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48934945
  • 上传时间:2023-12-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50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一章 黔江区概况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区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8′—108°56′,北纬29°04′—29°52′,东临湖北咸丰县,西接重庆彭水县,南连重庆酉阳县,北抵湖北利川市,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90公里,幅员面积2402平方公里,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进入沿海重要陆上通道,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战略地位,素有“渝鄂咽喉”之称黔江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始置,古称丹兴县,隋置石城,唐天宝元年更名为黔江县1984年成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8年设黔江地区,辖酉阳、秀山、石柱、彭水、黔江五个自治县,1997年重庆直辖后改为黔江开发区,代管酉阳、秀山、石柱、彭水、黔江五个自治县,2000年撤消黔江开发区和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设立黔江区,辖原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范围,下设3个街道、27个镇乡,总人口50.7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72.83%,是重庆市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区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5年,全区GDP达到36.54亿元,财政总收入8.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9 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69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渝东南地区占有相对领先地位。

      十一五”期间,黔江将围绕建成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渝东南经济中心基本框架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建成渝东南立体交通枢纽、加工业中心、旅游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基本建成渝东南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文化教育和医疗服务中心 第二章 黔江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一、旅游资源概况黔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普查,有35种基本类型,245个旅游资源单体,分属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迹与建筑、休闲求知健身、购物等六大类,主要分布于小南海、武陵仙山、阿蓬江、灰千梁、仰头山、八面山等景区资源品位较高,拥有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1个,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1处,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AAAA级旅游区1个,国家级节庆1个,市级风景名胜区、十佳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各1个独特自然景观与土家族、苗族民风民俗交相辉映,形成黔江特有的旅游资源体系二、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十五”期间,黔江旅游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发展模式,按照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加大开发、力塑精品的发展路子,抓住机遇,加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加旅游接待人数从2000年的18.6万人次发展到2005年的52.3万人次,年均增长22.97%,旅游综合收入从1240万元增加到10920万元,年均增长54.51%。

      2005年全区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区当年GDP的3.0%,较2000年增加2.32个百分点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000多人,较2000年增加1500多人二)旅游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十五”初期,先后完成了小南海、武陵仙山、阿蓬江等景区的8个专项旅游规划,以各景区专题规划为基础、五年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的旅游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为黔江旅游景区有序开发建设、打造旅游精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景区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黔江旅游景区建设资金投入1.2亿元左右(较九五期间增加0.9亿元左右,增长3倍),基本完成小南海、武陵山、阿蓬江景区道路、码头、停车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景区部分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及部分景观设施,景区接待条件大为改善四)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建立快速推进一是黔江城市旅游形象逐步提升随着大众广场、民族风情步行街、民族博物馆、体育馆、体育场、河滨公园等城市景观和标志性建筑的建成投用,“环山拥水、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特色城市已初具规模二是宾馆饭店总量增加,档次提升2005年全区共有宾馆饭店旅社119家,较2000年增加49家,其中上档次的宾馆21家、客房1056间、床位2062个,分别较2000年增加10家、房间351间、床位606个,星级宾馆从2家增加到4家,其中三星1家、四星1家,填补了渝东南地区无四星宾馆的空白。

      三是旅游商品发展较快九五”时期黔江旅游商品处于待开发状态,通过“十五”期间的大力发展,现已有土特产品生产企业3家,工艺品生产企业3家,纪念品生产企业1家,商品销售门市35家,年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10%左右四是旅游文化娱乐产品得到较好开发民族博物馆、民族艺术馆、文体公园等文化设施成为黔城文化旅游的亮点;首届“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的举办,使土家摆手舞为主的民族文化到得进一步丰富和升华;旅游天地饭店、牛背岛民族风情表演丰富了黔江旅游文化娱乐内容五是通过加强旅游业管理,严格规范服务,举办技能大赛,提高了我区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五)品牌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先后创建小南海地震遗址保护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黔江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品牌六)旅游宣传促销效果明显“十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300万元专门用于户外广告、制作宣传品、促销活动、报刊电视等方式进行宣传促销,宣传范围涉及市内外十多个大中城市通过宣传促销,“神秘黔江、欢乐之旅”品牌正在被外界熟知,到黔江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旅行社组团、自驾车、散客等游览方式并存,目的地游、过境游并举。

