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课件).ppt
83页第八章第八章 魏晋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文与散文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的发展情况•二、目的和要求:二、目的和要求:•1、了解和掌握魏晋南北朝赋风的转变以及辞赋发展的新特征,•2、了解掌握骈文、散文的发展情况•三、具体内容和要求三、具体内容和要求:•1、魏晋南北朝辞赋发展的新特征•2、魏晋南北朝辞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3、文章骈俪特征溯源•4、魏晋南北朝骈文的繁荣、代表作家和作品•5、魏晋南北朝散文概况•6、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四、重点和难点:四、重点和难点:•掌握建安时期人性觉醒、文学自觉对抒情小赋发展繁荣的推动作用,掌握魏晋南北朝辞赋发展的新风貌理解掌握南朝文学艺术形式美的追求对散文骈俪化的影响第一节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1 1、骈文、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一)骈文的特点(一)骈文的特点•第一,语句方面:骈文讲究对偶,并且在句式上多第一,语句方面:骈文讲究对偶,并且在句式上多用四六句式,所以骈文又称为用四六句式,所以骈文又称为“四六文四六文”,骈四俪,骈四俪文是骈文在句式上最基本的特点文是骈文在句式上最基本的特点 •第二,语音方面:骈文讲究平仄讲究平仄的谐和第二,语音方面:骈文讲究平仄讲究平仄的谐和调,是永明新体诗的追求,但这一时期受永明体诗调,是永明新体诗的追求,但这一时期受永明体诗歌创作的影响,文的创作也注意声调的谐美尽管歌创作的影响,文的创作也注意声调的谐美尽管骈文创作没有象诗歌那样有骈文创作没有象诗歌那样有“四声八病四声八病”的严格限的严格限制,但追求平仄配合,造成辘轳交往,也是骈文文制,但追求平仄配合,造成辘轳交往,也是骈文文体的特点之一体的特点之一•第三,用词方面:骈文一般注意征事用典和词藻的第三,用词方面:骈文一般注意征事用典和词藻的华丽,骈文实际上是一种诗化的散文华丽,骈文实际上是一种诗化的散文第二节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发展概况魏晋南北朝辞赋的发展概况•一、辞赋新的发展变化。
魏晋南北朝辞赋在建安、魏晋、南北朝三个阶段上,都呈现出新的发展和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汉末长期的社会战乱,铺陈宫苑、京都及由猎隆盛的大赋已失去了它的社会生活基础,代之而起的是抒情、咏物小赋这类小赋题材广泛,大凡游览、物色、鸟兽、伤别、山川、草木都是赋家咏育对象受诗歌的影响,这时期辞赋都充满诗意,或表达社会事件,或抒写个人命运,或表现人生理想,或描绘山水田园,抒情的成分都很浓,作家都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赋的语言在发展中逐渐华丽,追求句子齐整,排比对仗,声律和谐二、辞赋的类别二、辞赋的类别 •魏晋南北朝辞赋大体可分为叙事、咏物、抒情三大类 •1、叙事赋、叙事赋叙事赋是从汉大赋发展而来的,但这时期的叙事赋很少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也很少采用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并列铺陈的方法,而是着重叙写事物的发展过程,从变化的角度来铺写社会生活事物叙写事物时,着重渲染气氛,着重描绘景物的生动形象赋家的语言充满诗情,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与作家身世感 •2、咏物赋、咏物赋咏物赋在汉代还多赋写个体事物,虽有托物言志之意,但寄托兴发不深魏晋南北朝咏物赋题材广泛,风花雪月、江海山云、水禽林鸟、春燕秋蝉皆有赋文,它们广泛地表现了自然与社会中诸种事物的意义和个性特征,反映出人们对事物观察理解的细致和深入。
这些咏物赋也都有浓重抒情,虽是一草一木,都赋有人的性情思想,赋家不仅通过个体事物的特性写出它的社会象征意义,同时还把咏物与写景结合,写出某种事物的环境特点,写出某种事物的生活与时代氛围 •咏物赋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代,已经臻于完美成熟抒情赋在汉代就间有出现,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都充满赋家浓重情思,富有诗意从建安开始,这类小赋更加兴盛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觉醒时代,作家多用作赋来驰骋才华赋文甚多,呈现出缤纷灿烂摇曳多姿的局面•抒情赋抒情赋在汉代就间有出现,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都充满赋家浓重情思,富有诗意从建安开始,这类小赋更加兴盛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觉醒时代,作家多用作赋来驰骋才华赋文甚多,呈现出缤纷灿烂摇曳多姿的局面这时期的抒情赋篇幅短小,语言凝炼,诗意浓重它们有的十几句成文,有的数十句一篇,情思活泼,主题集中抒情性极强语言清丽流畅,赋中夹杂大量的诗句,诗意很浓、用典较多,且用典故中的本事议论抒情抒情与描写结合,多借用自然界的形象事物表现社会生活的抽象性,形象生动三、创作特征三、创作特征 •第一,与两汉的辞赋创作相比,这一时期赋的题材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抒情、说理、叙事、登临、伤别等内容,无一不可入赋。
•第二,赋的抒情性大大加强,而在体制上则趋于短小,长篇巨制的大赋的数量逐渐减少,因此,抒情小开的创作成为这一时期辞赋创作的一大特征•第三,由于受到骈文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辞赋在句式上逐渐骈化,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赋体,即骈赋四、代表作家四、代表作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赋家甚多,如建安时代的曹植、王粲、祢衡;魏晋时代的向秀、陆机、左思、潘岳、郭璞;南北朝时代的鲍照、谢惠连、谢庄、江淹、庾信等等这些赋家都各有独到成就,或叙事,或咏物,或抒情,他们的赋篇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作家的风格特征(一)(一) 建安赋家建安赋家•1、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王粲出身于东汉的上层官僚之家,曾祖王龚顺帝时官至太尉,祖父王畅灵帝时官至司空,都曾位列三公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王粲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幕府名士 •优越的家庭条件,加上本人的刻苦努力,终于使王粲成就了自己在文学上的不朽事业,写下了著名的《登楼赋》和《七哀诗》等作品当时,有七位创作成就很高的人被称作“建安七子”,王粲不仅名列其中,而且是七子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
