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课件2.ppt
230页1,一、社会文化背景,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王国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2,,3,,4,概说,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是(共319年): 北宋 南宋 南宋亡 (960) (1127) (1279) 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其表现,5,,一、各种文体都十分繁荣 二、文学批评的自觉、发达 三、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家 四、作品的数量惊人,6,,种类 唐代 宋代 别集 278(种 ) 600 (种) 诗人数量 2300 (人) 6800 (人) 诗歌数量 48900(首) 15万-20万(首) 散文作家 3000 (人) 1万 (人) 散文数量 18000 (篇) 10万余 (篇) 词创作 68 (人) 1330 (人) 词数量 2000余(首 ) 2万余(首) 说明:以上数字统计根据《中国丛书综录》《宋诗纪事》《宋诗纪事补遗》《全唐文》《全宋文》《全唐诗》《全宋诗》 《全宋词》等文献。
7,8,第一章 宋初诗坛,,9,诗坛上的“宋初”,指宋代开国之初直到宋仁宗明道、景祐年间 五代诗坛概况:充斥着卑弱、偏狭、浅俗之风,以宗尚白居易、贾岛者为多 冯道《天道》: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10,一、宋初“白体”诗,1、白体诗从五代一直延续到宋初代表者为李昉、徐铉等台阁诗人唱和赠答,诗风流易,缺乏盛大的气象11,二、“晚唐体”,指向贾岛、姚合学习的一批诗人,也是五代余风 代表者如下: 1、林逋等隐逸诗人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种梅养鹤,人称 “梅妻鹤子林处士”12,三、西昆体,1、名称来历: 宋真宗下诏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修撰《历代君臣事迹》(即《册府元龟》),他们在馆阁中作诗唱酬,后来将之编成了《西昆酬唱集》此类诗风名曰“西昆体”13,2、艺术特征: (1)题材范围狭窄,多咏史、咏物、流连光景之作间有隐讽现实的作品,如刘筠的《汉武》(《文学史》第29页) (2)师法李商隐、唐彦谦,意象密丽、音韵工整,多用典故14,3、评价 西昆体有形式雕琢、内容空洞、缺乏创新的弱点,但宏博富丽,能符合宋朝建立本朝文风的需要它影响了欧阳修等后进诗人,是宋诗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15,第二章 北宋前期词风,,16,第一节 五代词风的延续,1.晏殊: 字同叔,谥元献,江西临川人自幼聪明,七岁能文,十几岁被推为神童为人刚直,极爱才范仲淹、宋祁、张先、欧阳修都出其门下或从游其幕风流儒雅,爱好词章有《珠玉词》一卷,存词百数十首 其词风格与冯延巳接近他一味崇尚婉约,题材较狭窄,内容不外吟风弄月、伤离伤别17,晏殊一生顺利,并无太丰富的人生体验,所以,其词多浅薄的流连光景之作但其词风格温润秀洁,和婉明丽,不太描写女性的容貌色相,而侧重写男女之情,具有一种洗去了温庭筠浓艳脂粉气的美感有时,他的词能从平常景物中见出生命之忧思,并与情爱失意相结合 如代表作《浣溪沙》(作品选P9):,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蝶恋花》(作品选P10)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18,2.晏几道,黄庭坚称其有“四痴”: 仕宦连蹇,而不能依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 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又一痴也; 费资千百万,佳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 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19,,鹧 鸪 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残釭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20,临 江 仙(作品选P73)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21,3.欧阳修: 欧词大都写燕酣之乐或离别之愁,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但在艺术上却富于韵味,具有深情婉约、格调清丽的特色他承袭晚唐词风无明显突破,有时写得较放肆,近于香艳,甚至近俗,可见其内心生活的另一方面22,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但总体说来,他的词风还是讲究语言的典雅精致、结构的流贯和风格的含蓄的如代表作《踏莎行》(作品选P27):,2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24,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作品选P27),25,1.张先: 享年88岁,是北宋寿命最高的词人字子野,今浙江吴兴人他一生官运虽不亨通,却也没有人生挫折,多流连风月,以歌舞为乐他的词语言工巧,喜欢表现朦胧的美、动态的美曾有三处写“影”的佳句被广为传诵,所以,绰号“张三影”:,第二节 承先启后的词人,26,《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 《归朝欢》: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剪牡丹》:柳径无人,堕轻絮无影 他还有其它写“影”的句子(可知的有29句),如: 《青门引》:隔墙送过秋千影 《木兰花》:无数杨花过无影27,张先前期与晏、欧齐名,多写小令;后则与柳永齐名,多写慢词长调他对词的改革,一是开始用词来应酬,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二是开始大量写记事性的题序(现存165首词有70多首有题序)28,2.