      在我区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很小2005年旅游经济总收入只略高于渝东南四县,远低于周边张家界市、吉首市和武隆县,旅游总收入与GDP比重低于全市6.8个百分点,实现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目标任重道远二是旅游投入不足,筹资渠道单一,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行业高投入的要求武隆县在取得较好成效的基础上,通过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推出新品吸引游客,恩施通过国家开发银行投入巨资开发清江河,酉阳提出建设渝东南旅游经济高地,彭水和秀山均提出建设渝东南旅游接待中转中心,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争夺客源任务艰巨我区建设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压力巨大我区旅游业国家投入比重高达92.55%,私人及其他社会投资仅占7.45%,由于国家投入资金只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旅游服务设施和景观投入资金比重偏小三是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主要是旅游交通还不完全畅通,旅行社数量少(只有1家)、规模小,景区住宿、餐饮等接待设施不足,旅游商品特色性、纪念性较差,景区文化氛围不浓,参与性娱乐项目不多,旅游高级管理人才和导游人才奇缺  第三章 规划总则一、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一是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渝委发[2005]11号);二是《重庆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三是黔江区人民政府《关于构建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黔江府发[2003]40号);四是《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五是《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方针,强力实施“旅游带动”、“旅游兴区”战略,突出重点和特色,分步有序实施,打造旅游精品,完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实现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目标三、总体思路完成一大转变:由旅游资源富集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实现两大目标:建成服务功能比较完善、文化内涵丰富的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和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到2010年,小南海、阿蓬江神龟峡、武陵仙山景区基础设施、主要景观及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完善,行业管理更加规范,管理体制彻底理顺,旅游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主要客源市场扩大至500公里以外,旅游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2010年旅游人数达到1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亿元,占全区GDP的8%左右遵循三个原则: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实施四大战略:旅游兴区战略;特色精品战略;项目带动战略;区域协作战略建设五大工程:小南海国家级或世界级旅游精品;阿蓬江神龟峡国家级旅游精品;以武陵仙山、灰千梁子为代表的黔江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旅游名品;“环山拥水、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特色的黔江城市旅游新品及休闲、购物、接待服务中心、优秀旅游城市;连接小南海、阿蓬江、武陵仙山、灰千梁子、黔江城区的旅游交通网络。

      抓好六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修订完善旅游规划;招商引资和争资立项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重点景区软硬件设施;挖掘、包装、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和民族文化;建立规范有序、服务优质、保证安全的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商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强化宣传促销取得实效四、战略布局及功能分区(一)总体布局按“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五个特色旅游区”布局一个中心:主城区为休闲、娱乐、旅游购物、接待服务中心两条主线:城区至小南海公路和国道319公路沿线五大特色旅游区:小南海地震遗址科普和民族风情展示区,武陵仙山佛道文化体验区,阿蓬江峡谷原始生态观光区,灰千梁子原始森林体验区,城郊休闲土家生活体验区二)功能分区小南海地震遗址科普和民族风情展示区:地震遗址科考、地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休闲度假、土家风情体验、游览观光阿蓬江峡谷观光原始生态观光区:峡谷游览观光,龟文化体验,原始生态体验武陵仙山佛道文化体验区:佛教道教文化体验,体育健身,生态观光灰千梁子原始森林体验区:原始森林体验、探险,休闲、度假、避暑,赏雪、滑雪城郊休闲土家生活体验区:休闲娱乐、周末度假、民族风情体验、土家农家生活体验 第四章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一、旅游交通(一)现状黔江现有公路2531.08公里,其中国道(319线)93.127公里,省道(S202线)51.4公里,县道689.153公里,乡道319.5公里,其它13377.9公里。

      从技术等级上看,有二级公路107公里,三级公路56.02公里,四级双车道263.3公里,单车道650.555公里,等外级公路965.7公里城区有3个客运汽车站,共有客运汽车338 辆,出租汽车224辆,长安、城市巴士86辆景区现有旅游公路55公里,停车场13000多平方米,旅游码头5个,旅游船只52艘,步行游道20公里黔江旅游交通陆路对外通达路途较长是目前我区旅游的一大制约因素,各景区间互相通达条件差,没有形成旅游环线二)规划目标黔江旅游内外交通的通达性和安全性得到全面提高,实现环线旅游和途短游长三)主要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随着渝怀铁路通客运、渝湘高速公路、黔江机场、黔咸二级路完工投用,以及黔万高速、黔恩高速、黔张铁路、渝怀铁路二线等项目的适时启动,黔江旅游的对外通达条件将彻底改善现重点在区内旅游交通上和连接景区之间道路方面策划如下建设项目(见附表05-1)总计完成新建、改建旅游公路128公里,景区步行游道、旅游栈道29公里,停车场28000平方米,购置和改造游船20艘总投资14540万元,其中旅游公路12500万元,游道、栈道780万元,停车场及游船1260万元推进建成两河至龚滩公路等项目。

      四)设计施工要求1.旅游交通主干道(旅游环线干道)按山重三级公路标准建设,以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碎石路面为主景区内公路按山重四级双车道标准建设,以沥青碎石路面为主2.停车场以生态广场砖和石板铺设为主,沥青碎石及混凝土地面为辅3.步行游道路面采用梯步条石、平地石板、鹅卵石、片石等多种造型,同时与环境相协调,宽为1米至2米之间二、其它旅游基础设施(一)现状供水:小南海、仰头山有简易供水设施,其它景区基本无专门给水设施排水:小南海、阿蓬江有少量排水管网设施,采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