•王粲今存赋20余篇,咏物、抒情都有王粲赋的特点也是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多数篇章采用骚体诗句抒情性很浓,即使是写槐、柳、莺、鹤,也都有着鲜明的社会象征意义他以抒情赋见长,最著名的是《登楼赋》• 《登楼赋登楼赋》》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曹纷浊而迁逝兮,曹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登楼赋登楼赋》》作于建安九、十年间,他避难作于建安九、十年间,他避难荆州时候赋中表达了一种动乱社会中眷荆州时候赋中表达了一种动乱社会中眷念乡土与怀才不遇的感情,反映了军阀混念乡土与怀才不遇的感情,反映了军阀混战造成社会离乱的真实面貌赋家的形象战造成社会离乱的真实面貌赋家的形象在赋中十分鲜明,感情由舒缓而紧张,由在赋中十分鲜明,感情由舒缓而紧张,由单纯而复杂,写景、抒情融合,用典喻事单纯而复杂,写景、抒情融合,用典喻事适可而止,没有过多的铺陈藻饰,情感于适可而止,没有过多的铺陈藻饰,情感于朴素的言语中自然溢出这篇赋充分地体朴素的言语中自然溢出这篇赋充分地体现了建安小赋的特点,篇幅短小,叙写简现了建安小赋的特点,篇幅短小,叙写简要,情韵流溢,有紧系心弦的艺术魅力要,情韵流溢,有紧系心弦的艺术魅力2、曹植 •曹植今存赋50余篇,虽或残缺,然全者还近多半这些赋多在文酒集会上作,咏物、叙事、抒情皆有,一般都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尤以抒情赋见长,如《感婚赋》、《登台赋》、《车渠椀赋》、《洛神赋》、《九愁赋》、《怀亲赋》等等,充满诗情诗句,词采华美,具有感人情致。
如叙人神恋爱故事的《洛神赋》,就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洛神赋》•这篇赋,表现出曹植赋出色的描写笔力如洛水女神出现的一段:•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颻兮若流风之迴雪远而望之,皎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颻兮若流风之迴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赋家对女神的描写,观之如见其人,所之如闻其语,嗅之赋家对女神的描写,观之如见其人,所之如闻其语,嗅之如得其馨,思之如获其怜形象栩栩如生,千百年来人们如得其馨,思之如获其怜形象栩栩如生,千百年来人们不禁把她移植到雕塑上、画面上、戏剧舞台上这种从发不禁把她移植到雕塑上、画面上、戏剧舞台上这种从发展变化的多角度铺写事物,是赋体文学的艺术发展此外,展变化的多角度铺写事物,是赋体文学的艺术发展此外,这篇寓言写志之作感情真挚,抒情性极浓,辞采华茂而不这篇寓言写志之作感情真挚,抒情性极浓,辞采华茂而不艳冶,想象丰富而不离奇比喻、烘托神妙,语句参差得艳冶,想象丰富而不离奇比喻、烘托神妙,语句参差得宜,也体现出赋的语言的发展。
宜,也体现出赋的语言的发展•《洛神赋》极意刻画和描写了赋家与洛水女神的一段悲欢离合的生活过程,生动地塑造出一个纯真美丽深情的神女形象她情意缱绻,素志高雅,体态婀娜赋家发挥了卓越的想象力,表现了洛水女神的尽善尽美赋家对洛水女神的爱慕是由浅而深的,由淡而浓的,他通过一种若明若晦、恍惚迷离的气氛,渲染出一幅缥缈的人间仙境•展示了洛水女神的仙质圣洁与人情纯美,从而表达了人神之间的阻隔与一往情深这篇赋在结构布局上扬弃了汉赋平铺直叙的呆板体式,组织形式变换而多姿如在洛神起游之后,突然插进众灵嬉戏的欢欣场面,导致铺叙转入了另一新境在洛神隐形之后,着重铺写赋家悲离怀念的复杂心情,使赋篇增添了悠然不尽的余韵•曹植的曹植的《《洛神赋洛神赋》》描绘对洛神的追求与幻灭过程,借以抒描绘对洛神的追求与幻灭过程,借以抒发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幻灭在刻画人物体态发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幻灭在刻画人物体态和心理上取得很高成就和心理上取得很高成就 3、祢衡与、祢衡与《《鹦鹉赋鹦鹉赋》》 •祢衡祢衡(173(173~~198)198),汉末辞赋家平原般,汉末辞赋家平原般( (今山东今山东临邑临邑) )人。
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因拒绝曹操召见,操怀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杀之,罚作鼓史,绝曹操召见,操怀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杀之,罚作鼓史,祢衡则当众裸身击鼓,反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人手杀之,祢衡则当众裸身击鼓,反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人手杀之,因遣送与荆州牧刘表仍不合,又被刘表转送与江夏太守因遣送与荆州牧刘表仍不合,又被刘表转送与江夏太守黄祖后因冒犯黄祖,终被杀后因冒犯黄祖,终被杀《《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有有《《祢祢衡集衡集》》2 2卷卷, ,久佚今存文、赋见严可均久佚今存文、赋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三国六朝文》》•祢衡的祢衡的《《鹦鹉赋鹦鹉赋》》,是托物言志之作祢衡为人恃才傲物,,是托物言志之作祢衡为人恃才傲物,先后得罪过曹操与刘表,到处不被容纳,最后又被遣送到先后得罪过曹操与刘表,到处不被容纳,最后又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在一次宴会上即席赋篇,假借鹦鹉以抒江夏太守黄祖处,在一次宴会上即席赋篇,假借鹦鹉以抒述自己托身事人的遭遇和忧谗畏讥的心理罗隐的这首诗,述自己托身事人的遭遇和忧谗畏讥的心理罗隐的这首诗,命意亦相类似。
