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可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比较阅读(教师版).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创飞
  • 文档编号:227023612
  • 上传时间:2021-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88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同步训练】【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比较阅读(一)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 用 “/ ”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 根据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三个含有 “至”和“寡”的成语1) 多助之至.: 止于至善、至高无上、如获至宝 (2) 失道者寡.助:兵微将寡 、沉静寡言 、孤陋寡闻3.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A.池非不深 巴山夜雨涨秋池 B .兵革非不坚利 兵不厌诈 C.然而不胜者 不以木为之者 D .攻亲戚之所畔 夫环而攻之4. 翻译下面的句子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时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他的寡助之君,所以 ( 能行仁政的 ) 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5.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答:就国家内部而言, “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就个人而言, “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6.“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答: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 2008年汶川大地震, 13 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夫用兵之法,全国 ① 为上,破国 ②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 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 也故上兵伐谋 ③ ,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 轒辒④ ,具器 械,三月而后成;距堙 ⑤,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⑨ ,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 者, 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 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注释】 ① 全国:迫使敌人举国降服 ②破国:攻破敌国 ③伐谋:挫败敌人的计 谋④修橹轒辒 (f n yūn) :修造用以攻城的盾牌、战车 ⑤距堙 (y īn) :构筑攻城的土 山 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将帅控制不住自己的忿怒情绪,而下令缘梯而上,蚁附乱进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是.故.百战百胜 ( 因此,所以 ) (2) 不战而屈.人之兵 ( 使 屈 服 ) (3) 具.器械 ( 准备) (4) 而城不拔.者( 攻克)2. 下列句中的 “ 而” 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B )A.不战而屈人之兵 B.乃记之而去 C.而城不拔者 D.屈人之兵而非战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译: 所以兵力不受太大耗损而获得全部的利益,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法则4.本文阐述的观点与课文中阐述的观点有哪一点是相似的 ?答: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 用兵的法则是, 能够保全敌 “国”而胜是上策, 击破敌 “ 国”而胜则次之; 能够保全敌 “军”而胜是上策, 击破敌 “ 军” 而胜则次之; 能够保全敌 “ 旅” 而胜是上策, 击破敌 “旅”而胜则次之; 能够保全敌 “卒”而胜是上策, 击破敌“ 卒” 而胜则次之; 能够保全敌 “伍”而胜是上策,击破敌 “伍”而胜则次之。

      所以百战百胜,不能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就能使敌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 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 再次是击败敌人的军队, 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域的办法是不得已的制造攻城的盾牌、战车,准备攻城的器械,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几个月才能竣工将帅控制不住自己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结果士卒伤亡了三分之一,而城池依然未能攻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硬打,攻占敌人的城堡而不是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是靠久战必须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所以兵力不受太大耗损而获得全部的利益,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法则 链接一 (2007 年天津市卷 )***【甲】(见上文)【乙】 孟子日:“桀、纣 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 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 ④ 也注释】 ① 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 与:同 “ 为” ,替的意思 ③尔也:而已 ④圹(ku ng) :原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寡助之至.( 极点) (2) 亲戚畔.之( 同“叛",背叛 ) (3) 所.恶.勿施尔也 ( 所厌恶的东西 ( 事情 )) (4) 兽之走.圹( 跑)2.甲文认为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的结果是怎样的 ?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 句子: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 译 : 所 以 君 子 不 战 则 已 , 战 就 一 定 胜 利 3.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什么 ? 答 : 民 之 归 仁 也 , 犹 水 之 就 下 , 兽 之 走 圹 也 4.乙文中说到了“桀、纣”失天下的原因,请用甲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答: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 ?说说你的理解答: 不一样甲文所说的 “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 “仁政”;乙文所说的 “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 乙译文 ] 孟子说: “桀、纣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失去了天下的人民;失天下人民,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方法:得天下人民,就得到了天下得人民有方法:得民心,就得到了人民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想要的就替他们收集,他们厌恶的就不要给他们人民归附仁德的君主,就如同水往低处流,野兽向旷野上奔跑 ”*** 链接二 (2009 年天津市卷 )***楚庄王欲伐陈 ①,使人视之使者日: “ 陈不可伐也庄王日:“何故 ?”对曰:“ 其城郭高,沟洫 ②深,蓄积多也 ”宁国⑧ 日: “ 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 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 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 选自《说苑》 )【注释】 ①陈:国名 ②洫:护城河 ③宁国:楚国大臣 ④ 罢:通 “ 疲”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楚庄王欲伐.陈 ( 攻打,进攻 ) (2) 民怨上.矣( 国君,君主 )2. 翻译下面的句子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译文: 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积蓄的粮食财物很多3. 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 ?联系所学过的文章试做分析答: 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 “地利 ”,而宁国看重的是 “ 人和”,所以二人意见截然相反。

      [ 译文] 楚庄王想攻打陈国,派人去侦察侦察的人说: “陈国不能攻打 ”庄王说: “什么原因 ?” ( 那人) 回答说: “陈国的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积蓄的粮食财物很多 " 宁国说: “陈国可以攻打陈国只是一个小国,储备多,赋税肯定很重,那么国民一定怨恨国君城墙高,护城河很深,那么百姓肯定很疲惫 ( 如果我国 ) 起兵攻打它,一定能夺取陈国 ” 庄王听从了他的话, 最终夺取了陈国 (二)1. (2009 临沂)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见上文)( 乙) 子贡问政子日: “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 ” 子贡日: “ 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 日: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器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 ③足兵. 士兵、 军备( 军队) ④民信.之矣 信任,信用(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从古到令人都有一死, ( 如果) 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3) 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答: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或“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 民无信不立 ( 或“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 4)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答: 甲文重点强调的 “人和” ( “ 得道” ) 与乙文重点强调的 “民信 ”( “取信于民 ”) ,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

      “民信 ”( “取信于民” ) 是“人和” ( “得道” ) 的重要条件 ( 或“ 内容”) 之一[ 译文]( 乙) 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 “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子贡说: “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 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 “ 去掉军备 ” 子贡说: “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 “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 评析] 本章里孔子回答了子贡问政中所连续提出的三个问题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这体现了儒学的人学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三)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2 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 ( 却) B .然而不胜者,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 ( 这) C .池.非不深也 ( 护城河 ) D .委.而去之 ( 放弃)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4 分 )(1)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 威慑天下不能单靠武力的强大2)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亲威朋友都背叛他。

      3、“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1 分 ) ( D )A.正确的道理 B .统治的方法 C .“地利”与“人和” D .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 分)5、文段④从正反两面论证了“ 人和 ”的重要性,推出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的结论四) [ 甲文] (见上文)[ 乙文] 夫用兵之道,要在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若将吏相猜,士卒不附,忠谋不纳,群下谤议,谗慝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1、解释加点词( 1)、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凭借、依靠 (3)寡助之.至 到 ( 4)用兵之道.,要在人和 方法2、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D )A。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语文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人教版)(答题卡).pdf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 (2).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辽宁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海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南京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湖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武汉专用)(答题卡).pdf 2022年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数学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福建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州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无答案PDF).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