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根尖外科术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评价.docx
9页显微根尖外科术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究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应用显微根尖外科术治疗与常规根尖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2015年3月至2020年6月,选取医院收治的68例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进行追踪研究,基于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外科根尖手术治疗与显微外科根尖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有效率及根尖周指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有效率100.00%明显大于对照组85.29%(P<0.05)观察组手术后1月、3月、6月、12月的旧根尖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根尖手术治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旧根尖周指数,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常规外科根尖手术;显微外科根尖手术;手术有效率;旧根尖周指数慢性根尖周炎为常见口腔疾病,根管治疗是该病主要治疗方案[1]而长期被病原体和根管中存在的感染刺激,促使根尖周围组织有慢性炎症反应,如炎性肉芽组织形成以及牙槽骨破坏等,这一类根尖周炎被称作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2]临床认为,这一类患者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及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根尖外科手术。
随着材料和器械以及医生不断学习技术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显微手术目前不断应用于临床,相较于常规外科根尖手术,显微外科根尖手术可利用显微镜放大功能、照明功能改善手术视野,提升手术操作的精确性[3],且效果更佳显著本研究收治2015年3月至2020年6月的68例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显微外科根尖手术与常规根尖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为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5年3月至2020年6月,选取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收治的68例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进行追踪研究,基于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患者共34颗患牙,男20例,女1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1岁,均值(40.68±7.29)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3年,均值(1.65±0.53)年观察组34例患者共34颗患牙,男19例,女1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0岁,均值(40.41±7.36)岁;病程最短5月,最长3年,均值(1.77±0.56)年将上述资料纳入统计学,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1)患者入院后均拍摄X线片及锥形束CT检查,结果显示患牙均进行过根管治疗,且根管内充填物致密达根尖,有长期不愈合窦道及根尖周持续阴影,满足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的诊断标准;(2)根尖三分之一钙化;(3)前牙单牙发病;(4)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患牙侧骨板缺失;(2)存在严重的牙髓以及牙周病变;(3)存在严重器官衰竭或器质性疾病;(4)合并贫血以及凝血障碍等血液系统疾病1.2方法术前两组患者均进行牙常规影像学检查,给予浓度为0.2%的替硝唑含漱液漱口,常规消毒铺巾,患者仰卧,给予浓度为4%的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局麻对照组34例行常规外科根尖手术,常规进行切开、翻瓣与定位开窗操作,充分暴露患者的根尖病变部位,在直视下将炎症病变组织、肉芽组织彻底清除,呈45°角将根尖截除,球钻倒预备根管,根尖填充材料是iRoot BP Plus 修复材料,检查并清理骨窗,进行瓣膜复位、缝合,术后1周拆线观察组34例行显微外科根尖手术,常规进行开窗及翻瓣,在显微镜下观察患者的病变区域,涉及切口,前牙是矩形瓣、后牙是三角形瓣,将全厚皮瓣翻开若患者有窦道,则顺着破损部位进行开窗,并给予球钻去骨若患者无窦道,则结合患者的牙根长度数值定位患者的根尖病变部位,然后进行去骨操作,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在显微镜直视状态下,将炎症病变组织、肉芽组织一一清除,并将牙根尖切除3mm在显微口镜下详细观察患者的根尖切除断面,并给予亚甲基蓝染色,明确根管位置或可能存在的峡部位置,明确是否存在根裂现象,并应用在适宜角度下应用超声治疗仪制备洞型,洞深是3mm,将根管间峡部去除,给予iRoot BP Plus 修复材料进行根尖倒充填,检查并清理骨腔,常规复位患者瓣膜并进行缝合操作,术后1周拆线。