这首咏物诗,不同于一般的比兴托物,而命意亦相类似这首咏物诗,不同于一般的比兴托物,而是借用向鹦鹉说话的形式来吐露自己的心曲,劝鹦鹉实是是借用向鹦鹉说话的形式来吐露自己的心曲,劝鹦鹉实是劝自己,劝自己实是抒泄自己内心的悲慨,淡淡说来,却劝自己,劝自己实是抒泄自己内心的悲慨,淡淡说来,却耐人咀嚼耐人咀嚼 (二)魏晋赋家(二)魏晋赋家•建安时代灵活短制的小赋少见了,代之而兴的是咏物、抒情的长篇巨制赋家直欲模拟汉人,铺张扬厉,追求形式宏伟如何宴的《景福殿赋》,左思的《三都赋》,潘岳的《藉田赋》、《笙赋》,成分绥的《啸赋》,木华的《海赋》,郭璞的《江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等等赋家仍逞好盛心情,但这时不复有汉代社会局面,他们的赋也只有汉大赋的形式,而不复汉大赋的精神气魄但这时期一些赋家的叙事、抒情小赋也还可观,它们受五七言诗的影响,多借景抒怀,情景和谐,语言活泼,在建安赋近风骚的基础上,表现出自己的时代风貌1、向秀与、向秀与《《思旧赋思旧赋》》•向秀向秀( (约约227-272)227-272),字子期,河,字子期,河内怀内怀( (今今河南河南武徙西南武徙西南) )人魏晋晋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之一。
官至黄门侍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秀雅好读书,郎、散骑常侍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景元四年(四年(263263年)嵇康、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昭接见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与常侍、散骑常侍,与任恺任恺等相等相善向秀喜谈善向秀喜谈老庄老庄之学,曾注之学,曾注《《庄子庄子》》,,““妙析奇致,大畅妙析奇致,大畅玄风玄风””((《《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文学文学》》))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庄子》》余绪,成书余绪,成书《《庄子注庄子注》》三十三篇另著三十三篇另著《《思旧赋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难嵇叔夜养生论》》《《思旧赋思旧赋》》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竹特妙。
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翰而写心•向秀今只存《思旧赋》一篇,赋文也很短,只有156字,是他在好友嵇康被杀后,重经嵇的故居时触景伤怀而作的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向秀二人,交谊很厚.后来,嵇康因不服晋王司马昭独揽朝政,被诬陷杀害.向秀在嵇康被惨杀后,在统治者的高压下勉强出任官职.一次,他经过好友嵇康的旧居,听到邻人凄恻的笛声,不禁悲从中来,深深悼念嵇康,写下了这篇情恳意恻的《思旧赋》。
这赋虽然很短,却成了悼念亡友的代表作赋前有序,叙说了嵇康的绝妙才艺与高风亮节赋文分两部分,前半写经过嵇康故居所见,后半抒发对老友的伤悼之情所见景象:旷野萧条,穷巷空庐,一片荒凉死寂赋家以景写情,景物的荒凉衬托了赋家心情的孤寂 •伤悼的中心是“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从嵇康、李斯的下场,想到自己出仕作官的风险赋中“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两个典故,暗寓“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诗·大雅·瞻卬》)含意,表现了他对曹魏政权沦亡的哀痛•这篇赋虽然很短,刚开头就煞了尾,但它隐含着深刻的政治内容,赋家所要表达的意思基本清楚抒情极其悽恻深永,寓意曲折深刻属辞清雅,情景交融,不失为魏晋赋坛佳篇2、潘岳 •潘岳今存赋20余篇,多抒怀、咏物之作其体制大小不一,有长篇抒情、咏物之制,如《西征赋》、《笙赋》,也有短小抒情咏物之篇,如《秋兴赋》、《闲居赋》、《寡妇赋》、《秋菊赋》、《莲花赋》等他的这些赋都写得明净和畅,辞藻绚丽鲜美,情韵轻敏流利•《西征赋》是潘岳长篇赋的代表作,写于晋惠帝元康二年,他赴任长安县令的旅途上这篇鸿篇巨制取法于班彪的《北征赋》,它用记实的方式把赋家从洛阳到关中所经历的有关见闻一一列举出来,在深切的感慨中,表明他对史事与时政的鲜明态度。
•眄山川以怀古,怅揽辔于中途虐项氏之肆暴,眄山川以怀古,怅揽辔于中途虐项氏之肆暴,坑降卒之无辜激秦人以归德,成刘后之来苏坑降卒之无辜激秦人以归德,成刘后之来苏事回泬而好还,卒宗灭而身屠事回泬而好还,卒宗灭而身屠•“古往今来,邈矣悠哉”,赋家在叙事之中倾注感情很深这篇赋用典很多,几乎每句一典句以六言骈对为主,在语言上已不似汉大赋四言散句的形式•潘岳赋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抒情小赋,这些小赋也与他的诗歌一样,善叙哀伤之情如他作武帝虎贲中郎将,夜值散骑省时写的《秋兴赋》,赋家从时序的变化想到人事的危险,感叹歔欷,很有感染力•嗟秋日之可哀兮,谅无愁而不尽野有归燕,隰有翔隼,游氛朝兴,槁叶夕殒……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蝉啉啉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天晃朗以弥高兮,日悠阳而浸微何微阳之短晷,觉凉夜之方永月朣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熠耀粲于阶闼兮,蟋蟀鸣乎轩屏听离鸿之晨吟兮,望流火之余景宵耿介而不寐兮,独辗转于华省,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俯首而自省•这篇赋以宋玉《九辩》发端之辞作引语,通过秋景的铺叙,抒发出时光易逝中人生危虑与感愤,语言清丽,情韵凄绝赋家对秋天景物的描写,从气候变化、草木凋零、虫禽飞鸣等多方面渲染烘托,写出一片深浓秋意,使人感到萧索清疏,从而启发出人生深思。
3 3、左思、左思 •左思一生作赋不多,但有《《三都赋三都赋》》留名千古这篇赋积十年写成,曾使洛阳为之纸贵赋家通过描述三国时蜀、吴、魏的京都,益州、建业、邺城三座古城的胜迹,抚今追昔,抒发了治乱兴亡的感慨这篇赋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与张衡的《两京赋》写成的据说他“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既使疏之”(《晋书·左思传》) •其中的《《蜀都赋蜀都赋》》,对于蜀地的山川景胜、人物风情方面的描写,也确有特色• 邛竹缘岭,菌桂临崖旁挺龙目,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萋邛竹缘岭,菌桂临崖旁挺龙目,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萋萋,结朱实之离离迎隆冬而不凋,常晔晔以猗猗孔翠萋,结朱实之离离迎隆冬而不凋,常晔晔以猗猗孔翠群翔,犀象竞驰白雉朝句隹群翔,犀象竞驰白雉朝句隹 ,猩猩夜啼金马骋光而,猩猩夜啼金马骋光而绝景,碧鸡攸忽而曜仪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绝景,碧鸡攸忽而曜仪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表现出蜀地的竹木繁茂缘岭临崖,以及禽鸟啁哳幽泉汨泻的环境特征又如:•尔乃邑居隐赈,夹江傍山栋宇相望,桑梓接连家有盐尔乃邑居隐赈,夹江傍山栋宇相望,桑梓接连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桔柚之园泉之井,户有桔柚之园。
