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向地图的识别.doc
17页地图的识别与其他地图图种相比,国际定向越野使用的地图(以下简称越野图)是一种更为清晰易读,便于在野外行进中使用的专用地图2.1越野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要想学会识别、使用越野图,首先应懂得地图比例尺2.1.1比例尺的慨念: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之比,叫地图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图上长/相应实地水平距离 如某幅图的图上长为1厘米,相应实地的水平距离为15000厘米,则这幅地图是将实地缩小15000倍测制的,1与15000之比就是该图比例尺,叫1:15000或1:1.5万地图2.1.2比例尺的特点——比例尺是一种没有单位的比值,相比的两个量的单位必须相同,单位不同不能成比;——比例尺的大小是按比值的大小衡量的比值的大小,可按比例尺分母来确定,分母小则比值大,比例尺就大;分母大则比值小,比例尺就小如1:1万大于1:1.5万,1:25万小于1:1万;——一幅地图,当图幅面积一定时,比例尺越大,其包括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图上显示的内容就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包括的实地范围就越大,图上显示的内容就越简略;——比例尺越大,图上量测的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图上量测的精度也就越低。
2.1.3图上距离的量算 2.1.3.1用直尺量读当利用刻有“直线比例尺”的指北针量读时,可根据刻在尺上的数值在图上直接读出相应实地的距离当利用“厘米尺”量读时,要先从图上量取所求两点间的长度,然后乘以该图比例尺分母,即得出相应的水平距离(需将结果化算为米或公里):实地距离=图上长X比例尺分母 如在1:1.5万越野图上量得某两点间的距离为3毫米(0.3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3毫米xl5000=45000毫米(45米)当量算某两点间的弯曲(如公路)距离时,可将曲线切分成若干短直线,然后分段量算并相加2.1.3.2估算法 估算法又叫心算法,这种方法在定问越野比赛中最有实用价值要掌握它,需要具备下述两方面能力:——能够精确地目估距离,包括图上的距离和现地的距离:在图上,能够辨别0.5毫米以上尺寸的差异;在现地,目估距离的误差不超过该距离总长度的1/10,如某两点间的准确距离为100米,目估出的距离应在90—110米之间——熟知几种图上常用的尺寸单位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的对应关系,如:在1:1.5万图上,1毫米相当实地15米;2毫米相当实地30米,1厘米相当实地150米.....(参见下表)几种基本尺寸相当于实地的水平距离基本尺寸\比例尺1:100001:150001:200000.5mm5m7.5m10m1mm10m15m20m2mm20m30m40m5mm50m75m100m10mm100m150m200m2.1.3.3图上量算距离应注意的问题从越野图上量得的距离,不论是直线还是曲线距离,都是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如果实地的地形平坦,图上所量距离接近于实地水平距离;如果实地两点间的地形起伏,则两点间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量得的水平距离因此,在计算行进里程时,必须根据地形的起伏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将图上量得的距离加上适当改正数下表是根据在不同坡度的道路上经实验得出的改正数在有些地区(如深切割的山地),实际改正数可能会大于该表中所列的数据水平距离改正数坡度加改正数(%)坡度加改正数(%)0°~5°320°~25°405°~10°1025°~30°5010°~15°2030°~35°6515°~20°3035°~40°80如果对行进的里程只求概略的了解,可以根据下列经验数据进行改正: 地形类别加改正数(%)平坦地(有微起伏)10~15丘陵地(比高100米以下)15~20一般山地(比高100-200米)20~302.2越野图的注记越野图的注记主要分为三类:2.2.1地名注记在越野图上,地名的表示并不重要,除非对运动员判定方向与确定站立点非常有用,地名(包括村镇、河流、高地等)一般不表示2.2.2高度注记 高度注记分为等高线注记(注在等高线上)、高程注记(地面高程注记绘有测注点“.”,水面高程注记旁则不绘测注点)和比高注记三种。
2.2.3图外说明注记 越野图图外说明注记包括比例尺、等高距、图名、图例、出版单位、出版时间、成图方法、用图要求等有时越野图上还会印有检查卡片、检查点说明表、赞助人广告等2.3越野图的符号识别越野图的符号对于正确地使用越野图是十分重要的而识别符号不能靠机械地记亿,需要了解它们的制定原则,了解符号的图形、色彩和表意之间的逻辑联系,这样才能根据符号联想出每一种地面物体的外形、它的特点和它的专门功能2.3.1符号的分类与颜色如同其他地形图一样,越野图也要求完整而详细地表示地貌、水系、建筑物、道路、植被和境界,即所谓“地图的六大要素”根据定向越野比赛的特殊需要,国际定联将越野图的符号分成五类:2.3.1.1地貌,用棕色表示这类符号还包括小丘、小洼地、土崖、冲沟、陡坡、土垣等表示地面详细形态的专门符号2.3.1.2岩石与石块,用黑色表示岩石与石块是地貌的特殊形式,它们既可以为读图与确定点位提供有用的参照物,又可以向运动员表明是危险还是可奔跑通行的情况为使它们明显地区别于其他地貌符号,这一类符号使用了黑色2.3.1.3水系与淤泥地(沼泽地),用蓝色表示这类符号包括露天的明水系和水生或沼泽生的植物2.3.1.4植被,用空白或黄色和绿色表示植被情况的详细区分和全面表示非常重要。
