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九年级 上数学第23章《图形的相似》单元测试.docx
10页23 章《图形的相似》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 3 分,共 30 分)1.已知 = ,那么A. B. C.的值为( )D.答案:B.解:∵ = ,∴设 a=2k,则 b=3k,则原式== .故选 B.2.在比例尺为 1:1000000 的地图上,相距 8cm 的 A、B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A.0.8km B.8km C.80km D.800km答案:C.解:8÷ =8000000cm=80km.故选 C.3.三角尺在灯泡 O 的照射下在墙上形成的影子如图所示.若 OA=20cm,OA′=50cm,则这个三角尺的周长与它在墙上形成的影子的周长的比是( )A.5:2 B.2:5 C.4:25 D.25:4答案:B.解:如图,∵OA=20cm,OA′=50cm,∴ = = = ,∵三角尺与影子是相似三角形,∴三角尺的周长与它在墙上形成的影子的周长的比==2:5.故选:B.4.如图,△ ABC 的中线 BD、CE 交于点 O,连接 OA,点 G、F 分别为 OC、OB 的中点,BC=8,AO=6,则四边形 DEFG 的周长为( )A.12 B.14 C.16 D.18答案:B.解:∵BD,CE ABC 的中线,∴ED∥BC 且 ED= BC,∵F 是 BO 的中点,G 是 CO 的中点,∴FG∥BC 且 FG= BC,∴ED=FG= BC=4,同理 GD=EF= AO=3,∴四边形 DEFG 的周长为 3+4+3+4=14.故选 B.5.如图,A,B 的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 AB 平移至 A1B1,则 a+b 的值为( )A.2 B.3 C.4 D.51答案:B.解:∵点 A(2,0)先向上平移 1 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得到点 A (3,1),∴线段 AB 先向上平移 1 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得到线段 A1B1,∴点 B(0,1)先第 1 页b向上平移 1 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得到点 B1,∴a=1+1=2, =1,∴a+b=2+1=3.故选 B.6.如图,图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若△ ABC A1B1C1 是位似图形,且顶点都在格点上,则位似中心的坐标是( )A.(0,9) B.(8,0) C .(9,0) D .(10,0)答案:C.解:如图所示:点 D 即为所求,坐标为:(9,0).故选:C.7.已知点 G 是等边△ ABC 的重心,AB=6,P 为 AB 边上的一个动点,则 P、G 两点间距离的最小值是( )A.2 B. C. D.答案:C.解:当点 P 运动到 AB 中点位置时,∵点 G 是等边△ ABC 的重心,∴CP⊥AB,CG=2PG,即 GP= CP.此时 GP 最短,且 BP=3,BC=6,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P==3 ,∴GP= .故选 C.8.如图,矩形 ABCD∽矩形 ADFE,AE=1,AB=4,则 AD=( )A.2B.2.4 C.2.5 D.3答案:A.解:∵矩形 ABCD∽矩形 ADFE,∴= ,∵AE=1,AB=4,∴,解得:AD=2.故选 A.9.(2019 株洲)如图,已知 AB、CD、EF 都与 BD 垂直,垂足分别是 B、D、F,且 AB=1,CD=3,那么 EF 的长是( )A. B. C. D.答案:C.解:∵AB、CD、EF 都与 BD 垂直,∴AB∥CD∥,∴ DEF∽△DAB,△ BEF∽△BCD,∴= , = ,∴ + = + = =1.∵AB=1,CD=3,∴ +=1,∴EF= .故选 C.10.如图,已知在 ABC 中,AB=AC=2 ABC 内作第一个内接正方形 DEFG;然后取 GF 的中点 P,连接 PD、PE PDE 内作第二个内接正方形 HIKJ;再取线段 KJ 的第 2 页中点 Q QHI 内作第三个内接正方形…依次进行下去,则第 n 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为( )A.B.C. D.答案:D.解:∵在 Rt△ ABC 中,AB=AC=2,∴∠B=∠C=45°,BC= =2 , ABC 内作第一个内接正方形 DEFG;∴EF=EC=DG=BD,∴DE= BC,∴DE=,∵取 GF 的中点 P,连接 PD、PE PDE 内作第二个内接正方形 HIKJ;再取线段 KJ 的中点 Q QHI 内作第三个内接正方形…依次进行下去,∴ = = ,∴EI= KI= HI,∵DH=EI,∴HI= DE=( )2﹣1×,则第 n 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为:×( )n﹣1.故选:D.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12 分)211.若两个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的比是 1: ,则它们的面积比为 .