•对于蜀地人民沿江而居,以及屋舍绵连桔园盐井的描绘,也表现出那里的生活特点,这是左思赋的独到之处左思另有《白发赋》,以寓言笔法写不平怀抱,寄托很深4、陆机、陆机 •陆机今存赋20余篇,其中最多、最有成就的是抒情小赋这些小赋题材广泛,感时、叹逝、述志、思亲、怀土都有,虽无深刻社会意义,但言情体物皆有特色语言疏畅,用典切宜,赋中的感情和物状都很显明如《述思赋》中的离情伤悲,《感时赋》中的触景生怨,都深情流溢小赋的语言也很精美,修辞炼字功夫很深:《感时赋》 •悲夫冬之为气,亦何替凛悲夫冬之为气,亦何替凛以萧条!天悠悠其弥高,以萧条!天悠悠其弥高,雾郁郁而四幕夜绵邈其雾郁郁而四幕夜绵邈其难终,日晼晚而易落敷难终,日晼晚而易落敷曾层之葳蕤,坠零雪之挥曾层之葳蕤,坠零雪之挥霍寒冽冽而寝兴,风谡霍寒冽冽而寝兴,风谡谡而屡作鸣枯条之泠泠,谡而屡作鸣枯条之泠泠,飞落叶之漠漠山崆巃以飞落叶之漠漠山崆巃以含瘁,川蜲虵而抱涸含瘁,川蜲虵而抱涸•大量的叠词骈句,表现出赋家的语言特色 陆机的《文赋》•这篇赋以富于形象的优美语言,铺叙了赋家创作过程中的诸种经验体会,以及各种文体所宜、文章利病,在文艺理论方面提出许多卓越见解,对作家创作有很大指导意义。
如描述作家创作中构思一段:•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眬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迸;倾群言之沥液,其致也,情瞳眬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迸;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沈辞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丈,采千载之遗韵谢朝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丈,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赋文全用骈句写成,以丰富的形象比喻说明抽象深刻的文赋文全用骈句写成,以丰富的形象比喻说明抽象深刻的文艺理论,在当时是一种创新艺理论,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三)南北朝赋家(三)南北朝赋家•南北朝时代骈体文盛行,受其影响,赋也开始骈俪化这时期的赋文多是自然清新的短篇,通篇句式都要求骈偶,句子多两两相对每句字数多为四字,或四字句与六字句相间,“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大量用典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声律要求极严格,每组骈句不仅要声律和谐,而且要平仄相押这样的赋,被称之为骈赋但这时期的赋和诗一样,也呈现出清新活泼的气象,作赋的要求虽极严格,而咏物、抒情、叙事各类赋都情采缤纷,大量涌现南北朝时代,是中国赋史上最灿烂缤纷的时代1、鲍照、鲍照 •鲍照今存赋10篇,抒情4篇,咏物6篇鲍照赋无论抒情咏物,都能从中寓托人生实感,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辞藻繁丽,但富于生动的形象性语句参差,声调舒缓,显示出一种错综变化的美•《芜城赋》是鲍照的代表作品, 《芜城赋》是重点写荒凉后的广陵,所以 “芜城”后来竟成为广陵的别称赋家通过叙述广陵城的兴废,控诉了战争对于社会的破坏,通过一座城市命运的变化,概括了封建社会不幸历史的变迁这篇赋俪句骈文与句法参差错落结合,气势变化多端,抒情性极浓,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首先是赋家运用了鲜明的对比与极大的夸张,把广陵的今昔对比起来铺叙,同时对今昔景象又进行了夸张描写,从而极鲜明地表现出广陵的巨大变化其次赋家的描写有突出特色,他笔下的景物不象一般小赋那样具体细腻,而是大笔粗线条勾勒,一两句话就展现一个广阔画面,具有汉大赋境界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同时所描写景物又不完全是客观现实,而是把现实事物与想象情形融合到一起,写出生动夸张形象,给人以强烈印象。
其三,赋的语言极其抒情:•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石,委骨穷尘,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这段文字写得酣畅淋漓,它以极其浓重的抒情语言,评述了历代统治者的生活命运:尽管他们有扃帐堂阁、渊树渚林、鱼龙雀马、秦歌赵声,但他们终于是“薰歇烬灭,光沉响绝”;那些“妙姬”、“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也终于要“埋魂幽石,委骨穷尘!”这段抒情文字,抚今追昔,感慨良深除抒情赋外,•鲍照的咏物赋,如《舞鹤赋》寓托才高被弃的内心苦闷;《尺蠖赋》、《飞蛾赋》借物喻人,抒发乱世做人之难的感慨,也都写得极其生动感人2、谢惠连、谢惠连 •谢惠连(谢惠连(407-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少年聪敏,10岁能属文,书画并妙他是谢灵运的族弟,曾作过彭城王刘义庆的法曹行参军,官位不显,以诗赋名世。
•谢惠连今存赋5篇,都是咏物赋,其中以《雪赋》为最完整,艺术成就最高•《雪赋》是采用主客陈说事物的方法来展开情节的:汉梁王雪天在菟园宴集文士,命司马相如抽思作赋,司马相如即席赋雪,邹阳续作白雪之歌,最后枚乘又作乱辞这篇赋对雪的描写非常精彩:•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氤萧索蔼蔼浮浮,漉漉奕奕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氤萧索蔼蔼浮浮,漉漉奕奕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帏席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帏席既因方而为珪,亦遇圆而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既因方而为珪,亦遇圆而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渐冶,玉颜掩姱若乃积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渐冶,玉颜掩姱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尔其流滴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尔其流滴垂冰,缘霤承隅,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垂冰,缘霤承隅,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赋中对雪的飘洒,雪的缘甍入帘的情状,描这篇赋语词新赋中对雪的飘洒,雪的缘甍入帘的情状,描这篇赋语词新丽,赋文中运用了比喻、夸张与烘托等手法,写得情景交丽,赋文中运用了比喻、夸张与烘托等手法,写得情景交融,意境清幽。
