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评价理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224654607
  • 上传时间:2021-12-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4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评价理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论评价理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 摘 要: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非常关键的新发展之一在该领域中大部分专家都认为,该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对评价性词语的研究,弥补了传统研究形式的缺陷文章主要是为了验证,评价理论并非对传统模式所进行的简要修缮,而是在别的方面推进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本文总结了下列几项发展内容:评价理论将人际关系研究从短语层延伸到了语义语篇层;由原来关注交换互动延伸到了主体互动;对人际语境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将人际语境划分成了“权力”和“团结一致” 关键词:评价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 引言 评价理论所探究主要是在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态度、级差等人际含义,被称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进程韩礼德认为,马丁的探究是有关键意义的,在功能语法中人际效能方面的研究有着重大的贡献当前,关于评价理论的贡献大部分汇集在词语方面韩礼德提出,词语方面的研究与人际语法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互为补充的关系;国内有学者认为,“评价理论是以词语作为表现形式的”;王振华等人认为,“评价理论仅仅是人际原功能在词语方面的进展”;胡壮麟认为,“评价理论的研究重心是偏向于词语的”。

      虽然,有些专家学者认为,评价理论是将人际理论研究提升到了语义语篇层,但仅仅是短暂的一个过程,未能进行深入的阐明 一、评价理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 为了获得发展,首要任务就是传承评价理论并未对传统的系统功能进行研究性的革命,甚至也未能超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本质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评价理论传承并融合了原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大部分关键理论和思想,比如涵义建构性思想、动态语篇观、社会语境理论等等同时马丁也认为:“对读者而言,哈桑和韩礼德给予我们的学术恩惠在每一页上都是显而易见的”在具体分析框架方面,评价框架与韩礼德1994年的人际框架在取向、量值以及情态类型等方面都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一)语篇语义 马丁认为,传统系统功能研究属于小句语法的研究为了完善系统功能语言学,他把小语句研究延伸到了语义语篇,创建了他称之为“语篇语义学”的研究语篇语义学包括概念系统、识别系统、连接系统、协商系统以及评价系统这五个系统都是对系统功能原有系统的完善和延伸概念系统旨在发展及物性系统,识别系统和连接系统旨在发展语篇系统,协商系统和评价系统旨在发展人际系统在语篇语义学的框架下,评价理论把对人际系统的研究延伸到了向语义语篇层。

      1、语篇 语篇的思想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思想之一韩礼德指出,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的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这样的语法单位,而是表达相对来说完整思想的语篇尽管如此,具体分析仍以小句为主对此,韩礼德毫不避讳地说,“功能语法不是针对语篇的语法”因此,实际上,传统人际系统研究主要分析语气和情态在小句中的体现方式 语气方面,主语和限定成分在小句中的不同涵义,构成不同的语气 情态方面,说话人在小句中对所述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的判断,对提议的命令和意愿的表达均被视为情态部分 马丁和瓦特认为,小句分析已远远不能满足人际研究的需要,因为态度意义不受小句这样的语法单位的束缚,而是散布在語篇的不同部分中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评价理论人际系统研究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层面发生了变化;二是,向语篇功能方面进行推进 在分析层面上,评价理论的分析对象历来都是语篇,研究流动于整个语篇而非单个小句中的所有评价意义因为,在马丁和瓦特看来,评价表达跨越小句,贯穿某段语篇,不受语法范围的限制随着语篇的展开,评价资源之间产生的共鸣就犹如音乐的旋律一样,在语篇中流动,构建了评价者的取向或声音。

      在语篇功能方面,评价理论开始关注评价资源在语篇方面的作用人际意义的体现属于韵律型,它弥漫于整个短语甚至语篇中,具有累积性特征遗憾的是,韩礼德只是提及这一问题,没有进一步深入探讨马丁等学者则把人际韵律进一步细分为饱和型、增强型和主导型三种,深刻地揭示了评价在语篇中的动态性分布特征及规律 2、语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功能语义学和“意义系统”,实现对意义的普遍描写由于当时描写出某种语言的语义系统的条件还不成熟,只能对某种语言的部分语义特征进行一般性的描述,所以,韩礼德倾向于描写语言的语法系统,进行功能语法的研究,目的在于“为语篇分析构建一整套语法”显然,这种退而求其次的研究并不能真正揭示语言使用的本质,因为同一意义可以由多种语法形式来体现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语法研究就如同隔靴搔痒,并不能触及语言使用的真正本质,所以描写意义系统仍然是功能语言学努力的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马丁不畏艰难,力图描写英语语言的语义系统(也就是语篇语义学),实现语法研究向语义研究的转向,从而达到功能语言学的最终研究目标评价理论就是朝这个转向迈进的产物之一它把传统语言学所研究的态度词、认知情态、责任情态等意义糅合在一个分析框架之下,以评价性词汇为中心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目的在于描写出评价的语义系统,实现人际系统研究向语义研究的转变。