答案:1:4.解: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的比是 1:2,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因而相似比是 1:2,面积的比是相似比的平方,因而它们的面积比为 1:4.12.以下两个小题,任选一题做:(1)如图△ ABC 中,BE 平分∠ABC,DE∥BC,若 DE=2AD,AE=2,那么 EC= .4答案:.解:∵DE∥BC,∴∠DEB=∠CBE,∵BE 平分∠ABC,∴∠ABE=∠CBE,∴∠ABE=∠DEB,∴BD=DE,∵DE=2AD,∴BD=2AD,∵DE∥BC,∴AD:DB=AE:EC,∴EC=2AE=2×2=4.故答案为:4.(2)已知 G ABC 的重心, ABG=1,求 ABC= .答案:3.解:如图 1,延长 AG 交 BC 于点 D,第 3 页∵G ABC 的重心,∴点 D 是 BC 边的中点,∴ ABD= ACD= ABC;∵G 点为△ ABC 的重心,∴AG:GD=2:1,∴AG= AD,∴ ABG= ABD,∴ ABD=1÷,∴ ABC= ABD=2× =3.故答案为:3.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 A(3,2)绕原点 0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后,其对应点 A′的坐标是 .( A △答案: 2,﹣3).解:如图,作 AB⊥x 轴于 B, ′C⊥y 轴于 C,由题意可知, AOB≌ ′OC,∴A′C=AB=2,OC=OB=3,∴点 A′的坐标为:(2,﹣3),故答案为:(2,﹣3).14.如图,△ ABC 中,AB=5,BC=3,CA=4,D 为 AB 的中点,过点 D 的直线与 BC 交于点 E,若直线 DE 截△ ABC 所得的三角形与△ ABC 相似,则 DE= .2答案: 或.解:∵D 为 AB 的中点,∴BD= AB= ,∵∠DBE=∠ABC,∴当∠DBE=∠ACB BDE∽△BAC 时,如图 1,则=2;当∠BDE=∠ACB 时,如图 2,DE 交 AC 于 F,= ,即 =,解得 DE∵∠DAF=∠CAB,∴△ADF∽△ACB,∴△BDE∽△BCA,∴=,即 = ,解得 DE=,综上所述,若直线 DE 截△ ABC 所得的三角形与△ ABC 相似,则 DE=2 或.故答案为 2 或.三.解答题(共 11 小题)15.已知 = = ≠0,求的值.解:设 = = =k,x=3k,y=5k,z=7k,= =1.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A(﹣2,1),B(﹣1,4),C(﹣3,2).第 4 页(1)以原点 O 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 1:2,在 y 轴的左侧,画出△ ABC 放大后的图形△ A1B1C1,并直接写出 C1 点坐标;(2)若点 D(a,b)段 AB 上,请直接写出经过(1)的变化后点 D 的对应点 D1 坐标.解:(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则点 C1 的坐标为(﹣6,4);(2)变化后 D 的对应点 D1 的坐标为:(2a,2b).17.如图,在 ABCD 中,EF∥AB,FG∥ED,DE:DA=2:5,EF=4,求线段 CG 的长.解:∵EF∥AB,∴ = = = ,又 EF=4,∴AB=10,∵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CD=AB=10,∵FG∥ED,∴DG=4,∴CG=6.18.小红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学校教学大楼 AB 的高度:如图,在水平地面点 E 处放一面平面镜,镜子与教学大楼的距离 AE=20 米.当她与镜子的距离 CE=2.5 米时,她刚好能从镜子中看到教学大楼的顶端 B.已知她的眼睛距地面高度 DC=1.6 米,请你帮助小红测量出大楼 AB 的高度(注:入射角=反射角).解:如图,∵根据反射定律知:∠FEB=∠FED,∴∠BEA=∠DEC∵∠BAE=∠DCE=90°∴△BAE∽△DCE∵CE=2.5 米,DC=1.6 米,∴AB=12.8∴大楼 AB 的高为 12.8 米.第 5 页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C 和△ A1B1C1 关于点 E 成中心对称,(1)在图中标出点 E,且点 E 的坐标为 ;(2)点 P(a,b ABC 边 AB 上一点,△ ABC 经过平移后点 P 的对应点 P′的坐标为(a﹣6,b+2),请画出上述平移后的△ A2B2C2,此时 A2 的坐标为 ,C2 的坐标为 ;(3)若△ A1B1C1 A2B2C2 关于点 F 成位似三角形,则点 F 的坐标为 .解:(1)如图,线段 BB1 的中点即为点 E,∵B(1,1),B1(﹣1,﹣3)∴E(0,﹣1);(2)如图,∵点 P(a,b ABC 边 AB 上一点,△ ABC 经过平移后点 P 的对应点 P′的坐标为(a﹣6,b+2),又∵A(3,2),C(4,0),∴A2(﹣3,4),C2(﹣2,2);(3)∵对应顶点 A1A2 与 B1B2 的连线交于点(﹣3,0),∴F(﹣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