植被是按下列基本原则表示的:2.3.1.5——白色(空白) 指一般性起伏地上的树林的密度适度,地面上无阻碍行进的灌木或杂草丛,可以按正常速度奔跑的地区2.3.1.6黄色 空旷的地域分为空旷地,半空旷地及凌乱的空旷地2.3.1.7绿色 树林中密度较大的地区按可跑性分为慢跑:使正常跑速降低20—50%;难跑:使正常跑速降低50—80%;通行困难:使正常跑速降低80—100%上述可跑性的区分均取决于树林的生态,如树种、密度及矮树、草丛、蕨类、荆棘、荨麻等的生长情况2.3.1.8人工地物,用黑色表示包括各种道路、房屋、栅栏、境界等地图符号2.4符号的等级 根据各类符号在世界各国定向越野图上出现的频率,同时为了促进全世界定向越野地图的标准化,国际定联将越野图的符号分成三个级别:A———适用于各种国际比赛和世界锦标赛;B———可以用于一定地形类别之中的;C———在特殊地形中补充A级和B级的非国际通用符号在国际定联1982年制定的《国际定向运动图制图规范》 (《Drawing Specif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Orienteering Maps》)中,A级符号列出73个,B级符号列出25个,C级符号未做统一规定。
2.4.1符号的大小与相互关系为了完整而详细地表示出地形,同时又能保证越野图的清晰、易读,国际定联规定了越野图符号的最小尺寸以及相互靠近的符号的关系的处理原则与最小间隔 符号的大小、线条的粗细、符号间最小距离的规定,都是以日光条件下的正常视力和地图制印能力为依据制定的通常: ——岩石类符号、河流与沟渠类符号,最短不小于0.6mm;——虚线符号,至少应有两段;——点状符号,至少应有两个点;——淤泥地最小面积应为两条0.5mm长的线;——兰、绿、灰、黄的普染色块和黑色的网点,图上最小面积为0.5mm2;兰、绿、黄色的网点最小面积为1.0mm2 ——同颜色的两条线间的最小距离,如黑与黑、棕与棕之间, 为O.15mm; ——两条兰色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25mm 当若干小而重要的地物紧靠在一起,即使用最小尺寸的符号表示,符号大小也超过了实地地物的大小时,这些符号仅保持了它们相互间位置关系的正确性,实际的准确位置已经做了合理的移动2.4.2符号的图形特点(不包括C级符号)无论何种地物,它们在现地的平面形状特点都可以被理解为:面状的、线状的和点状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发现,图上各种符号的图形特点与实地地物的形状特点之间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并且一一对应。
面状的:这类符号在实地的面积通常较大,包括树林、湖泊、宽河、淤泥地、建筑群等,它们用依比例尺描绘的符号或轮廓符号表示我们可以在图上直接量算出地物在实地的长宽和面积,因此有些教科书称这类符号为“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线状的:这类符号包括小河、公路、铁路、窄林道、石垣等等,它们的长度是依比例尺缩绘在图上的,宽度则没有依比例尺表示,因此这类将号又被称作“半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点状的:这类符号在实地的面积或体积通常较小,但它们的外形或功能却具有明显的方位作用,是运动员在行进中的重要参照物例如水坑、石块、塔形建筑物、水井等,用不依比例尺描绘的图案符号或点状符号表示在图上,点状的符号本身并不指明地物的大小或它所占有的面积,因此不能进行量算这类符号拥有自已的“定位点”,即地物在现地的精确位置:符号举例定位点■ △ × □ ● ▲在图形的中心 在符号的重心点状的符号又被称为“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 2.4.3认识符号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越野图上,对于一组属性相近的地物,通常只规定一个基 本符号,然后根据这些符号的不同分类,分别使用不同的颜色 在识别符号时,不要搞混为了表示某些同类地物之间的差别,一般只将它们的基本符号做一些局部的改变或方向调整,在认识这些符号的时候应特别仔细,注意符号本身或其与周围地形之间的细微差别:符号举例符号名称符号特点颜色不能通过的陡崖边缘线粗黑能通过的陡崖边缘线细黑围栏单齿线黑高围栏双齿线黑岩坑缺口朝上黑山洞缺口朝下坡方向黑当若干同类符号以某种有规律的排列方式来表示地物时,它们所反映的只是地物的性质和范园,并不代表地物的个数和精确位置。
某些地物,虽然它们的性质相同,但当它们的长度、宽度或直径不同时,图形特点将会改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如下表:现地地物转化条件符号及其名称图形特点池塘图上大于1mm2湖泊 面状的现地直径小于5m水坑 点状的河流现地宽度在5m以上宽河 面状的现地宽度2-5m小河 线状的2.5等高线等高线是指地形高度的差距他们表示哪里有山,哪里有坑谷以及地形的陡缓在很多公园图中,等高线较少;但也有很多公园图,等高线较多,且高度各异;因此,读懂等高线很重要,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路线选择每一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用等高表示,通常为2-5米不同地图,等高距不同等高线越紧密,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越缓;如下图所示,将这些截口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形成一圈套一圈的等高线图,显示出该山的形态如果切割山体的每个水平截面都具有各自的海拔高度,那么我们就不难看出,等高线实际上就是由高程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2.5.1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 ——地图上的每条等高线都是实地等高线的水平投影;它既描绘出地貌的平面轮廓,也表示出地貌的起伏——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等;每条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在同一幅地图上或同一等高距的条件下,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凹地的等高线则表示深浅。
——在同一幅地图上或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