主题通过赋尾的乱辞点出,虽思想境界不融,意境清幽主题通过赋尾的乱辞点出,虽思想境界不高,但议理轻松、饶有意趣写得很细腻同时,还写出高,但议理轻松、饶有意趣写得很细腻同时,还写出雪后的景象,日出之后的光灿,融化之后的流滴垂冰、缘雪后的景象,日出之后的光灿,融化之后的流滴垂冰、缘霤承隅的样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赋中还写出了下雪时霤承隅的样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赋中还写出了下雪时的环境气氛,写出了雪后人们的精神状态的环境气氛,写出了雪后人们的精神状态 3、谢庄、谢庄 •谢庄(谢庄(421-466421-466)字希逸,原籍陈郡阳夏(今洒南太康县),南朝宋人7岁能属文,曾官至加紫金光禄大夫,泰始二年卒,49岁•谢庄文学活动很活跃,他写作很多诗文、诏、表、书、议皆有佳篇他现存赋2篇,《月赋》是后世传诵之作•《月赋》也是以主客对话形式展开情节的,赋中假托陈思王曹植在应瑒、刘桢死后心情苦闷,在秋天之夜命王粲赋景,于是王粲赋月并歌这篇咏物赋兼有叙事成分,这也是咏物赋在形式方面的发展《月赋》就格局看,与谢惠连的《雪赋》大同小异但《雪赋》重在写貌,而《月赋》重在写神《月赋》先从月的传说写起,玄兔、素娥,使人不尽遐想。
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织进了美丽的民间故事,把月与人间的美好情思联系到一起赋中对月光下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 《雪赋》和谢庄《月赋》二赋写景绘物生动形象,风格清新•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霭霭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霭霭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祗雪凝,园灵水镜连观霜缟,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祗雪凝,园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周除冰净•这是一幅宁静清幽的月夜图,清空澈骨,穆然可怀赋中数语无一字说月,却无一字非月全用比喻、烘托手法,十分精妙赋的后半部分写月下人们的生活,赋家写出人们的两种情态先写月下人们之喜,后写月下人们之悲,同一月色之下,人们竟有不同情思,开扩了人们的思怀领域,抒情性很深,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赋的最后以作歌结尾,从月的美景中引出对美人的思念,给人以不尽的遐思,深情婉致•这篇小赋虽为咏物,而抒情成分很多,赋家把自然景物之美与月下遥思之情融合起来,景语即情语,情至而景生,情景交融,十分神妙4 4、江淹、江淹 •江淹今存赋近20篇,叙事、咏物、抒情皆有。
尤以抒情赋见长他的抒情赋多兼叙事,铺陈烘托,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恨赋》与《别赋》•《《恨赋恨赋》》与与《《别赋别赋》》是江淹在建平王刘景素属下被贬建安、吴兴县令期间所作这两篇赋把人生“恨”、“别”两种感情,概括地加以类别,而以各种人的具体生活情事加以铺叙渲染,从而抒发赋家半生坎坷生活的哀怨《恨赋》是以死为人生之最大遗憾,列举历史上的秦王、赵王、李陵、昭君、冯衍、嵇康为例,撮其生平遭遇与志气,说明他们尽管生前怎样“神气激扬”,而最后终不免“销落烟沉”,情调过于低沉,可看作是他谪居生活哀怨心情的写照•《别赋》则是铺叙人间各类性质的离别,有富贵者之别,有刺客之别,有从军者之别,有远赴绝国之别,有夫妻之别,有成仙者之别,有恋人之别,等等同是一种离别,表现在不同的人物之间,则感情色彩大不一样,有的淡淡惆怅,有的慷慨悲凉,有的缠绵哀怨,有的飘逸迁思赋家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对各种人物进行概括,加以个性化,并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反映出他们的心理神情,三言两语,情景如生 •《《恨赋恨赋》》、、《《别赋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恨赋恨赋》《》《别赋别赋》》的共同特点的共同特点 •1、抒情性极强。
抒情性极强赋家寥寥几笔,把李陵的负辱含冤思君报国难以自拔而吊影惭魂的心情神态,写得哀怨与激愤交加,悲怀惋叹以几十个字,就把闺妇的寂寞空虚之情,凄凉孤独之感,写得黯然销魂•2、以景托情,借景抒情以景托情,借景抒情为把深切悲怀与绵邈愁思表现得具体生动,他多描写离愁别恨所发生的时的周遭景物,以景物渲染烘托某种感情春昌、秋霜、行色、闺帏、边塞风寒、庭院苔绿,或以悲凉景色烘托离愁,或以明媚景色反衬别绪,或从行人眼中写景,或从留人眼中写景,都写得情景相生,表现出浓重的感情色调•3、铺陈排比,悱恻缠绵,辞采新丽,音调谐美,铺陈排比,悱恻缠绵,辞采新丽,音调谐美,皆为骈赋,皆为骈赋,“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如金声玉振,观之如明霞散绮,讲之如独茧抽丝”(谢榛《四溟诗话》)它们与鲍照的《芜城赋》比较起来,骈俪化倾向更严重,在语言上对仗和声律更讲究,在风格上更偏重于细腻描写与刻划,这种情形,正表现着晋宋辞赋向齐梁辞赋发展的一种趋势江淹除《恨赋》、《别赋》外,另有《赤虹赋》、《丽色赋》、《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哀千里赋》、《泣赋》、《伤友人赋》、《伤爱子赋》、《横吹赋》等等多篇,也多以抒情见长5、庾信、庾信 •庾信今存赋15篇,他是南北朝赋坛上最享盛名的作家。
