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腺教学提纲.ppt
34页三种腺泡的结构特点胰腺外分泌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肝小叶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名词解释:胰岛、门管区、胆小管、窦周隙掌握的内容消 化 腺 Digestive gland15分泌消化液,化学消化内分泌功能一、概述1消化腺的分类小消化腺 消化管壁内(胃腺、肠腺等)大消化腺 独立器官 (大唾液腺 胰腺 肝)2 大消化腺的结构实质性器官实质:腺泡、导管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3 大消化腺的功能混合性腺泡上皮性管道 反复分支 起始部与腺泡相连1腺泡(acinus)分泌部2导管(duct)排泄部 闰管 纹状管 小叶间导管 总导管组成分类单层立方或锥体形腺细胞基膜肌上皮细胞扁平 帮助排出分泌物浆液性腺泡黏液性腺泡Fig 浆液性腺泡(serous acinus) 黏液性腺泡(mucous acinus)组成浆液性腺细胞黏液性腺细胞L M立方形,胞质顶部嗜酸性,底部强嗜碱性核圆形,位于基底部锥体形,胞质泡沫状核扁圆,基底部E MRER、游离核糖体丰富 核下区大量酶原颗粒 顶部胞质高尔基复合体粗大的黏原颗粒 顶部胞质功能分泌物稀薄、唾液淀粉酶较多分泌物较粘稠,不含消化酶 混合性腺泡(mixed acinus) 黏液性腺细胞+浆液性腺细胞浆液性腺细胞在黏液性腺泡底部形成半月状结构,称浆半月(serous demilune) 闰管(intercalated duct) 与腺泡相连,管径最细,管壁由单层立方或单层扁平上皮构成 功 能 分泌:保钠排钾,转运水分,调节唾液量和电解质的含量;保护蛋白 小叶间导管和总导管 小叶间结缔组织内管壁 假复层柱状上皮总导管开口处 复层扁平上皮FigFig 纹状管(striated duct) 又称分泌管(secretory duct) L M 单层高柱状上皮, 核椭圆,位于顶部,胞质嗜酸性,基部有纵纹E M 基底部 质膜内褶 纵行线粒体腮 腺 parotid glandv 分泌物含大量唾液淀粉酶 v纯浆液性腺,闰管长,纹状管短下颌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混合性腺,浆液性腺泡多,黏液性和混合性腺泡少&闰管短,纹状管长&分泌物含唾液淀粉酶和黏液舌 下 腺sublingual glandv为混合性腺,以黏液性腺泡、混合性腺泡为主v无闰管,纹状管短v分泌物以黏液为主。
三种唾液腺的结构特点的比较浆液性腺泡黏液性腺泡混合性腺泡闰管纹状管分泌物腮 腺+淀粉酶下颌下腺+淀粉酶 黏液舌下腺+黏液+唾液来源: 大唾液腺(95%)和小唾液腺成分: 水分(99) 唾液淀粉酶 溶菌酶,IgA 多种生物活性多肽 (生长与分化因子、内环境稳定因子)腺实质外分泌部内分泌部 Fig三、胰腺(pancreas)外分泌部内分泌部被膜 小叶占大部分 消化腺 分泌胰液(消化酶) 排入十二指肠 化学性消化 散在分布 内分泌细胞团(胰岛) 分泌激素 进入血液 参与糖代谢的调节 浆液性腺细胞 无肌上皮细胞1 1腺腺 泡泡浆液性复管泡状腺 腺泡导管泡心细胞 腺泡腔 扁平或矮立方(一)外分泌部(一)外分泌部酶原颗粒(1 1)腺泡细胞)腺泡细胞LM:锥形 核圆形 位于基底部胞质 基底部强嗜碱性 顶部染色浅 EM:基底部丰富粗面内质网 Golgi复合体,线粒体发达顶 部核圆形或卵圆形(2 2)泡心细胞)泡心细胞腺泡腔内体积小 扁平或立方形 胞质少 淡染 细胞器不发达闰管上皮细胞闰管泡心细胞2 2导导 管管 闰管较长,无纹状管 闰管 小叶内导管 小叶间导管 主导管(胰管) 单层扁平 单层立方 单层柱状 单层高柱状主导管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 12 L/d 无色无味的碱性液体 大量的HCO3- 导管上皮分泌 能中和胃酸 消化酶: 胰淀粉酶 胰脂肪酶 DNA酶 RNA酶 消化酶原: 胰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原 肠致活酶激活 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酶分泌,交感神经兴奋使分泌减少 消化管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某些激素也参与对胰腺分泌的调节3. 3. 胰胰 液液 A细胞 B细胞 D细胞 PP细胞pancreas islet分布: 大小不一 数个细胞或数百个细胞 HE染色浅 团或索状 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偶见单个细胞分布于导管或者腺泡上皮内结构:内分泌细胞团 散在分布于外分泌部 尤以胰尾多见(二)内分泌部胰岛 最大的腺体,肝细胞分泌胆汁,参与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四、肝(liver) 肝门处的结缔组织随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的分支伸入肝实质,将实质分隔成许多肝小叶 (hepatic lobule)小叶间各种管道聚集处为门管区胆小管 相邻肝细胞膜局部凹陷形成,相互连接成胆小管网(一)肝小叶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多角棱柱体中央静脉中央静脉四周结构放射状排列轴心肝板肝板肝索肝板网 相邻肝板分支相互吻合血窦网 肝板之间胆小管胆小管窦周隙 血窦壁与肝细胞之间界板 周边的环形肝板肝血窦肝血窦窦周隙窦周隙肝 小 叶v 中央有中央静脉v 