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科技成就百年梦想理工科技论文.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06595286
  • 上传时间:2022-06-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科技成就百年梦想_理工科技论文   六十年一个甲子水利部长江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简称长科院)为长江水利科技事业锐意创新、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已经风雨兼程走过了60个春秋  长科院为长江而生1951年,新中国百废待兴,长江水利的规划与治理进入了共和国领袖们的视野长江水利事业需要科技的支撑,刚刚成立不久的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江委,一度改名为国务院长江规划办公室),派出一批年轻科技骨干,在东湖珞珈山武汉大学提供的场地,成立了第一个直接为长江委服务的土水工实验室这就是今天长科院的前身其间,先是由研究室扩建为研究所,后又由所发展为院,并且几经更名  2008年,具有中华民族复兴标志性意义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最终建成长江委是三峡工程设计总成单位,全面负责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科研、水文、水土、环保等方面工作长科院是长江委的主要科研依托单位,直接为长江委的设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60年来,长科院致力于长江治理和水利水电开发的科学研究,先后为荆江分洪、汉江分洪、丹江口、葛洲坝、万安、隔河沿、三峡、南水北调、水布亚等200多个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

        随着长江上一个又一个大型水利工程的建成,我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羡的辉煌成就,作为重要科技支撑的水利科技事业,也登上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创新的高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水利科技事业十分薄弱,”长科院院长郭熙灵说,“经过60年的发展,可以说,现在的建坝技术和水利科技,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荆江大堤到葛洲坝:为三峡工程练兵    “从荆江分洪开始,到修建葛洲坝,在三峡大坝动工之前,长江流域已修建了多个大型水利工程,都是为了要修三峡大坝,为三峡练兵今年已经84岁的长科院老院长陈济生回忆说  长江上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就是荆江分洪工程  常言道,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河段面对着的是广袤的江汉平原由于长期泥沙淤积,河床高出,荆江两岸百姓头上顶着的是一条千里悬河每年汛期,荆江防洪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  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确保荆江两岸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中央政府决定在长江上修建第一座大型分蓄洪工程——荆江分洪工程(北闸)长江委的科技人员从此开始了土工、水工、河工、泥沙、材料等专业的科学试验研究长科院也因此应运而生  作为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开展水工、河工模型试验是最基础的技术手段。

        模型试验就是仿照原体实物,根据相似原理,按照一定比例将原型缩制成模型进行试验研究其中,水工模型研究水流运动现象和规律,河工模型则主要研究河道形态和水流泥沙运动特征  从1951年到1954年,长科院人在武汉市汉口北角的九万方,建起了多个荆江分洪整体模型和断面模型,开始无数次的科学实验,为解决荆江工程的软土沉降、堤基渗流、闸址选定等大量关键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新中国在长江上快速建成第一个大型分洪闸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4年,荆江工程即将竣工当时的水利部负责人问第一任长江委主任林一山,荆江大堤会不会垮?林一山回答:不会因为在实验基地,荆江试验模型已经垮塌了无数次!事实上,分洪工程建成不久,就经受住了1954年特大洪水的考验  葛洲坝工程是长科院在研究三峡工程的过程中提出的,位于三峡坝址三斗坪下游40公里处当时提出修建此坝的目的是作为三峡大坝的库容与通航的反调节工程  由于三峡工程长期以来一直处在争议之中,基于经济建设的需要,上世纪60年代末,有关部门提出在修建三峡大坝之前先上葛洲坝  1970年12月,毛泽东主席批示:“赞成修建此坝受此鼓舞,长科院在武汉和宜昌分别建立了多座特大型河工、水工物理实体模型,围绕葛洲坝工程的泥沙淤积、河流走势、坝基与通航等大量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案,对大坝船闸、泄洪消能、大江截流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攻克了许多关键技术难题,为大坝设计、勘测、施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1981年年初,葛洲坝实现大江截流1988年,葛洲坝建成  1985年,长科院作为主要参与科研单位之一的“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及其水电机组”大型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由于葛洲坝工程的泥沙淤积、泄洪消能、大型船闸等问题都与后来的三峡工程相似,大量科研成果在葛洲坝的成功运用和经受检验,为若干年后三峡枢纽工程的成功兴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峡工程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  20世纪初,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首次提出在长江上游兴建三峡大坝的初步设想;  1953年,毛泽东在长江游轮上6次召见林一山,听取长江水利发展规划和兴建三峡工程有关情况的汇报,提出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构想;  从那时起,受毛泽东委托,周恩来总理或亲临考察,或听取汇报、开会研究,对于三峡问题每年都要多次过问  众所周知,三峡工程是一个世界性的巨大工程,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难题从命题提出的时候起,围绕能不能上、早上晚上的论证与争论,由来已久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兴建三峡工程,在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三峡先后开展过1953、1958、80年代、90年代几次全国性的大论证。

