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播种及苗期管理.docx
4页水稻播种技术标准1、播期标准:摆好盘后,当气温达到育苗生育低限温度指标(气温 5℃,置床温度 12℃)时即可播种最佳播期为 4 月 6 日—15 日,利用三模覆盖可提前 3-4 天播种前浇水时推荐使用微喷进行喷灌,使用喷头进行浇苗床时,要在育秧盘上铺一层透气透水育秧膜,严防浇水后盘内床土厚度不一致,水分渗干后等待播种,要一次浇透底水,标准是置床土层内无干土2、播种方式:机械播种,以推广应用电动苗床精密播种器播种为主3、播量标准:六行插秧机机插中苗播芽种 4200 粒/盘;钵形毯状盘机插中苗播芽种 3700粒/盘;八行插秧机机插中苗播芽种 3100 粒/ 盘,八行插秧机要比常规育苗增加 20%育秧面积;钵育苗播种 3-5 粒/穴播种时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秧盘边缘无聚堆和压摞现象4、覆土标准:播种后用木板或磙子将种子压入土中,使种子三面着土,然后覆土 0.5-0.7cm,厚薄一致钵育苗时,钵体装土 3/4 深度浇水后播种覆土苗床播种注意事项:1、播种量不能过大一是避免种子浪费,二是密度太大,秧苗的土壤营养条件和空间营养条件受限制,个体秧苗所占面积小,根群发育不好,吸收养分不足,受光条件差,光合作用降低,不利于育出壮秧。
2、苗床覆土不能过厚,否则会影响种子破土,播种后覆土时,不能用含有壮秧剂的土覆盖,以免发生药害3、杂草防治:苗床上应选用安全性好的除草剂,水稻 1.5 叶期喷施 10%千金乳油 900-1200ml/公顷与 48%排草丹水剂 2400-3000ml/公顷,兑水 15L,茎叶喷雾苗床禁用药剂有:丁草胺及混剂丁·扑、丁·西、丁·卞用于苗床不安全,使用后需覆土 2cm,而生产上只覆土 0.5-0.7cm,低温条件下丁草胺发生药害,高温条件下丁·扑、丁·西、丁·卞发生药害快杀稗使用不当易造成潜在药害,5 叶期心叶抽不出、畸形,影响分蘖4、预防立枯病:当秧田 1.5-2.5 叶期,选用 30%恶霉灵· 甲霉灵水剂 1-1.5ml/㎡,兑水15L,茎叶喷雾也可选用 3%育苗青或 30%瑞苗青,按说明书准确使用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以防烧苗5、苗床追肥:秧苗 2.5 叶期发现脱肥,每百平方米可用硫酸铵 1.5 公斤,稀释 100 倍液叶面喷肥,或用爱丰等腐植酸叶面肥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以防烧苗应用三模覆盖技术水稻三膜覆盖技术:是在水稻育秧过程中应用的一种大棚增温技术,主要是在 3 月中旬扣好大棚棚膜的基础上,秧苗播种后在置床上先盖地膜,然后,在地膜上扣 40-50cm 高的小棚,上、中、下共计三层保温膜,故称为三膜覆盖技术。
采用三膜覆盖技术一般可使置床温度比外界温度增加 10℃以上三膜覆盖操作方式:完成苗床播种,地膜覆盖后进行操作,骨架科选用竹坯子或直径 8mm钢筋,完成拱形,两头插于土中固定(秧盘紧靠步道砖的,可暂时起走一块砖,用于三膜固定) ,每个骨架保持 1.5-2.5 米间距,同时用绳子逐个连接,以保持稳定性使用时间自播种后到 1 叶展开,棚内气温稳定通过 10℃以上,可撤掉三模注意:出苗后,要时刻观察棚内温度,上午及午间,气温较高,要及时打开三膜通风散墒,夜间气温若低于 10℃,要盖好三膜,保持苗床温度三膜覆盖的优点:使用三膜覆盖的大棚,地下膜平均温度比常规育秧棚温度高 3-7℃利用三膜覆盖,一是减少昼夜温差,提高棚内温度,增加有效积温;二是防御早霜危害增加大棚内的温度,进行早期水稻育苗,争得农时,三膜育苗可比常规育苗提前 5-10 天播种(4 月 10 日前可播种结束) ;三是三膜覆盖育出的秧苗苗齐苗壮,利用率高,解决了以往育秧棚边苗差的问题,而且采用此方式育出的秧苗盘根好、带蘖率高,使秧苗移栽后不缓苗在减少植伤的同时,保证了秧苗下地返青快,分蘖早,且分蘖节位低,适用于人工、机械各种插秧方式,从而使种植户获得更大的产量和效益。