他的赋以42岁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为梁宫庭诗人,心情闲适,所作多咏物抒情小赋,如《春赋》、《荡子赋》、《七夕赋》、《鸳鸯赋》、《灯赋》、《镜赋》这些小赋都写得对仗工整,声律和谐,流利自然,一往情深他使赋体诗化,把咏物抒情小赋推进完美境地但由于生活领域狭窄,思想境界不高,这些赋都缺乏深刻社会内容,体多轻艳•后期他被羁留北国,心情矛盾痛苦,赋风为之大变所作《小园赋》、《竹杖同》、《枯树赋》、《哀江南赋》等,一改齐梁风貌,风格苍凉悲凄,多为危苦之辞庾信赋的语句对仗精工、自然而不勉强,赋中大量用典,取事义而非假借,多很贴切赋文极力追求声律谐美,平仄相押,适于讽诵句式排偶隔对,长短变化,多四六成文《哀江南赋》是庾信的赋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篇•这篇赋以赋家身世遭遇为线索,叙写了梁朝兴亡的历史过程,“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它表达了身在异域者的乡关之思,反映了亡国后赋家身仕异朝的内心矛盾与苦痛这篇赋的批判精神很强,它指斥了梁朝君臣的荒淫误国,揭露了梁朝诸王的内奸通敌与互相残杀,控诉了上层统治者发动战争对于广大人民的杀戮这篇赋有巨大的史诗价值,它以生动的形象事例,记载了南北朝时代统治阶级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火毒秦泾,山高赵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饥随蛰燕,火毒秦泾,山高赵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饥随蛰燕,暗逐流萤秦中水黑,关上泥青于是瓦解冰泮,风飞电暗逐流萤秦中水黑,关上泥青于是瓦解冰泮,风飞电散浑然千里,淄渑一乱雪暗如沙,冰横似岸逢赴洛散浑然千里,淄渑一乱雪暗如沙,冰横似岸逢赴洛之陆机,见离家之王粲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之陆机,见离家之王粲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叹况复君在交河,妾在清波石望夫而逾远,山望子而叹况复君在交河,妾在清波石望夫而逾远,山望子而逾多才人之忆代郡,公主之去清河栩阳亭有离别之赋,逾多才人之忆代郡,公主之去清河栩阳亭有离别之赋,临江王有愁思之歌临江王有愁思之歌•赋家悲愤地记叙了江陵人民流离迁徙的惨痛,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记载了这段历史的悲苦•《哀江南赋》是魏晋南北朝赋发展的里程碑,它具有叙事史诗的规模和气魄,具有屈赋的浓郁抒情和华茂文采全赋内容几乎全用典故成言表达,援古证今,这些典故成言被运用得灵活多变,言简意繁,收到了极强的艺术效果赋的句法,以四六句为基本形式,杂以三、五、七、八、九言,骈散相间,短长变化这篇赋是南北朝骈赋创作的顶峰,它宫商抑扬,绣错绮交,千载以来生发着感人力量。
•庾信的《小园赋》,“伤其屈体魏周,愿为隐居而不可得”(黎经诰《六朝文絜笺注》);《竹仗赋》表白自己忧病衰老,虽受礼遇而终难忘家国之思;《枯树赋》托物寄情,诉说亡国丧家羁旅异邦的精神痛苦,等等,都是“以乡关之思,发为哀怨之辞者也杜甫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两句诗精确地概括了庾信后期生活遭遇与诗赋风格特征第三节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一、一、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发展及其骈俪化倾向魏晋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发展及其骈俪化倾向魏晋南北朝散文是汉代散文的继承和发展这时,散南北朝散文是汉代散文的继承和发展这时,散文的应用范围更广了,文学性也更强了,作家作文的应用范围更广了,文学性也更强了,作家作品的数量都超过了汉代史传散文出现了令、叙、品的数量都超过了汉代史传散文出现了令、叙、诔、传、碑等各种形式;政论散文虽不及汉代多,诔、传、碑等各种形式;政论散文虽不及汉代多,但表、章、奏、议、论、说等,分别更加细密但表、章、奏、议、论、说等,分别更加细密记事散文发展为多篇成卷;抒情议理散文仅以书记事散文发展为多篇成卷;抒情议理散文仅以书信名目出现的,就有书、笺、札、帖、启等文章。
信名目出现的,就有书、笺、札、帖、启等文章此外,这时期又出现了山水地理游记散文,它们此外,这时期又出现了山水地理游记散文,它们以序、记、书、志、铭、注等名目问世,是魏晋以序、记、书、志、铭、注等名目问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发展的新形式南北朝时期散文发展的新形式二、魏晋南北朝散文作家二、魏晋南北朝散文作家 (一)建安散文家(一)建安散文家•1 1、曹操曹操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没有专门进行文学散文创作但他一生写了大量的教、令、书、表,这些文章都鲜明地表现出时代特色与作家个性•曹操文章思想通脱,言语坦率自然,多“勤勤恳恳叙心腹”,具有清峻明快的风格 •曹操现存文章可分三类,其一是自叙身世、自我表白性质的,如《让县自明本志令》、《遗令》等其二是表白思贤若渴之心的,如《论吏士能行令》、《求贤令》、《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等等其三是荐贤的,如《请增封荀彧表》、《表论田畴功》、《请追赠郭嘉封邑表》等这类文章都能作到实事求是讲话,没有虚词滥说,诚恳自然其四是祭吊之文与友人书信,如《祀故太尉桥玄文》、《与太尉扬彪书》、《与王脩书》等这类文章不拘旧式,信口而谈,颇见真情流露。
曹操文章思想通脱,言语坦率自然,多“勤勤恳恳叙心腹”,具有清峻明快的风格 •2、曹丕曹丕“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学强识,才艺兼该”(《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平》)现存散文形式多样,有诏、令、书、表、论、诫、叙等等,洋洋清绮,情思亲切尤以书、论二类见长,他的与友人书札,《答繁钦书》、《与钟繇书》、《与吴质书》等等,都写得亲切有味,娓娓动听•曹丕的史论、文论也很有成就《如周成汉昭论》、《论孝武》,议论古今,很有识见命意新颖,吐辞明快,行文自然,舒缓之中蕴藏滔滔气势 •著名文论《典论·论文》,学识富赡,卓见连篇,品评作家、作品深得其宜,论述文章体制、风格都很准确•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篇文论充分地表现出文学观念之觉醒把写文章看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在文学史上还是首见。
