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民族问题.docx
5页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民族问题 徐传芳一、对民族的认识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由此可见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一个民族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不少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后来消失了踪影像鲜卑族、契丹族、党项族等民族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民族语言、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经济和生活,即民族文化、民族特征形成的过程民族形成之后,共同性必然越来越多,差异性越来越小,因此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二、把握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交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既有和平友好的交往,也为争夺土地、资源、人口等而征战不管是战与和,在交往中必然互相影响、互相学习,这样民族交融必然产生,民族交融贯穿我国的古代历史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就是各族不断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行,后世所谓诸夏是也”②我国古代史上的民族交融融合共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炎黄部落经华夏族的形成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华夏与周边四夷逐渐形成一体特别是经过春秋战国的战争,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③“因为华夏和东夷的关系比与其他民族集团的关系更密切,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两个民族集团融合为一体了”④第二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规模的民族融合由于东汉后期政治的腐败,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到北朝时期出现历史上空前的民族大交融,代表性事件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第三个阶段:辽宋夏金元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各少数民族政权在与汉政权的冲突与对峙中逐步走向和平,在和平交往中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从而形成一次新的民族大交融两宋: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各族人民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社会发展落后的民族主动接受先进民族经济文化的现象,更是贯穿于整个中国民族关系史进程,例如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五代、辽宋金元的历史时期各民族相互交融汇聚、分化组合的现象就难以用民族同化来加以概括,所以在广义上使用了民族融合这一概念⑤民族的交融为元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少数民族贵族完成统一的朝代元时,边疆各族来到中原,中原汉族去边疆,形成各族交错杂居的局面,既促进了边疆的开发,也促进了民族交融鲜明的表现就是形成了新民族回族第四个阶段:明清时期。
清朝时期民族交融继续发展清军入关前,满汉已经杂居,杂居必然交融入关后满汉的界限完全被打破清统治者为巩固统治主动汉化,加速民族交融汉民族正是在华夏族的基础上在与各种的和平和战争中不断融合各种而发展壮大起来作为我国主体民族的汉族,其前身华夏族就是有‘夏众、‘殷民、‘周人、前后因袭、相互渗透并融合蛮、夷、狄等众多古代民族的产物” ⑤三、在教学中的几点看法注意归纳总结学会归纳总结对提高学习效率非常重要和必要在古代民族交融的第一个阶段,没有提到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但在后三个阶段,都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后对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北魏的建立中,“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辽的建立中,“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上京临潢府”,——西夏的建立中提到“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領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金的建立中提到“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部的统一⑥在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现象的相同点,掌握规律建议设置各少数民族在建立政权时提到“统一各部”,说明了什么?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的文明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汉族。
处在部落和部落联盟时期生女真居处绝远,长期停滞在原始社会时期” ⑦既然落后,中原地区的汉政权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各种制度发达,文明程度远超少数民族,那么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他们会不会学习中原汉族?引导学生学习契丹政权、西夏政权、金政权在建立后的发展,都学习汉族,在政治制度上最高统治者都称皇帝,都学习中原,建立各种官制;在经济上都发展农牧业,“心农工之事究”⑧ “饬国人树桑麻,习组织”阿保机“专意于农”⑨少数民族的货币的形制与中原政权的货币的形制,都是圆形方孔在文化上都创本民族的文字,契丹文字与西夏文字的模样都与汉字差不多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后的发展具有相同点这样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掌握了一定的规律进一步设置问题,各少数民族政权都学习中原的各种制度是一种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是一种民族交融现象是少数民族统治者的主动汉化在学习完蒙古政权的建立后,指出,契丹、党项、女真、蒙古都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都善于骑射,战斗力强悍,都善于学习先进的汉文化,建立政权后国力大增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这一时期,战争多,但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汉民族正是在华夏族的基础上在与各种的和平和战争中不断融合各种而发展壮大起来。
参考书目】①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②梁启超《饮冰室合集》③江应梁《中国民族史》④吕思勉《中国民族史》⑤江应梁《中国民族史》⑥部编年级2017年《中国历史》⑦《金史》⑧《辽史》⑨《辽史》(作者单位:青岛西海岸新区育英初级中学)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