水稻秧田管理技术标准1、管理工具:秤、量杯各一标准温度计两支,秧田管理指标牌一张,技术负责人、种植户及大棚管理记录本一套2、温度计摆放标准:温度计分别摆放在距棚头 20m 距步道 30cm 处,用 8#铁线做成 Y 型支架,播种后放于床面上,秧苗出土后温度计使用放置于秧苗下 1cm 处3、秧田管理四个关键时期技术标准第一个时期:种子根发育期 从播种到第一叶露尖,约需 7~9 天时间,此期以培育种子根为主管理重点是控温,要求棚内温度不超过 32℃,超过此温度时开始通风此期一般不浇水,如湿度过大或局部过湿时撤膜散墒,晚上再复上地膜,露种处要适当复土当秧田出苗 80%时,在早晨 8 时前或晚上 5 时后揭去地面,严防中午高温时揭膜,阳光灼伤秧苗此期间最适温度 25-28℃,低于 10℃停止生长,若环境温度低于 0℃时,应注意防御冻害,保持棚内温度第二个时期: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出苗到第一完全叶展开共需 5~7 天时间,管理重点是调温控水,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度不超过 3 厘米,地下部促发与第一叶同伸的鞘叶节 5 条根系此期用 Ph4 的酸水普浇一次,棚温控制在 22~25℃,最高不超过 28℃,温度过高及时通风练苗,水分管理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
第三个时期:离乳期从第二叶露尖到第三叶展开,约需 10~14 天时间,管理重点是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8 条根系健壮生长,地上部控制好第一叶与第二叶、第二叶与第三叶的叶耳间距各 1 厘米,防止茎叶徒长重点是控制温度和水分,棚温控制在 20~22℃之间,最高不超过 25℃此期要大通风练苗,棚内湿度大时下雨天也要通风练苗水分管理做到三看浇水,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尖是否吐水,三看午间新叶是否卷曲,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新叶叶尖不吐水或午间新叶卷曲,则在早晨八时左右浇水,一次浇透⑴防止水稻早穗:水稻秧苗 2.5 叶期,棚内温度不能超过 25℃,这是防止早熟品种早穗的主要措施⑵防治水稻立枯病:发现中心病株及时喷药防治⑶秧田化学除草 10%千金60-80 毫升/亩,兑水茎叶喷雾或与排草丹混用防除秧田杂草第四个时期:移栽前准备期从 3.1~3.5 叶,时间 2~3 天,管理重点是控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同时,做好插前三带工作,移栽前一天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 125~150 克,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40%乐果 15 毫升/平方米或70%艾美乐 6~8 克/百平方米或 25%阿克泰 6~8 克/ 百平方米,兑少量水喷洒防治潜叶蝇;带生物肥:天然芸苔素、生物肥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寒地水稻机插旱育中苗模式图中苗叶龄 3.1-3.5 叶,秧龄 30-35 天,株高 13cm 左右,百株地上部干重 3 克以上,地上部分“3、3、1、1、8” ,即中茎长不超过 3 毫米,第一叶鞘高 3 厘米以内,第一叶叶耳与第二叶叶耳、第二叶叶耳与第三叶耳间距各 1 厘米左右,第三叶叶长 8 厘米左右;地下部分“1、5、8、9” ,即种子根 1 条,鞘叶节根 5 条,不完全叶节根 8 条,第一叶节根 9 条突破待发壮苗外部形态标准1、根白而旺:移栽时秧苗的老根移到本田后多半会慢慢死亡,只有那些新发的白色短根才会继续生长,生产上旱育中苗根系不少于 10 条,所以,白根多是秧苗返青分蘖的基础2、扁蒲粗壮:扁蒲粗壮的秧苗,腋芽发育粗壮,有利于早分蘖;粗壮秧苗茎内大维管束数量多,后期穗部一次枝梗多、穗大;扁蒲秧体内贮存的养分较多,移栽后这部分养分可以转移到根部,使秧苗发根快、分蘖早、快而壮3、苗挺叶绿:苗身硬朗有劲壮苗叶态是挺挺弯弯,秧苗保持较多的绿叶,对于积累更多有机物,培育壮秧,促进早发有利4、秧龄适当:秧苗足龄不缺龄,适龄不超龄看适龄秧既要看秧苗在秧田生长时间,更要看秧苗的叶龄,这才能实际反应秧苗的年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