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伯国家一夫多妻制之我见.doc
4页阿拉伯国家一夫多妻制之我见众所周知,阿拉伯国家承认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按常理来讲,很多人都会认为在这样的国度满街都是单身汉,而事实并非如此些许好奇,些许疑问,让我们在此慢慢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事出有因,了解阿拉伯国家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的来龙去脉以及其演变过程显得由关重要其实在海湾地区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普遍存在的一夫多妻制是一夫一妻制的一种补充最早的起因和动机其实是为了帮助那些由于丈夫战死沙场或是患病而死的生活无依无靠、颠沛流离的妇女找到新的归宿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阿拉伯半岛地处欧洲、亚洲和非洲的连接地带,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似乎注定了它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文明发展状态根据亨廷顿的文化冲突论来说,半岛地区是文明的繁盛地(三大天启宗教都起源并萌发于半岛地区),同时也是文明冲突的多发地因此,无论是出于捍卫宗教信仰的目的,还是为了争夺控制欧、亚、非大陆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半岛地区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战争对古贝多因人(阿拉伯人的祖先)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惨烈的战争免不了夺去很多男人的生命,使得他们的妻儿流离失所无依无靠,因此导致人口比例的严重失调,最高出现1比7的男女比例为了解决大量的寡妇以及孤儿的生活问题,伊斯兰教义逐渐形成一夫多妻制。
在伊斯兰经典《古兰经》第四章第三节中指出:“你们可以择取你们爱悦的女人,各娶两妻、三妻、四妻;如果你们恐怕不能公平地对待她们,那么,你们只可以各娶一妻,……这是更近于公平的但由此也不难看出,伊斯兰教本身提倡和鼓励“只各娶一妻”,也就是一夫一妻制既然在阿拉伯过度存在一夫多妻制度,自然就有很多人认为实行在这样的国家大多数的男人都娶不到老婆根据每个人都可以娶四个老婆的比例来推算,将近有70%的男人娶不到老婆,因此单身汉遍地而这一严重的失衡将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经济衰退等问题但实际情况并不非如此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实行一夫多妻制的国家里,能够娶两个老婆(或以上)的男人不超过30%,娶四个老婆的男人更不超过10%事实是男女比例(婚姻方面)并没有失衡,更没有出现的大量的单身汉经过分析和研究,原因总结如下:第一、在一些阿拉伯国家,由于过去连年战乱,女性比例大大超过了男性近几十年,虽然战乱减少,但伴随着日益增长的石油资源收入,出现大量外国新娘涌入现象所以这些阿拉伯国家并没有出现我们想象的有很多单身汉娶不到老婆的情况而另有一些阿拉伯国家或部落,由于劳累过度、饥饿或生活条件极差,男性较女性劳动强度大或耐饥程度弱,造成男性早衰和早亡。
这部分国家或者部落的所谓的一夫多妻现象,实际上是在父、叔或兄弟死亡后,将父妻或叔妻或弟妻纳为自己的妻子所以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男女比例确实失调,但却是女人远远多于男人第二、财富和地位是一夫多妻的重要因素在阿拉伯国家,只有拥有一定数量的财富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才能一夫多妻举例来说:对于阿拉伯年轻人来说,结婚所要面临的最大困难莫过于支付聘礼了由于正式婚礼大多在高级酒店里操办,婚礼仪式费用普遍较高此外,结婚还需要买房、添置家具电器等如此计算下来,结婚费用少则3、4万美元,多则8、9万美元因此,相当多的青年只能望“婚”兴叹,不少人不得不找两份工作,节衣缩食一些埃及、苏丹、也门、约旦等国青年往往到海湾国家去找工作,奋斗到30多岁,再回国结婚在沙特阿拉伯,有些女方家长要的聘礼高达20万里亚尔(约合5.4万美元)高昂聘礼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老姑娘的不断增多在2100万沙特人中,有150万年龄超过30岁的女子尚未出嫁年龄在30岁以下的8.5万科威特妇女中,有3万多还未嫁出在其他阿拉伯国家,闺中待嫁在成年女性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卡塔尔、巴林、阿联酋三国为35%,也门、利比亚占30%,苏丹、索马里为20%,阿曼、摩洛哥为10%;比例最大的是伊拉克,高达58%。
第三、一夫一妻制在阿拉伯社会是得到广泛认可的更有突尼斯率先在阿拉伯国家实行了一夫一妻制,而且鼓励少育,对于不超过4个子女的家庭免征所得税摩洛哥虽然依然存在一夫多妻制,但也受到新法律的限制过去,只要丈夫连道三声“塔拉格”(休妻),妻子就被遗弃而新法律规定,女方可要求丈夫承诺不再另娶作为结婚的前提条件同时还规定,离婚要经双方同意在埃及,一夫多妻家庭的比例仅为千分之几埃及人口统计中心早先的一项统计表明:娶2个妻子的埃及男子只占总人数的1%,娶4个妻子的只占0.03%;第四、学历越高、文化修养越好的人,娶多个妻子的现象就越少据统计,在埃及拥有博士头衔而娶多个女子为妻的总共只有几十人另据一份统计报告,正式登记多妻的,在埃及的比例约占总人口的4%;海湾国家比例高些,也不过8%左右我们不难看出,一夫多妻制并非是阿拉伯世界的主流婚姻形式,一夫一妻才是政府所提倡、民间所认可的婚姻形式,所以说一夫一妻的盛行更是保障了男女比例的平衡,从而减少了单身汉的增加事实胜于雄辩,其实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阿拉伯的单身汉满大街都是,而恰恰相反的是由于聘礼、政府政策等因素反而出现了很多“单身女”对男性来讲,女子不是“求大于供”,而是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