肝板和肝血窦呈放射状排列v 肝细胞单行排列成肝板v 断面呈索状,称肝索v 周边的环形肝板嗜酸性较强,称界板v 肝板之间为肝血窦,血窦经肝板上的孔互相通连v 肝细胞相邻面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胆小管 肝小叶轴心, 管壁 内皮细胞和少量结缔组织,有肝血窦开口 中央静脉的血液汇入小叶下静脉 L M 体积较大,呈多面体形, 胞质嗜酸性,染色深,可见嗜碱性颗粒核12个,圆形,着色浅,核仁清楚多倍体核肝细胞数量很多E M 有三个功能面:血窦面,肝细胞面和胆小管面细胞器丰富,糖原 脂滴 功能 分泌胆汁、合成多种血浆蛋白、解毒、储存糖原发达的微绒毛 多种连接(central vein)(hepatocyte)1 1中央静脉中央静脉2肝细胞肝细胞的细胞器线粒体 肝细胞的线粒体丰富,呈长杆状,为细胞的功能活动提供能量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 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能量基地滑面内质网 含有与细胞内多种物质的代谢有关的酶系,合成胆汁高尔基复合体 参与肝细胞的分泌活动,与细胞内合成的各种蛋白质的分泌有关,与胆汁分泌有关溶酶体 对肝细胞结构更新及正常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过氧化物酶体(微体) 含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可消除过氧化氢对肝细 胞的毒害作用内含物 包括糖原、脂滴和色素等蛋白质装配机器(hepatic sinusoid) 腔大 不规则,窦壁为一层有孔内皮细胞,细胞间隙大。
腔内有肝巨噬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内皮细胞( hepatic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 hepatic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 细胞扁而薄, 无基膜, 不含核的部分有窗孔,孔上无隔膜功能 参与物质交换肝巨噬细胞肝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细胞表面伸出伪足和微绒毛功能 处理和传递抗原,参与免疫应答大颗粒淋巴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 (LGLLGL)NK细胞功能:抵御病毒感染、防止肝肿瘤及其他肿瘤的肝内转移3 3肝血窦肝血窦(Kupffer 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吞饮能力 肝纤维化 慢性肝病时,贮脂细胞异常增生,成纤维细胞转化,合成和分泌大量胶原,导致肝纤维增生性病变(perisinusoidal space) Disse 间隙部 位 血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之间,约0.4m 肝细胞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成 分 充满血浆,肝细胞的微绒毛伸入其中,散在的网状纤维 贮脂细胞贮脂细胞贮脂细胞 Ito cell Ito cell(fat-storing cell)结构:形态不规则,有突起,HE染色不易分辨,电镜下可见大量脂滴功能: 参与Vit A的代谢,储存脂肪4.4.窦周隙窦周隙 胆道阻塞,胆道内压增大,使胆小管的结构破坏,胆汁进入窦周隙(bile canaliculi)相邻肝细胞膜局部凹陷成槽,相互对接形成微细管道HE染色不易分辨,银染法可以显示EM:管壁是肝细胞膜,有微绒毛伸入管腔相邻肝细胞膜被连接复合体封闭,防止胆汁由细胞间隙渗入窦周隙胆汁由肝细胞合成,分泌至胆小管5胆小管黄疸形成黄疸形成肝细胞变性、坏死 小叶间胆管肝管的分支,管壁为单层立方或者低柱状上皮(二)门管区portal area 位于相邻肝小叶之间 三角形或不规则的结缔组织小区 小叶间动脉肝动脉的分支,腔小,管壁相对较厚,内皮外有环形平滑肌 小叶间静脉门静脉的分支,壁薄,腔大不规则每个小叶周围有34个门管区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的断面 营养血管 供血量占1/4。
为肝脏的功能活动提供氧(四)肝内的血液循环 肝脏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门静脉门静脉 功能血管 供血量占3/4胃肠道来源的静脉血,输入肝内进行代谢和转化肝动脉肝动脉肝血窦中是动、静脉混合血,由小叶周边流向中央,汇入中央静脉 (三)肝内胆汁排出途径 胆小管肝板闰管(Hering管)小叶边缘小叶间胆管门管区肝管肝门门静脉小叶间静脉终末门微静脉肝动脉小叶间动脉终末肝微动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五、胆囊(gall bladder) 胆囊分底、体、颈三部,颈部连胆囊管 胆囊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 粘膜有发达的皱襞,胆囊收缩排空时,高大而分支;充盈时,减少变矮皱壁之间的上皮常向固有层内延伸,形成粘膜窦,可分泌粘液1黏膜 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薄层结缔组织2肌层 平滑肌,肌层较薄,肌纤维排列不规则,有环行、斜行、纵行等 3外膜 外膜较厚,大部份为浆膜,少部分为纤维膜 功能 储存和浓缩胆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