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P PT.ppt
17页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生平及经历思想的理论基础教育理论论教育目的儿童管理教学道德训练 一 生平及经历 赫尔巴特 1776 1841 德国著名教育家 心理学家 哲学家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教育学史上享有 科学教育学之父 之美誉 代表作 普通教育学 四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伦理学 教育的目的和基本方向 起着价值规范作用 心理学 实现教育目的的确认方法手段 伦理学 他重视人类的道德规范 强调培养道德观念 认为人们之所以趋善避恶 主要是由于确立了道德观念 赫尔巴特把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确定为五种道德观念 以此作为他的伦理学的基本原理 这五种道德观念为 1 内心自由 的观念 2 完善 的观念 3 善意 的观念 4 正义 的观念 5 报偿 的观念 一 心理学 赫尔巴特断定 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要素 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 都不过是观念的活动而已赫尔巴特把任何一种心理现象都归结为观念活动 因而他认为 教育必须不断扩大儿童的观念 而要扩大儿童观念主要靠通过教学传授知识 通过知识的传授 不仅可使儿童获得多方面知识 发展思维能力 而且可以增强感情 培养意志 五 教育目的 选择的目的它是指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 以便其将来选择职业道德的目的所谓道德的目的 就是培养五种道德观念 使之具备完美的道德品质 为完成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 即儿童管理 教学和道德训练 六 儿童管理 赫尔巴特重视儿童管理 视其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 他认为 只教不管 会使教育工作变成徒劳 相反的 如果只管不教 则会导致对 心智的压迫 在赫尔巴特看来 管理是教育上的一根缰绳 教师必须 坚强而温和 地抓住它 管理儿童的方法 1 惩罚的威胁 2 监督 3 命令和禁止 4 惩罚 5 做功课或进行活动 6 权威和爱 教学 一 多方面兴趣和课程设置何谓多方面兴趣 所谓多方面兴趣 就是观念的广泛的大规模的活动在赫尔巴特看来 通过教学把学生意识中的观念广泛地激发起来 构成广阔的思想范围 可以影响情感和意志 形成完美的道德性格 兴趣 经验的兴趣认识周围自然界的兴趣 同情的兴趣认识社会生活的兴趣 经验的 思辨的 审美的 同情的 社会的 宗教的 自然物理化学地理 数学逻辑文法 绘画文学 本国语外国语 古典语言和现代语 法律历史政治 神学 科学的科目 历史的科目 宗教的科目 二 教学的形式阶段 赫尔巴特认为 教学是激发兴趣 形成观念 传授知识 培养性格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塑造儿童心灵的过程 他把教师比作 建筑师 或 园艺师 主张教师应通过一种 艺术 教学程序 有计划 有步骤地来建造儿童的心灵赫尔巴特认为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兴趣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与兴趣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相适应 他提出了教学的四个阶段 即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 三 教育性教学 赫尔巴特根据其心理学理论 确认教学是形成道德观念 培养道德品质的最基本的手段 因此 在西方教育史上 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出 教育性教学 的概念 他所说的 教育性教学 就是说任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 教育不能离开教学 道德训练 训练与管理和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管理是造成学生遵守秩序的精神 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是通过提供观念塑造儿童的心灵 培养道德观念 而训练则直接在儿童情感上发生作用 管理与训练都有助于教学 使教学成为可能 但前者是一种外部手段 而后者则能促进儿童感情发生变化 有助于性格的发展 训练与教学目的相同 但教学重在道德观念的培养 而训练则能使道德愿望变为行动 它的道德力量更加持久 顽强和坚定 实施训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 教学以及儿童日常生活中 培养儿童善良的感情和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训练的方法与儿童管理和教学有相似之处 但又有其特点 具体有 1 陶冶 所谓陶冶 即逐渐地对儿童的心灵和感情施加影响 而不是采取压制手段 2 赞许和谴责 当儿童遵守行为规则时 教育者给予他应得的赞许 使之产生快乐的情感 赫尔巴特认为 这是 训练的优美艺术 应多加运用 相反 当儿童不听训话时 则要进行谴责 谢谢观赏 组长 何庆霖组员 胡建豪 陈少斌叶永照 刘志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