      在长江委的领导下,长科院作为三峡工程的主要科研单位,直接参与了这些大论证、大协作,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科学实验和反复的论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峡坝址最初并不是现在的三斗坪20世纪初,美国胡佛大坝的设计者、美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师萨凡奇,曾亲自到三峡考察,选定南津关为三峡大坝的建坝地址  杨贤溢,曾任长科院副院长10多年,后调任长江委副主任、总工程师1955年10月,他参加了有苏联专家参加的水利部长江考察团,围绕大坝选址对长江干流和支流,进行了为期70天的考察中苏专家围绕选址在南津关、三斗坪还是其他地方,争论激烈大量的实地地质考察和科学实验证明,三斗坪具有建造世界性大型水利工程的一切有利条件,最终得到中央的确认  河流泥沙是直接影响水库大坝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长江委的领导下,长科院开展三峡库区泥沙模型试验研究,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经过数百个水工、河工模型无数次模拟试验和数学计算分析,发现了库区泥沙淤积及其输移的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静水通航,动水冲沙”(即“蓄清排浑”)科学方案根据长科院等有关单位的共同研究和实验确认,三峡水库在建成100年之后,水库冲淤可基本达到平衡,水库仍可保留有91.5%的防洪库容和86%的兴利库容,可保证三峡大坝长期运行。

        在长江上实现大江截流是三峡工程的最大挑战之一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时,龙口流量、水深和抛投土石量都大大超出了此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库其中难中之难是如何应对截留龙口的大水深、大流量长科院开展的“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设计施工”技术攻关,提出和论证了使用“预平抛垫底、使江水变浅”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方案,预报了截留过程中的不同流量、落差、流速等重要参数,为最终实现大江截流提供了科学依据大江及明渠截留工程被列当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项目成果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多项省部级奖励  二期围堰是三峡建设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其技术难度在中外围堰史上都是罕见的包成刚老院长至今还清楚记得,长科院作为主要试验和设计单位的这项工程,在1998年大洪水期间经受了异常严峻的考验事后,两院院士潘家铮专门撰文给予高度评价   在三期围堰爆破拆除过程中, 长科院创造性地提出了“建拆结合、预置药室、定向倾倒”的爆破方案2006年6月6日,碾压混凝土三期围堰被成功爆破,此爆被称为“天下第一爆”,是我国工程爆破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长江委的直接领导下,长科院联合其他兄弟部门和单位,就三峡工程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涉及到的重大技术问题包括泥沙淤积、泄洪消能、施工导截流、高坝坝基与高边坡稳定、材料结构等诸多方面据不完全统计,长科院为三峡工程共完成各类科研成果报告近3000份,20多项科技成果达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南水北调:“北方从南方借点水”    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为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是必要的,要在科学比选、周密计划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2002年12月27日,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这一世纪工程从提出到动工,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岁月,凝聚了中国领导人和亿万中国人的憧憬和期望  与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一样,南水北调工程同样源于新中国初期毛泽东的战略构想据记载,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曾对当时的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来是可以的3天后,他又问林一山:“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借点水给北方?这件事你想过没有?”会谈中林一山向毛泽东提出了从丹江口调水的初步设想。

        从20世纪50年代起,南水北调的规划设计就是长江委的一项重要工作,长科院自始至终参与这项重大工程的前期科研从90年代起,配合有关部门,在工程的规划、可行性研究、丹江口大坝加高以及穿黄工程做了大量工作  南水北调工程河道与沿线沟渠河道交叉处,一般采取立交方式通过其中立交方式最有名的,莫过于穿黄工程从黄河南,河南省荥阳县王村乡王村化肥厂南,到黄河北,温县南张羌乡陈家沟村西,总长19.3公里如何通过?  规划当时主要有3种方案:从黄河上面架桥通过,与黄河平面交叉通过,从黄河河床底下挖隧道通过由长科院提出的隧道方案被最终采纳  膨胀土是一种特殊土质,遇水膨胀、失水收缩,“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是工程施工中的世界性难题南水北调工程在湖北、河南境内遭遇这只“拦路虎”长科院受水利部和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委托,组织强大专家课题组,经过历时5年的艰辛探索,一举驯服这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拦路虎  1994年至1999年5年间,长科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科研课题357项,重大课题77项,提交的科研成果和建议均被采纳,受到有关部门和业主的高度评价  60年来,长科院针对长江治理开发中的突出问题,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重点科研项目等多类项目,并为三峡、葛洲坝、南水北调等众多水利工程及长江干支流河道治理提供了8000余份科研成果,有近100项研究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或领先水平,有400余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为长江的治理开发、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跨流域重大工程建设以及水利学科的理论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