1.3观察指标1.3.1手术治疗效果在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在随访后评估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评估标准[4]如下,痊愈:患者经手术后,咀嚼功能优良,牙齿无松动,疼痛症状消失,X线片显示牙根尖部位的阴影全部消失好转:患者经手术后,咀嚼功能恢复,存在轻微咬合不适,疼痛症状偶尔出现,X线片显示牙根尖部位的阴影显著减少无效:患者经手术后,咀嚼功能、咬合不适、疼痛症状、X线片显示牙根尖部位的阴影无明显变化,或有病情加重与阴影扩大等不良现象1.3.2旧根尖周指数在手术前、手术后1月、手术后3月、手术后6月以及手术后12月进行旧根尖周指数[5]评估,若患者的硬骨板具有光滑边界、骨质显示正常、牙膜间隙均匀则为1分;骨小梁粗细不均匀、骨质有轻度紊乱、牙周膜增宽并显示不规则为2分;牙根面有一定程度吸收、骨小梁呈环状投射、骨质结构比较紊乱且呈重度、根尖周区有中度透射区增宽则为3分;牙根面吸收明显、骨小梁是网状或放射形态、根尖周区有明显透射区增宽则为4分;根尖孔处有吸收现象、骨小梁细、骨质结构异常紊乱、硬骨板无可见边界、根尖周区的透射区具有乱与大的特点则为5分1.4统计学方法将有效数据输入到SPSS 22.0软件中分析,手术治疗效果与旧根尖周指数分别进行X²检验、t检验,当P值<0.05时,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手术治疗效果评定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表1 两组手术治疗效果(n=34例,n/%)组别痊愈好转无效手术有效率观察组277034(100.00%)对照组1712529(85.29%)X²值---5.3968P值---0.02022.2旧根尖周指数评定观察组手术后1月、3月、6月、12月的旧根尖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二表2 两组旧根尖周指数(n=34例,x±s,分)组别手术前手术后1月手术后3月手术后6月手术后12月观察组3.56±0.971.98±0.341.40±0.321.12±0.200.97±0.15对照组3.49±0.962.69±0.501.95±0.391.58±0.251.34±0.16t值0.29916.84696.35718.37799.8371P值0.76580.00000.00000.00000.00003·讨论根管内长期感染或是病原体长期刺激感染,是促使慢性根尖周炎形成的主要原因患者患病后,有牙髓组织坏死、肉芽组织形成以及牙槽骨受损等多种病理特征伴随着患者疾病的逐步恶化,患者逐步发展至牙槽骨缺失或是牙齿丧失。
难治性根尖周炎则多因医源性损伤、根尖组织解剖复杂、根尖真性囊肿、微生物感染以及根尖异物反应等多种因素导致,治疗难度明显更高,经多次根管治疗,均无法有效控制并消除炎症反应,继而形成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6]这一类患者多存在根尖周脓肿以及骨质破坏等明显病理特征,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为有效控制病情,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临床主张为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有效清除病变组织,控制炎症水平近年来,常规根尖外科手术的效果已经不能让患者满意而显微外科技术却在飞速发展,并在口腔领域应用现今,显微外科手术已经在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中广泛应用,并获得大量口腔科医生的认可相较于常规外科手术,显微外科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操作,可充分利用放大以及照明等功能,让操作医师更好、更详细、更全面的观察患者根尖病变部位实际情况,提升手术操作精细度与安全性,继而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在显微镜下手术,可及时发现那些肉眼难以发现的根管细微裂纹以及轻微病变,手术操作更为方便,处理准确性更高,手术安全性更好显微镜下手术操作,还可进一步保证患者的洞窝清洁性,减少洞壁碎屑、根尖微裂的发生率[7]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有效率100.00%明显大于对照组85.29%,观察组手术后1月、3月、6月、12月的旧根尖周指数明显更低。
显微镜下操作可准确放大患者的病灶部位,明确病灶实际情况,了解病灶组织周围情况,提升手术操作准确性,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的损伤且该手术可有效规避盲目操作现象,可进一步提升手术操作准确度,所以手术效果更好;常规手术操作存在一定盲目性,所以术后更容易发生感染但显微外科手术可精确操作,在不影响正常组织的情况下,直入病灶部位,切除根尖,清除病灶组织,可最大程度上维护正常组织的健康水平,改善旧根尖周指数由上可知,显微根尖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参考文献:[1] 宋长钦,张锋娟. 显微根尖术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3):3476-3478[2] 王洪伟,王浩,王欣,等. 三氧化矿物凝聚体在显微根尖术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中的应用研究[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8,27(4):205-209[3] 栗洪师,刘彦,高原,等. 激光显微根尖手术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20,18(5):280-284 [4] 周皓琳,汪育娟,江义笛. 显微外科根尖手术在20例难治性根尖周炎中的疗效评价[J]贵州医药,2019,43(9):1386-1387[5] 赵媛,刘旭. MTA应用于显微根尖手术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4):50-52. [6] 米娜瓦尔·伊地力斯. 根尖刮治术与根尖切除联合根管倒充填术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7):56-58[7] 王宁,孙建平,牛兵. 显微根尖手术联合矿物三氧化聚合体倒充填治疗在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3):67-69民族:汉族 学历:本科 职称: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口腔内科学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