      韩礼德认为:语法研究是对语言形式做出解释如前面所讨论的,传统人际系统研究是一种语法研究语气和情态属于语法范畴,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属于语法系统语气的变化是通过句子成分在句子结构上的变化形成的;情态与传统语法中的时、体、态一样,也被归到限定成分这一语法范畴,它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形式构成了对命题有效性的磋商 与韩礼德对人际系统进行一般的、概括性的语法描写有所不同,马丁的评价研究倾向于进行具体的、精细的语义描写评价系统是可供人们选择的人际意义的系统资源,它分为三个次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态度次系统又分为情感、判断和鉴赏子系统;介入次系统又分为单声和多声子系统;级差又分为语势与聚焦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又再被进一步划分无论是评价总体系统,还是次系统、子系统,或更细的系统,一个系统就是一个语义集合,其取舍标准完全基于语义,并不拘泥于语法形式 (二)主体间立场 在传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意味着交际双方之间(即主体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主要指交换上的互动韩礼德指出,“把说话的行为称为‘互动行为’也许更为合适,因为这是一种交换,在交换过程中,‘给予’意味着反应方‘接受’;‘求取’意味着反应方‘给予’”。

      所交换的可以是信息,也可以是物品与服务 评价理论把对人际系统的研究从注重交换互动向立体互动发展,深刻地揭示出人类交际的协商性主体立场的视角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说话人表达情感态度并不是为了客观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态度,而是在与听话人进行态度立场上的协商,即与之协调关系,或拉近,或疏远 第二,评价研究创新地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相结合,指出,说话人在表达介入的时候是在与各种声音、各种观点进行对话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人类表达意义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意义的过程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不仅构建自然现实,而且还构建主体间现实,即人际现实评价理论对主体立场的研究深入地揭示出人际现实的构建性及其具体的构建过程 虽然主体立场的研究极大地完善了人际系统研究,可是,在如何看待该研究的问题上连马丁自己也存在一个认识上的演变过程1995年,评价理论尚未成形为了彰显与传统研究的不同,马丁提出,人际系统研究从主体间性转向了主体性,旨在强调评价研究对个人情感的重视实际上,马丁也意识到这种说法欠妥,解释说,“这里并不暗示说‘主体性’资源对听话人没有任何影响,而只是说这些资源不是直接用来协商的”。

      传统系统功能研究以“际”为主,以“人”为次;而评价研究则以“人”为主,以“际”为次评价研究应该既注重“人”也注重“际”只不过注重“际”的视角与传统研究有所不同而已 (三)话语基调 韩礼德继承了马利诺夫斯基和费尔斯的语境思想,深入研究语境因素的种类及其对语言系统选择的制约作用他把情景语境分为三个变量,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其中,话语基调是指交际者之间的地位和角色关系,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情态和语气系统的选择韩礼德只是做了开拓性的研究,并没有落实话语基调的具体变量波恩顿在这方面贡献突出,把话语基调分为权力、接触和情感三个变量马丁在波恩顿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评价理论,把话语基调分为权力和团结一致两个变量,它们影响人际意义的三个系统,即评价系统、协商系统和参与系统 权力是指处于主要和次要地位的交际者具有不同的可供选择的语言例如老板可以说,“你被解雇了”而普通员工则一般不会这么说,即便说了,也不具备相应的效力就评价而言,权力影响情感资源的表达,决定着什么人能够表达情感,什么人不能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会被表达,情感的表达强度以及情感来源是否直接等 团结一致可再分为扩散和压缩两种。

      前者是指交际者之间的关系越接近,可交换的意义就越多;后者指交际者之间了解的程度越高,需要言明的就越少在熟悉的人之間,一个字、一个表情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就能实现情感态度的分享与交流;而在不熟悉或对当时情况不了解的人之间,则需要更多的言语来解释或理解评价态度,所以评价的发出者要花费相对更多的口舌在马丁看来,团结一致既影响交际者的评价表达,也是表达评价的目的所在传统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使用者通过使用语言来维系社会关系马丁把它概括为“团结一致”关系,使模糊的概念变得明晰起来 除了把抽象的话语基调细化到具体的变量之外,马丁还将评价涵义与其他语境变量联系起来人们的情感是针对话语范围中的事物及活动等的情感表达,因而受到话语范围的影响;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只是语言一种,往往是多模态的,因而也受到话语方式的影响评价理论从语境的三个变量的角度来研究人际意义,打破了研究单个变量的片面性,极大地拓展了话语基调的研究范围,指明了话语基调研究的新方向 二、结论 综上所述,评价理论不是对原有人际模式的简单修补或修正,而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自成一体的新分析框架这个框架使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系统研究在多方面向纵深发展。

      评价理论把人际系统研究从小语句层延伸到了语义语篇层;从注重交换互动拓展到注重立场互动;把话语基调划分到更细的变量然而,这些发展并没有脱离系统功能的经典理论框架,而是对系统功能人际系统研究的一种成功地完善,使其更具活力与解释力,因此并不独立于系统功能语言学 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