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届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二轮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情感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18页2022届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二轮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情感类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 考点14诗歌鉴赏之情感类 【三年真题】 一、【2021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3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华颠:头发花白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C.“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D.“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 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3.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1.A2.D 3.①前两句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然,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 ②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内容的能力 A.“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错误,根据“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可知,作者认为此地风光无限,可以寄托自己的余生,并非“幽僻苍凉”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A.“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错误,诗人并非远离官场,而是被贬惠州做官。
B.“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错误,本诗中作者并未表达对劳作的热爱,主要表达了闲适之情 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错误,原作中第二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也不对仗,第二句“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对仗,“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等句也不对仗,结构上并不一致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含义的能力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两句意思是:鱼鸟哪里知道,只要我自己内心安闲,外物也自然安闲,这体现出人只要乐天安命,顺应自然,就不会为外在环境所苦,而感到闲适自在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两句则是描述诗人的心境,“悠悠”指繁多的外物,“未必尔”即未必就是这样美好,但作者姑且能够以自己认同的事物感到快乐,即只要内心超脱,即使外物不顺心意,也能够自得其乐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种竹(并序)(1) 唐元稹 昔乐天赠予诗云:“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予秋来种竹厅下,因而有怀,聊书十韵。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 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 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 丹丘(2)信云远,安得临仙坛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 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3)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4) 注释:(1)此诗作于元和五年,时作者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2)丹丘: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3)青琅玕:指竹子,比喻绿竹美如玉石4)阑:结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韵,点题,呼应诗序,逢秋思友,借竹明志,交代了种竹缘由 B.第三至六韵,写竹失地伤根,又遭蝉聒蛙集等,突出生长环境的恶劣 C.第七、八韵,转为抒情,既叹仙坛路远、书信难达,又惊瘴江地偏岁寒 D.第九、十韵,收束全诗,“可怜”“坐伤”两句抒发了诗人种竹的感慨 2.下列与竹的诗句所体现的竹的品格,与“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最接近的一项是()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王维《竹里馆》) B.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
唐.刘长卿《斑竹》) C.岁寒有贞姿,孤竹劲而直虚心足以容,坚节不挠物明.唐寅《孤竹图》) D.种竹满山阿,萧萧风雨多会当成翠实,鸣凤一来过元.于立《题墨竹》) 3.《种竹》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答案】1.C2.C 3.①逢秋忆老友赠竹诗而种竹厅前看,表达对老友白居易的思念:“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 ②以秋竹的直、清、高、节、向上,表明自己正直清高的品格与志向:“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梢云良独难”; ③表达自已遭受小人攻击而被贬的感伤与愤懑:“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 ④抒发自己被贬远方、归隐不能、岁暮心寒、无人理解的复杂心情:“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 ⑤抒发了诗人不得重用的无奈,以及看不到希望坐等时光流逝的感伤:“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 C.“书信难达”错误信”是确实,实在的意思。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是说竹子的孤高刚直 A.“幽篁”写竹子的青翠幽深; B.“斑竹”写竹子的忠贞; C.“孤竹”写竹子的孤高刚直; D.写竹子的勃勃生机与希望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中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这首诗是有感白居易几年前《赠元稹》“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而作诗中以比兴象征的手法描述所种秋竹的生长情况,用以自喻全诗言竹即是言己,稳当贴切,吻合无痕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往昔您怜惜我的刚直,就像秋天的竹子,秋天里非常思念你,就种上竹子寄托思情时逢秋天,忆起老友赠竹诗而种竹厅前看,表达对老友白居易的思念;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这里以竹子自喻,以秋竹的直、清、高、节、向上,表明自己正直清高的品格与志向; “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自己遭受小人攻击被贬,远离故土,行踪飘忽,充满感伤与愤懑; “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
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求仙不能,归隐不成,又是一年冬来岁暮抒发自己被贬远方、归隐不能、岁暮心寒、无人理解的复杂心情; “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虽有玉质材,却无人赏识,空等年华流逝抒发了诗人不得重用的无奈,以及看不到希望坐等时光流逝的感伤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6题 经五丈原 (唐)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①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②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③无言语,从此谯周④是老臣 注释:①柳营:即细柳营,西汉治军有方的周亚夫屯兵之地②妖星: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③象床宝帐:五丈原诸葛亮祠中神龛里的摆设④谯周:曾任蜀汉光禄大夫,魏入蜀时,劝刘禅降魏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作者经过五丈原时举目而望所见到的雄壮铁骑逼近中原的场景 B.“下国卧龙空寤主”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均一字传神 C.这首诗尾联运用了对比手法,寓褒贬之意于历史事实之中,含蓄蕴藉。
D.温庭筠这首诗寄情抒愤、感慨深切,诗风不同于其秾艳、华丽的词风 5.古诗词经常使用“卧龙”典故,下列诗句中“卧龙”含义与本诗不同的一项是() A.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查德卿《蟾宫曲.怀古》) B.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钱起《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 C.一吟梁甫曲,知是卧龙才刘禹锡《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 D.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6.本诗是诗人经过五丈原时为怀念名相诸葛亮而作,诗中交织着复杂而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诗中所蕴含的多种情感 【答案】4.A5.B 6.①首联以在想象中写诸葛亮所率领的蜀汉铁骑的威势及诸葛亮堪比周亚夫的治军才能,来抒发对诸葛亮的敬慕与赞扬之情②颔联写诸葛亮猝然离世,表达了对诸葛亮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痛惜之情③颈联写诸葛亮竭忠尽智,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表达了对诸葛亮最终无法改变蜀汉国势衰颓的叹惋之情④尾联将谯周和诸葛亮做对比,抒发了对刘禅昏庸和谯周误国的讽刺、批判之情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能力。
A.“举目而望所见到……场景”错误本诗首联所写为诗人想象中的景象,属于虚写,说“举目而望”“见到”不正确 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本诗中,“卧龙”指代是诸葛亮 B.“卧龙”在这里形容山势绵延起伏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联“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意思是: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首句写诸葛亮军队的气势,次句将诸葛亮比作西汉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对诸葛亮的景仰与赞美之情 颔联“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意思是: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写将星陨落,暗指诸葛亮的离世,表达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之情 颈联“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意思是: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的感慨,诸葛亮空自忠心耿耿,可后主依然昏庸无能诗人感慨诸葛亮大业未竟身先死,无法改变蜀汉国势 尾联“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意思是: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
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