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江上渔者》教案6(可编辑).doc
56页2023年《江上渔者》教案 2023年《江上渔者》教案1(3083字)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小鱼都游到江里来了,它们身上还背着词语朋友呢!谁来读!(指名读,后齐读). 称赞范仲淹南来北往艰辛危险波涛汹涌酒楼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大诗人范仲淹曾写下《江上渔者》这首诗,谁还记得,试着背诵课件:《江上渔者》)我们一起来读读 3.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打开书52页,我们来继续学习《10.江上渔者》 4.看老师写课题,同学们拿出小手来书空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先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
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2、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4、齐读古诗 三、.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老师想请几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它的同学仔细听,看他们是不是字音读的正确,句子读的流利了。
2.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览教师接着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引学生接着读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把范仲淹听到的和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听到的用横线、看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 3.指导着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 读了这个句子你知道了些什么?(从肉嫩味鲜这个词知道了鲈鱼的味道太美了从南来北往知道了客人很多) 那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番怎样的景象?(酒楼里坐满了客人,他们都不停地称赞鲜美的鲈鱼)指名读句子,读出人们对鲈鱼的喜爱 4、鲈鱼是非常好吃的,这些客人大老远地来吃鲈鱼,不住地称赞鲈鱼的鲜美这时,范仲淹站起身来,向江面上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课文里的句子: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了江面上出现了怎样的情景?(江面上风浪很大,一只渔船在风浪里起伏)从哪里知道风浪很大?(从波涛汹涌这个词知道的)师画简笔画大波浪 师:江面上风急浪高,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一浪追着一浪,一浪赶着一浪,一浪比一浪高。
相机认读体会词卡:波涛汹涌 师出示一只渔船做动作师范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师边做动作边引读一会儿学生接着读被卷上浪尖,师边做动作边引读一会儿学生接着读又被打入浪谷此时,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何感受?(危险、害怕、紧张)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 指名两名学生反馈,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读得好,(出示课件: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只像树叶一样柔弱的小船被浪推着摇晃的情景)这时,师在哀怨的民乐声中用深沉而缓慢的语调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引到更深更远:在茫茫的江面上,渔民随时会遭强风暴雨的袭击;江面上波浪起伏,波涛汹涌,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都会有翻沉的危险,可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在风浪中捕鱼 全班合着音乐齐读这两句话 5、那么,看到眼前的情景他也怀着一颗悲悯之心,范仲淹又是怎么想得呢? 指名学生回答范仲淹想,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不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从这句话里你又知道了什么?(渔民捕鱼是多么辛苦和危险啊!)师:艰辛就是指的辛苦、艰苦。
想象渔民如何艰辛,如何危险 范仲淹和大家一样非常同情渔民,所以他想到引读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不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指导读好这一句 6、你们都是很有同情心的孩子范仲淹看到这样的情景也和你们一样,对渔民产生了同情,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江上渔者》 7、那么,同样到酒楼里吃鱼的客人,为什么只有范仲淹有这种感受呢?(因为范仲淹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心怀天下,同情劳动人民,同情人民的疾苦,所以他因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师生一起满怀情感诵读全诗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有感情,字也一定写得很美,让我们一起来写字吧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田字格中的四个字: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自己试着记一记 3、老师范写这四个字 4、生练字并提醒注意关键笔画的写法如:酒:左窄右宽,右边的一笔压着竖中线写 板书设计: 10、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南来北往 但爱鲈鱼美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波涛汹2023年《江上渔者》教案2(852字) 古诗二首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会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1.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2.从诗句的联系中,体会《江上渔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江上渔者》诗意,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3.学会根据诗句意思,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简介作者 (二)理解全诗 1.揭示诗题初识诗意 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1)忆上首古诗学习方法 (2)用上面学法导学前两句,想想“往来人”多指什么人? (3)自学后两句,想想“舟”上“出没风波里”的人,多指什么人 3.熟读全诗,体会感情 (1)读全诗想象,两种不同的人都在做什么?都是什么景象? (2)感情朗读这首诗,认真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练习背诵 (三)巩固练习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补充下面诗句,并写出所填字的意思 江上()_________________ ()鲈鱼美_______________ ()风波里_______________2023年《江上渔者》教案3(3600字)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培养通过诗句展开想象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背诵课文默写《舟夜书所见》 教学重点 1.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描绘的美丽景色 2.从诗句的联系中体会《江上渔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词句的理解浮现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导言:我国古代诗人留给我们无数光辉的诗篇许多诗在短短的几行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使人越读越有味道这里的两首古诗就是这样,每首诗虽然只有四行,却写出了很美的景,很深的情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舟夜书所见》 1.介绍诗的作用,《舟夜书所见》的作者是清代诗人查慎行他是浙江海宁人,早年从军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许多诗是通过行旅见闻来描写山川风物的 2.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加以理解理解“孤”、“簇” 3.检查朗读,同学们认真听,指出不足,给予纠正 二、加深理解 (一)理解题目的意思舟”是什么意思?(船)“书”又是什么意思?(写,记)“所见”呢?(见到的东西)谁所见到的东西?(作者)所以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记作者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
(二)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舟夜书所见》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古诗 (三)学生自学,然后汇报自己学懂的和不懂的词句 (四)理解字词,体会句意着重讲解学生不懂的词句 1.作者在夜间看见了什么?(看图) “月黑见渔灯” 月黑:就是没有月亮,一片漆黑 见:同“现”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 “孤光一点萤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萤:萤火虫 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天地一片漆黑,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是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2.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微微风簇浪” 簇:读cù,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 “散作满河星” 散:散开作:变作,变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讨论这是为什么? 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3.这些景物之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由“孤光一点萤”到“散作满河星”的景色变化。
由“静”到“动”的神奇画面 4.诗人所见到的景象给你什么感觉?(美) 5.怎么美?体会渔灯的变化 诗人观察仔细,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景色变化,而且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把他所见到的逼真地反映出来,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五)小结,这首诗,前两行写了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一盏渔灯那静态的美妙景象后两行写了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 三、指导朗读 这首诗是五言诗它的读法是“二、三停顿法”即前面两个字和后面三个字中间要有停顿,第三个字要读重些,声音拉长些、逗号、句号要有区别 (一)指导朗读,读出意境,读出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 (二)出示投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