬币在天平上称出来的生2:用手掂出来的生3:我是看的袋子上的标注,写着一袋重10克师:大家的方法真不少,还有的找到了更直接的办法,看包装袋上的标签,这样就更简单了师:那100枚硬币的质量是多少克呢?生:100克师:那100克有多重呢?请同学们在学具盒中找到100克的物品生:1盒香皂重100克,1个肠重100克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包装袋上写着呢!师:奥,那这个包装袋上写着100g,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100克。

      师:大家知道的真不少!g是克的英文缩写,在国际上一般用g来表示克板书)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100克的物品掂一掂,感受100克有多重师:同学们课前也搜集了一些物品,我们来看一下有没有用克作单位的?(展示学生带的不同物品,指生说说它的质量是多少)(二)感知1千克1、认识各种秤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看包装袋上的标签,知道了物品的质量,那老师这里有一袋子苹果,能知道他有多重吗?还能在包装袋上看出来吗?生:不能师:那怎么办呢?生:用天平称(师将一袋苹果试着放在天平托盘上)师:用天平还行吗?生:不行了师:那怎么办呢?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称量物品的质量时,会用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秤,除了我们刚刚认识的天平外,你还知道哪些秤?(指生说说生活中见过的秤)出示课件中的各种不同的秤,引导学生认识师: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盘秤,上面的托盘是用来放所称重的物品的,前面有一个盘面,仔细观察盘面上有什么?生1:指针,数字生2;还有字母kg师:kg是什么意思?生:表示千克师:对!在国际上统一使用kg表示千克板书)3、感知1千克师:下面我们用盘秤来称量这袋苹果的质量是多少?(是利用盘秤秤苹果质量)生:1千克(板书)师:刚才大家带来的一袋盐是500克,那两袋盐是多少克?生:500+500=1000克师:下面我们用盘秤来秤一下两袋盐的质量。

      生:1千克师:同样的两袋盐,那说明1000克和1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000克=1千克(板书)师:请同学们小组内轮流掂一掂两袋盐,感受1千克有多重,说说你的感受生:很重,快拿不动了!师:1千克比较重(板书)那我们在表示比较重的物品时就可以使用千克来作单位 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用千克来作单位的例子吗?(生举例,师生交流评价)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克和千克轻 1克 g重 1千克 kg1000克=1千克作业或预习1、练习(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1只小狗5() 1支铅笔10() 1个书包3() 1个鸡蛋50()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5千克=( )克 2000克=( )千克6000克=( )千克 8千克=( )克3、学生活动:3人小组估一估小食品的质量个别学生汇报学生自己介绍质量小标签自我评价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 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

      为此,本节课重点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过程,我主要立足于让学生动手体验感受,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课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了花生,黄豆,回形针,肥皂,食盐,肠,感冒冲剂,天平,盘秤等多种物品和教具1、利用好教具,让学生亲身体会1克、1千克物品的质量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通过小组内实际动手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找到了学具盒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先亲手掂一掂10克、1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具体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克、1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再利用盘秤验证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准确建立概念并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的称量过程中,较轻的物品应该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品应该用“千克”作单位,学生亲身经历了1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实际质量,这种感受不是教师讲解、灌输得来的,而是学生亲身体验到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听和说”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

      他们不仅理解了“克”“千克”的正确含义,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发现、认识、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培养了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2、通过各种练习强化认识克与千克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差不多都形成了克与千克的重量概念,在最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估一估和填一填质量单位的练习,用好学生的教辅书,提供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3、学生积极性高,因此需要及时调控课堂整节课学生的兴趣较高,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离不开我们的生活,增强他们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热情高涨,因此课堂就显得有些乱,自己觉得在调控课堂的语言和方法上还是需要改进和学习的4、不足之处:这样的教学,只是让学生在填写质量单位时有个支点,会与掂过物品的实际重量来作比较,然后选择用克或是千克作单位,从而帮助学生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填空,如果要让学生直接估计出这种物品有多重,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我想仅靠课堂上学得一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多观察,估一估,掂一掂,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不是老师能代替的。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这是一堂生动地操作实践活动课!在这堂课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了,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以学生所调查的丰富信息出发,灵活的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知识是静态,如何使静态知识生动化、情境化?教师通过学生交流购物收集到的信息──称小蜗牛,猜想、验证2分硬币──称千克物品,来体会感悟1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既迎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乐趣、类化了知识、丰富了视野,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是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重视了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增强了!这与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离不开,更与教师的设计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地经历了、建构了新知识三是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活中乐、活中学、活中悟、活中索”的特点,具体体现在:①以“活”的导入激发学生的乐趣,让学生从课始就进入 用口交流 购物的重量、用手掂量物体 的重量、用心 感悟物体的之中两的活动中,探究的兴趣 由然而生,达到乐以导激情、以情启思的目的。

      ②以“活”的形式 调动学生乐趣,启动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向深入发展从课始的说、看──课中的掂、猜、称──课尾的掂、想、称、议的活动中,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评议一单位: 襄阳市襄州区张湾中心小学 姓名:章晓勇 日期:2013年5月18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