•此外,曹丕还有自叙身世之作,如《自叙》;还有哀悼文字,如《武帝哀策文》等等,这类文章都写得通脱,随便,生动作家的感情流露很自然,文章的抒情性很强3 3、曹植、曹植 •曹植一生以文学著名,他诗、赋、文皆工,散文创作有论、疏、书、表、碑、诔、铭、说等等,集备众体,尤以书、表、诔等抒情文字见长曹植散文表现出明显的骈俪化倾向,文辞靡丽,体赡律周虽无慷慨之情,却深得辞家华彩之盛•他的书信写得文彩焕发,张扬恣肆叙说深情旧谊,思想毫不掩饰•曹植的章表最富才情,这与他的壮志豪情不得抒展而发为文章有关一般都写得意气洋洋,情感流溢如表白他有效忠之心,要求建功立业的《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等,都写得很动感情 •此外,曹植的论说文,纵谈古今,也很有气魄如《汉二祖优劣论》、《辨道论》、《成王汉昭论》等等,对于历史人物与社会政事的评论,都比较中肯,议论也有见地他的杂文《髑髅说》 文思诙谐,近于寓言,构思巧妙,议论风生,也很显露作家才情•4、建安时代除曹氏父子散文外,另如孔融书表,陈琳檄文,诸葛亮奏章也都有佳篇传世(二)(二) 魏晋散文家魏晋散文家•1、嵇康嵇康今存各体文章近20篇,除赋、箴等韵文外,另有《卜疑》、《家诫》、《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养生论》、《答向子期难养生论》、《无私论》、《管蔡论》、《明胆论》、《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答某氏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等。
这些文章析理绵密,文词繁富,思想新颖,仍存建安通脱之风•嵇康最著名的文章是《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是写给投靠司马氏的昔日友人山涛的一封信,这封信思想激烈,议论纵横,语言辛辣尖刻,被鲁迅称为嘻笑怒骂的文章 《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最著名的文章是《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是写给投靠司马氏的昔日友人山涛的一封信,这封信思想激烈,议论纵横,语言辛辣尖刻,被鲁迅称为嘻笑怒骂的文章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少加孤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又读庄老,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由禽鹿,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信中所表现出来的,首先是言过其实,情不及义,大而无当,反语相讥其次是冷嘲热讽,嘻笑怒骂山涛变节,引起嵇康强烈愤慨,但在司马氏强权之下,他又不敢公开反对,于是在文章中指桑骂槐出语鄙秽,毫无礼节,表示对受信者的极大不恭其三,这封信有多种文章风格,犀利透辟的论说,近似政论;引经据典,寓言指事,含蓄深邃哲理,又像诸子;嘻笑怒骂,幽默讽刺,又类小品杂文•这篇散文思想新颖,感情充沛,言辞激烈,锋芒毕露,是魏晋文坛一篇现实性很强的文章•嵇康文章都与现实政治嵇康文章都与现实政治斗争联系密切,斗争联系密切,“非汤非汤武而薄周孔武而薄周孔”,反地名,反地名教的虚伪,揭露司马氏教的虚伪,揭露司马氏政权的丑恶,故政权的丑恶,故“为世为世教所不容教所不容” •山涛 山涛山涛 2、王羲之、王羲之 •王羲之文章今存者几百篇,除少数赋、教、书、牋之外,多为杂帖这些杂帖多不及友人姓氏,所议事也难求原委,但都写得情意真挚,语辞清新自然或谈昔日之交,或说当世之谊,念病慰劳,惜时伤老,皆尽人情之所至•这类小笺,是汉魏书信体散文的发展,它把书信形式更简化,更普及于日常生活的情思交往之中。
•王羲之最著名的散文是《兰亭集序》作家对兰亭地理形势与自然景物描写,不是工笔细刻,而是抓住景物特征粗线条勾勒,淡淡几笔,境界全出山、岭、林、竹、流、湍,用崇、峻、茂、修、清、激形容,不但写出兰亭依山傍水的清幽,同时衬托出雅集人的们的闲逸•《兰亭集序》产生在骈俪文风盛行的时代,它能以清新朴素的语言,不拘声律偶对,自由活泼地写景抒怀,在当时别具格调以诗文集序跋形式记游抒怀,这是山水记游散文的一种发展 3、李密、李密 •李密李密(224-287)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人西晋文学家少年丧父,母亲再嫁,经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初仕蜀汉,曾为尚书郎,蜀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不就后仕西晋他侍奉祖母甚孝,蜀汉时祖母死,出任尚书郎转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老死家中•李密有《陈情表》流传于后世,被传颂为孝道的典范除《陈情表》外,还有《荐寿良表》、《与中山王牋》两残篇文章虽少,但风格卓异,对后世深有影响•《陈情表》是请求晋武帝允许他终养祖母而辞谢为官的表章这份表章写得婉转凄恻,其情动人如写他与祖母相依为命一段:•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庭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惎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庭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惎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侍汤药,未曾废离•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十分突出,骈散相间,疏朗流畅,毫无藻饰,朴实自然完全是动之以情,凄凄切切,情辞婉转它创造出许多生命力很强的词语,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等,不仅生动形象,同时含蕴很深,有很深的哲理意味(三)南北朝散文家(三)南北朝散文家•南北朝时期,散文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作家南北朝时期,散文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作家们在艺术上追求形式美,文章重辞采、讲骈偶和们在艺术上追求形式美,文章重辞采、讲骈偶和用典的风气,愈见流行由于音韵学的发展,散用典的风气,愈见流行由于音韵学的发展,散文写作也开始讲求声律散文骈俪化倾向越来越文写作也开始讲求声律散文骈俪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应用文章都形成骈体。
严重,应用文章都形成骈体如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孔稚珪的《北山移文》等等这些文章都言之有物,各有特色•这一时期中的笔记小品和山水游记,并不全用骈体,写得生动活泼如范晔《后汉书》的传记,《世说新语》中一些记叙文字,以及《水经注》、《洛阳伽兰记》中一些片断 1、鲍照、鲍照 •鲍照今存散文20余篇,有表、疏、启、书等另外,有颂、铭六篇,楬文一篇这些文章多为骈体,踵事增华,皆可见其骈俪高妙•鲍照散文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书信,他应临川王刘义庆之召出为国侍郎,赴任途中给他妹妹鲍令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被称为千古响这封信除叙述些旅途辛苦与辞家惜别之情外,大量文字是描写登大雷岸所见自然景色高山大川、风云鱼鸟,色彩瑰丽,灵妙生动,是一篇优美的记游文字•这篇书信,是鲍照散文的压卷之作,它用骈体形式写成,文中颇多对句,又时或用韵,很有内容,并不显得板滞以书信形式描写自然景观,鲍照始肇其端2、孔稚珪、孔稚珪 •孔稚珪(孔稚珪(440-501),字德璋,南齐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出身仕宦之家,祖、父皆为名士孔稚珪的散文今存者10余篇,有表、奏、启等,多与时事政治相关,并非“不乐世务”之人。
