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症儿童认知训练考试资料.doc
86页1, 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2, 自然认知:即认知自然界各种现象、事物和他们之间关系的认知,包括对数的认知,对时间、空间、因果关系的认知,对类别、序列关系的认知3, 社会认知:包括对人、对人与人的关系及制约关系的准则、道德规范的认知4, 信息加工能力:对信息的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包括知觉、注意、记忆、问题解决、元认知等5, 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图式(schema)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是认识的功能结构;动作也不是仅指行为的动作,它包括思维等认知的动作,如运算等6, 同化:本来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指的是有机体把环境成分整合到自己的原有结构中去的过程,如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通过消化而把营养物变为机体本身的一个部分7, 顺应:指个体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的过程8, 测量概念:教授孤独症儿童认识大小、长短、粗细、轻重、远近、快慢等概念的教具9, 数:即对事物数量关系进行抽象化10, 运算:若干个客体(数群)加减等数量变化的关系11, 因果关系:指一种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本质的内在联系二,简答题1,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特点(一)孤独症儿童的一般认知特点1.孤独症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关注细节而非整体。
2.孤独症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孤立的 3.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缺乏迁移性,拒绝变化 4.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具有选择性二)孤独症儿童认知模式特征1.认知模式各水平的功能发展不健全2.储存信息的功能优于加工信息的功3.孤独症儿童的认知模式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 孤独症儿童由于难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动机、需要等,严重阻碍了他们对信息的提取,这些对孤独症儿童的信息加工结果产生了高于常人水平的干扰作用2, 孤独症儿童认知训练的内容(一)自然认知即对物理世界的认知,认知自然界各种现象、事物和他们之间关系的认知,包括对数的认知,对时间、空间、因果关系的认知,对类别、序列关系的认知具体内容:数、运算、分类、排序、空间、测量、时间、速度、因果、言语、阅读二)社会认知包括对人、对人与人的关系及制约关系的准则、道德规范的认知具体内容:对人和物的区分、对他人的认知、自我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道德认知、情绪认知、心理理论三)信息加工能力对信息的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包括知觉、注意、记忆、问题解决、元认知等具体内容:知觉、注意、记忆、问题解决、元认知元认知:认识自己的思维过程(四)自控能力有意识的抑制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需求。
具体内容:自我控制、延迟满足、抗拒诱惑自我控制:按照成人的要求行为,饭前洗手,别人的玩具不能抢过来玩抗拒诱惑和延迟满足:现在要能得到1颗糖果,如果能等2个小时,则能得到2颗糖果(五)读写能力是认知训练的基础具体内容:阅读、写字读:识字、理解、表达、复述、归纳、延伸等例如:乌鸦的肉被狐狸叼走之后写:手的精细运动、握笔、运笔书面语写作3, 孤独症儿童认知训练的一般方法(一)途径1.课程学习:语文、数学、写字、阅读、生活、美术、体育等课程2.游戏:官能游戏:是一种重复的肌体运动器官的动作活动,可以使用物品或不使用物品如来回走、跑、转悠,或拿着一个玩具从一头走到另一头,玩橡皮泥等建构游戏或功能游戏:搭积木、画画、开玩具汽车等假装游戏:扮演角色,过家家等三类游戏表现出儿童相应的认知发展水平但根据游戏中表现出的社会性可以分为社会性游戏、非社会性游戏上述三类游戏中,产生了合作、分享行为则被界定为社会性游戏社会性游戏和非社会性游戏都对儿童的发展有益3.生活中的指导学习:参与生活,丰富认知经验,在生活中直接进行指导4.科学活动:设计科学活动,如测量、守恒等方面的活动可以以游戏形式开展,特别是社会认知的训练。
二)方式集体教学个别指导成人的生活引导(三)孤独症儿童认知能力的综合训练在训练内容上,以具体课题为导向,综合自然认知、社会认知的各方面内容,全面提高孤独症儿童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在训练方法上,开展主题活动训练,结合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注重生活中认知经验的积累4, 数概念的教学内容数概念的发展趋势从模糊的数概念,到掌握数概念的含义,认识数序和数的组成各个(一)理解数的含义即对事物数量关系进行抽象化儿童对数概念的认识来源于计数活动数概念教学活动设计的程序:一般规律:从口头数数到按物计数,再到说出总数,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完成数概念的抽象化过程最后是按数取物,是数概念的再次具体化,是从一般回到个别的过程方面相辅相成,同步教学1.口头数数3岁幼儿能口头数10以内的数不要求一定理解数的含义特点:只会从1开始数,不会倒数或任意数,会漏数或重复数,进位时易出现错误数数时易受干扰家长教后一般都能掌握2.按物计数要求手口协调一致,但儿童易发生手口不一致的情形,易漏数或重复数能按物计数证明儿童能理解数的实际含义初期教幼儿点数时要注意:最开始选用于点数的对象要从大的,直线分布的,可用手拨动的,静止状态的慢慢过渡到较小的,不规则排列的,不可用手拨动的,动态变化的对象。
