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原文及翻译(3篇).docx
15页《陋室铭》原文及翻译(3篇) 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及解释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出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学问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释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在:在于,动词名:知名,闻名,名词用作动词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确定的推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自己的屋子惟吾德馨(xīn):只是由于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扩散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上:长到;入:映入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致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训练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宝贵的金者贵义,是宝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构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闻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剧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 文言学问 一词多义⒈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②构造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⒉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⒈名:名词活用动词,知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⒉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古今异义⒈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⒉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⒊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⒋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5.可以调素琴(调:弹奏;今义为:调解) 创作背景 《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
《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与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被贬,有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快乐,还随便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论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叮嘱衙里差役把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削减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四周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旧闲适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终仅是斗室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经典诗句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表达陋室环境清幽,突出风光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表达交往之雅的句子(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表达活动情趣的句子:A正面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反面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一样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的写法:第一处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其次处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鉴赏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戒备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竭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仆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山可以不用高,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知名,那么居所虽然简陋,但却因仆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由于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固然也能知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固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芳香此种借力打力的技巧,实为绝妙,也可谓匠心独具特殊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异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根底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缘由,其缘由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索的,肯定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常的功底积存和反复推敲了四到七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剧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衬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毕竟在说什么呢?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旧)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以青苔和野草来比方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假如说本文的一到三句是一种铺垫,那么四到七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以诗一般美丽的语言展现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展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盼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示意了陋室不陋。
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荣辱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理想,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这结合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拟符合实际状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确定的操守来标准要求自己,或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由于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确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行辩驳 写作技法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比照,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押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句式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清楚、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
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究竟 比兴最突出的艺术手法的比兴文章开头运用“山”“水”类比,引出陋室具出名和灵的性质,点明主旨,示意陋室不陋(以山水比陋室,以仙龙比德,以名灵比馨) 反向立意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由于德馨,从而自然地到达了抒怀的目的表达了洁身自好、不慕富贵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 线索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终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衬托惟吾德馨这都是的主观感受 托物言志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统领全篇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谈论于一体通过详细描写陋室舒适、雅致的环境和仆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把自己的感情寄予与某一详细的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抒情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说明高洁的品行,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加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总之,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仆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主题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竭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追求声色消遣的生活态度表达了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安贫乐道的情怀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进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