尤以《北山移文》一文著名,这篇文章言辞激烈,嫉邪讽时,富于现实斗争精神这篇文章采用拟人化手法,把北山写成一座有思想有节操的山,生长在它身上的草木泉石,无不具有人的特质它们爱憎分明,喜怒易见,感情细腻,态度坚决作家以无知的草木泉石来高笑周顒,显得周顒更可鄙其次,文章又采有对比手法,对周顒进行揭发嘲笑在对比之中,又极力烘托渲染,使对照中的形象更加鲜明,艺术效果也更强烈3、丘迟、丘迟•丘迟丘迟(464-508)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曾在齐为官,后仕梁,官至司空从事中郎有《丘司空集》传世•丘迟的散文今存者10余篇,有表、启、教、书、诔等他的文章命意造语皆新颖别致,骈散相间,富有感情《与陈伯之书》是最著名的一篇,这封信写得情理相宜,委曲婉转,千古传诵•这封信是在私人情谊基础上谈论国家大事的,它关涉到陈伯之重大政治方向的选择,因此,文章旨在申明大义,辨析利害,分析形势,使陈伯之自行取舍文章析理透辟,论辩性很强其次,概以私交谈话,一切皆从旧谊出发文章突出地描写了一段江南景色,以引动陈伯之的乡关之思:4、吴均 •吴均散文今存者有书、檄、移、说等体裁,以书信最为见长他的书信都写得短小,有清拔之气。
特别是用书信形式写山川景物,这是继鲍照以来山水记游散文的进一步发展如《与顾章书》:•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蚰含云,深溪蓄翠蝉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蚰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华,偏饶竹实山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华,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清新明快,在写景之中透露闲适恬静之情至于他的《与宋元思书》,更为六朝骈文名篇这封信记叙了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两岸景色,作家一景一景窥探幽姿,步步神怡,细细玩赏由水及鱼,连山带树,逐景推移,渐渐舒展画卷写水,着意于形;写山,着意于势;极大地表出山水的生灵气息泉鸣、鸟叫、蝉啭、猿啼是叙百物之情,“息心”、“忘反”是述游人之意情景融合,作家情思在景物描绘中显露文章也很短,只寥寥140字,把水、鱼、山、树、泉、鸟、蝉、猿都描绘得见影见形,有动有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这样的文章,已经具备了写景文章的基本特征5、郦道元、郦道元•郦道元郦道元(?-527)。
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人孝文帝太和中官为尚书主客郎,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其为人执法青刻,吏民畏之一生主要志趣为历览奇书,留心水利,有《水经注》传世《水经》原是魏晋时人所著一部水文地理书,郦道元嫌其简略,他繁征博引为之作注,于是新书比原著内容大为丰富,成为别开生面的著作《水经注》兼有科学、文学两重性质,郦道元参考了许多古代史地著作,结合实地勘察,对中国中部130多条河流及1200多条水道,做了详细记述,这是一部极有价值的水文地理文献《江水注》中记叙三峡一段:•另外,郦道元写此书时,又由水记山,由山写景,由景叙事,记载了大量的故事传说、风土人情及历史往事因此,这部书又具有很深的文学意味,书中许多记叙山川形胜的片断,竟是一段段优美风景散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这段文字是用彩笔描绘的三峡景致七百里地三峡中,高山夹岸,江流汹涌,四时景色,声色境界全面作者先写山,再写到水,然后山水结合,再写行人的感受,最后以渔人之歌作结,余味悠长这种文风对后代作家山水游记的创作产生极深远的影响6、杨衒之 •杨衒之北魏北平人,生平事迹不详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附《杨衒之小传》载,衒之,一姓羊,北平人,魏末为抚军司马,历秘书监,出为期城太守,齐天保中卒于官•杨衒之主要散文成就,表现在《洛阳伽蓝记》一书中《洛阳伽蓝记》是一部记述佛寺园林风物建筑的著作,它以北魏都城洛阳佛寺园林为中心,广泛地记叙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历史沿革,轶事传闻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全书共五卷,依全书共五卷,依次写城内和城东、南、西、北五次写城内和城东、南、西、北五个区域,记录了个区域,记录了4242座寺庙。
此书座寺庙此书结构上采用合本子注,即正文与结构上采用合本子注,即正文与子注相配的方式,把博洽的内容子注相配的方式,把博洽的内容组织得井井有条组织得井井有条•书中记载许多朝庭变乱、诸王废书中记载许多朝庭变乱、诸王废立,达官显宦的腐化荒淫生活,立,达官显宦的腐化荒淫生活,文人学士的风流韵事文辞逸丽,文人学士的风流韵事文辞逸丽,作家感慨自然流露于记叙之中作家感慨自然流露于记叙之中 《《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不仅记述史事,不仅记述史事,还记述人物,杂以志怪文章有还记述人物,杂以志怪文章有记叙,有描写,有的象为某一人记叙,有描写,有的象为某一人物单独立传,有的又是旅行日记,物单独立传,有的又是旅行日记,文笔极为生动灵活,有浓重的文文笔极为生动灵活,有浓重的文学意味•《洛阳伽蓝记》的价值:•(1)书中对洛阳佛寺的记载多系实录,因而颇具史料价值通过此书,可以了解南北朝时期的佛寺建筑的面貌与状况•(2)本书虽以记载佛寺为主,但却在记录佛寺的同时,多侧面地反映了北魏时期洛阳的情况,涉及了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间的政治大事,中外交通、市井景象,民间习俗等,其中许多情况,可补史书之缺•(3)在文学上,此书的语言骈散相间,描写生动,风格典丽而清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五、思考题:五、思考题:•1、试析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繁荣的原因•2、简述魏晋南北朝辞赋发展的新特征•3、简述魏晋南北朝骈文繁荣状况•4、简述魏晋南北朝散文发展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