3.说出总数出现数群的概念,形成最初的数概念易将所数到的数的下一个数说出总数教学时在按物点数之后要求儿童说出总数 4岁儿童已能教其10以内的说出总数练习4.按数取物即对数概念的应用,要求按照一定的数目拿出同样多的物品4岁儿童已能教其5以内的按数取物练习(二)认识数序对数序的认识指懂得一个数相对于其他数来说所处的顺序位置儿童对序数的认识落后于对基数的认识,因为序数具有相对固定性和相对可变性,它与儿童的序列能力有关前期的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活动能为他们形成数列概念打下基础3岁时能认识3以内的数序,但分不清楚序数和基数的差别,6岁时,对序数和基数的认知水平相同在数概念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儿童对序数的理解,多问一些最高、最快、最早的是谁,其次是谁,下一个又是谁这类问题,让儿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的涵义三)认识数的组成包括数的分解与数的组合当儿童学会按数取物时,实际已理解数是有若干个1组成的以此由认识较小的数扩展到较大的数,也知道后一个数是前一个加上1组成的教学时需采用具体形象化的教具,如各类物体的卡片形式多样,如用实物演示,结构图教学,儿歌教学,玩猜一猜的游戏(老师有5颗豆子,分两只手拿着,右手有1颗,那猜猜左手有多少颗。
为什么?),口头练习等四)数字的形与书写从描红开始5, 空间概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空间:一维空间(长度)、二维空间(面积)、三维空间(体积)儿童空间认知的发展是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螺旋式上升而发展的儿童空间认知的发展是儿童智慧发展的基本成分之一,是掌握各种科学知识的基础,促进其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一)空间知觉: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概念(二)几何概念: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概念(三)空间表征和空间推理能力(一)空间知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形状:3岁前:教儿童辨认熟悉的物体,认识圆形和正方形、三角形,将正方形分解成三角形4岁:教儿童认识长方形、菱形、梯形、椭圆形,将长方形、梯形等分解成不同组合5-6岁:教儿童认识圆柱体、立方体、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平行四边形,尝试将各种物品进行分解大小:是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基础3岁前:理解事物的大小属性玩“大套小” 、七巧板等游戏4岁:教儿童比较有多大,理解一维、二维、三维空间的大小概念如让儿童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宽窄、面积、容积等不同物体的大小距离:3-4岁:指导儿童观察景物图,理解前后、远近的相对关系方位:3岁:辨认上下方位4岁:辨认前后方位5-7岁:辨认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7-9岁:辨认对面人的左右方位,初步掌握方位的相对性9-11岁:灵活的、概括的掌握左右概念,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发展可采用视觉材料促进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二)几何概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3岁:分辨封闭和开放图形,模仿画简单封闭图形和开放图形认识图形的内外关系6-7岁:教儿童理解长度的守恒皮亚杰长度守恒实验7-10岁:引导儿童进行空间定位,理解面积守恒皮亚杰“农场母牛吃草”实验做面积等分的练习,如切苹果、分解几何图形10-12岁:理解容积守恒皮亚杰的液量守恒实验、胶泥变形实验空间传递性推理:3-4岁:初步的三项系列的传递性推理(由A>B,B > C,推理出A > C)先发展上下空间传递推理能力,后发展前后空间传递推理能力注意事项:丰富视觉、触觉等刺激信息,鼓励儿童多动手操作开展促进空间概念发展的游戏或活动,引导儿童进行空间的想象,通过心理行走、心理旋转等练习提升空间表征和推理能力生活中多采用空间词汇,把空间概念的发展和认知教学充分结合起来6,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一、 人类心理机能的特征(人类认知的特质)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人类与动物共有(存有个别差异),不受文化影响功能:感觉、反应式专注、联想式记忆、知觉动能智慧等。
高级心理机能人类独有有意义的、经过社会化、内化的行为功能:知觉、集中的注意力、有意义的记忆与逻辑思考等高级心理机能的特征有意的行为,即“受人的意志监控”的行为无意的行为:其他同学说话时,无法听到老师讲述有意的行为:专注聆听老师上课而排除干扰声音高级心理机能的特征2.内化(internalization)的行为很难直接观察内化是内在知觉及自我规范逐渐形成的过程例如:大脑计算物品价格的行为内化需要借助符号为中介3.以低级心理机能为基础进入高级水平后,较低水平的心理机能会逐渐变少例如:成人多以“文字”高级心理机能的特征4.形成过程由人与人共享经验到个人经验儿童的高级心理机能可由协助者(成人或能干的同伴)之间的共有经验---儿童利用文化中的基本工具(如语言)进行转换---独立运作他人调整(other-regulated)到自我调整(self-regulated)的历程帮助记忆,少用“知觉”或“意象”影响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因素低级心理机能语言环境(听、说、读、写的机会)社会情境(学校教育、学生成长的文化、学校文化…等)工具的使用,导致人类社会产生特有的语言和符号社会文化知识经验的形成,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制约,摆脱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
二、 社会环境是影响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人际互动“人际互动”指成人与儿童在活动中的立即性互动心理发展是社会互动与人际分享的过程结构制度层次家庭和学校社会文化层次此层次涵盖全社会的种种特征,如:语言、数字系统和科技的使用过去的文化历史影响后代的思考方式三、 言语与认知发展关系密切为什么言语(speech)对儿童学习很重要?言语的功能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行抽象的思考促进其他工具的习得创造各种策略来精通各种心理机能儿童言语的特性自言自语(private speech):儿童对自己说的语言工作越复杂,自言自语越多自言自语出现频率最高为3-5岁,内化约3岁产生为什么言语(speech)对儿童学习很重要?言语和思维的关系Vygotsky以“单位”代替“要素”来分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思维的基本单位:词义(word meaning)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