范仲淹: 范词气魄较大,但数量很少,影响较小有写边塞风光的,有写羁旅情怀的,内容与当时词坛的流行趋势不一致,已不仅仅将词作为一种娱乐工具,而且以之抒发悲壮情怀,拓宽了词的表现功能对后来的王安石、苏轼、贺铸有一定的影响29,代表作是《渔家傲》和《苏幕遮》:,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30,,31,3、王安石:,以政治家之气魄写词,多为咏史写怀之作: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後庭遗曲32,第三节 发展慢词长调的柳永,,33,一、柳永的生平,987(?)-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又称柳七、“柳屯田”父柳宜,曾与王禹偁交游34,1、 年少时为“浪子班头”,混迹于歌楼妓馆叶梦得《避暑录话》:“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终因狂傲不羁,甚至触怒皇帝,故难以中举35,《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36,左:国子监 上:读书人,B.落榜后,浪迹天涯,奔走投谒。
曾到过扬、苏、杭、闽、鄂、湘等地,饱尝羁旅行役之苦 景佑元年(1034)终于中进士据说曾面见晏殊以求提携,晏殊嫌弃其词风卑俗,未能如愿仕途很坎坷 ,死时无钱下葬37,二、柳词内容题材的开拓,1、写都市之奢丽、市井之繁华 词集中约1/5为都市词,描写范围涉及汴京、杭州、苏州、扬州、益州、会稽等都市 ,反映北宋中期经济之繁荣38,《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39,2、羁旅行役词,反映了他求仕路途中内心的矛盾、苦闷、懊悔、悲哀、凄凉等复杂情愫,将高远悲凉之意象与旖旎艳冶之柔情融入宦游题材4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昼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 霖 铃,41,八 声 甘 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42,3、艳情词,柳永以平等之态度写歌妓内心感情,富有同情之感,有些女子是真实人物风格热辣活泼,但也有露骨、轻薄之作如《昼夜乐》等43,三、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1、大量制作长调慢词 宋人编词集,词分两类,长为“慢”,短为“令”明顾从敬分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下为小令,91字下为中调,91字上为长调这种说法太僵化刻板,仅可参考 柳永213首词,共用了133个词调,其中大部分是首创的有的是改自唐宋大曲或民间歌曲,有的则是自创在当时极为流行44,2、增加了词中“赋”的比重,大量铺叙柳永多用赋体,开拓了词的内容柳永多用“赋”体,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这样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逻辑性,能表现很丰富、复杂的内容如《望海潮》、《雨霖铃》45,3、确立了词的体段配置模式大多“前半泛写、后半专叙”(毛先舒《诗辨坻》)在创作中多表现为“前半写景、后半抒情”,有时更是往复回环,进行渲染,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如《雨霖铃》、《八声甘州》都是如此。
46,4、俗中有雅,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柳永将民间词和文人词二个系统结合起来,因而雅俗共赏因其通俗故能流行于天下,因其协律故能雅致多用口语如“恁”、“怎”、“伊”、“阿谁”等如早年写的《定风波》47,《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麽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免使年少,光阴虚过48,四、柳永的影响,柳永对后世影响极大不管婉约正宗一派还是豪放俊朗一派,都在体式、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受到柳永的影响 49,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50,第一节 文坛盟主欧阳修,一、欧阳修的生平 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出身小官吏家庭,4岁丧父,生活贫困24岁中进士,次年在洛阳为官,结识梅尧臣等,后入京,因敢言而被贬夷陵庆历间,因新政失败而被贬滁州等地48岁被召回京师66岁病逝51,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1、背景:文风浮靡卑弱,古文传统中断,形式主义泛滥;政治上变法呼声高涨柳开、王禹偁是先驱人物 2、主张:A.文以明道,文道并重;B.学习韩柳古文、杜诗,主张文从字顺、陈言务去。
3、发展阶段:A. 反对五代宋初浮靡之风;B.反对西昆体雕琢空洞之风;C.反对太学体矫枉过正之弊 4、意义和影响:A.彻底清除了形式主义文风;B.树立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散文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