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格致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9页2020-2021学年上海市格致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秦代始创传国玉玺东汉学者蔡邕说:“玺者,印也印者,信也东晋皇帝南渡时,几代皇帝没有传国玉玺,被嘲讽为“白板天子”这反映出( )A.秦代传国玉玺的价值贵重 B.君权神授的观念深入人心C.宗法观念强调嫡长子继承 D.儒家的正统观念影响深远参考答案:D根据材料“印者,信也”强调的不是传国玉玺本身的价值,而是它的功用,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故B项错误;宗法制,突出血缘纽带,而材料并未涉及血缘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印者,信也”、“皇帝没有传国玉玺,被嘲讽为‘白板天子’”等可知,与儒家“正名”、“名正言顺”等思想相符,故D项正确2. 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据此观点要理解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我们应关注( )A.文艺复兴 B.法国革命C.工业革命 D.宗教改革参考答案: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可知,要理解《自由引导人民》应关注创作它的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由引导人民》反映的是法国“七月革命”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3. 就史料分类而言,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 ) A.《史记》 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 C.商朝卜辞 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参考答案:C4. 胡适说:“新思潮的精神是一种批判的态度新思潮的手段是研究问题和输入学理……新思潮对于旧文化的态度,在消极一面是反对盲从,是反对调和;在积极一面是用科学的方法做整理的功夫据此,你认为胡适宣扬新思潮的目的是 A.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B.打倒孔家店 C.学习西方文化,抵制外来侵略 D.师夷长技以自强参考答案:A5.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与商品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下列现象符合以上表述的是( ) A、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了《航海条例》B、鸦片战争后,“值百抽五”关税税则的逐步形成C、《南京条约》附件关于最惠国待遇的规定D、拿破仑三世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参考答案: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是在打击荷兰的海上势力,不符合自由主义原则,排除A;“值百抽五”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不符合自由主义,排除B;《南京条约》附件关于最惠国待遇是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不符合题意,排除C;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拿破仑三世废除关税保护政策符合自由主义原则,促进世界市场在19世纪70年代初步形成,故D正确6. 在三年内战结束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这里的“拐杖”是指 A.没收地主土地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D.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参考答案:B7.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
’”这段话较为突出地反映了A.基督神学的内在理念 B.人文主义的哲学主张 C.启蒙思想的理性精神 D.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参考答案:B8. 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皇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A.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旨意 B.因满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C.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 D.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参考答案:A从材料信息“遵旨”“ 详达朕意”可知张廷玉获此殊荣主要是因为写上谕时能严格遵守皇帝旨意,答案为A9.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参考答案:B“数量相等”的意义是你所得与他人所得的相同事物在数目和容量上相等;“比值相等”的意义是根据各人的真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衡称的事物。
数量相等类似于实质平等,比值相等类似于形式平等依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我们应当在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之间做到平衡,有时要讲究实质平等,有时要讲究形式平等,有些方面要讲究实质平等,有些方面要讲究形式平等因此分数上的平等应为比值平等,答案应为B选项10. 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从中我们得到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图一列宁和新经济政策 图二工业化之路 A.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开始走工业化道路 B.苏联工业化道路注重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 C.宣传海报大多与事实不符,没有研究价值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参考答案:D略11.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杨天石在评价辛亥革命时说:“中国的辛亥革命其实就是两百年前法国大革命的翻版,革命本身是流血是破坏,但辛亥革命最后走向了和平解决,这里面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辛亥革命失败了B、作者主张革命就一定要和清政府斗个鱼死网破C、作者在思考中国革命是与世界背景的问题无关D、作者不是从人民本位的立场去回看这一段历史参考答案:A12. 中国科学院任定成教授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累积式的发展,即既不抛弃旧理论,并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
下列史实符合任教授观点的是A.神创论与进化论B.相对论与量子论C.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D.进化论与量子论参考答案:C考查相对论与经典力学的关系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打破了经典力学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但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经典力学,而是对其的继承与发展故本题应选C项进化论完全否定了神创论,与题目中的信息“不抛弃旧理论”不符,故排除A项;量子论是有关光学、电磁学和热学等方面的理论,和相对论及经典力学无关,与题目中的信息“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不符,故排除B、D两项所以应选C13.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童工和女工是雇主眼中“忙碌”“勤劳”和“有用”的人同时分析了1839年在大不列颠的工厂工人的构成情况(如下表)这种构成项目18岁以下工人总数女性总数18岁以下女工总数成年男工总数人数192887人242296人112192人96569人A.说明英国重视技术工人的家族传承B.说明农业吸引劳动力能力超过工业C.符合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D.反映出当时成年劳动力的严重匮乏参考答案:C【详解】由材料中雇主看来女工、童工是“勤劳”和“有用”的,结合“1839年”统计中童工、女工,尤其是女性童工总数高于男性成年工人,可知在工业革命中,为节约成本,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以便推广、使用机器生产,英国资产阶级在经营中大量使用了廉价劳动力,故C项正确。
A项“家族传承”与材料数据和信息无关;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趋势,决定不会出现农业劳动力超过工业的现象,B项与史实不符,女工、童工有用不等于成年劳动力匮乏,D项不正确,故正确答案是C项点睛】表格和文字史料结合,一要明确中心,二要看清数字变化,三要结合使用14. 文化名人胡适称:“我在学堂里的名字是胡洪”,“直到考试留美官费时我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直接影响胡适改名的著作应该是 (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张之洞的《劝学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严复的《天演论》参考答案:D15. 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社会危机的影响B.经济变迁的推动C.理学功能的更新D.中央集权的削弱参考答案:A结合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即可判断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围绕如何巩固清朝统治,清政府官员中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他们虽然在方式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分歧,但是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的根本目的是高度一致的。
另外,理学中包含的文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样在社会危机面前得以弘扬16. 1945年8月15日,中国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就在这一年的9月18日,因西安事变尚幽禁在贵州桐梓的张学良在日记上写道:“这是(第)十四个‘九一八’了,今年更比往年大不相同,我虽然还不能自由地走上我的故土,可是我的故土是在压迫之下而得到了自由……我衷心期待着解放了的故土,焕然一新下列不是他十四年前的记忆是A.日本局部侵华 B.中国对日宣战 C.国共相互对峙 D.东北逐步沦陷参考答案:B1945年张学良说“这是(第)十四个‘九一八’了”,“十四年前”应该是1931年,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中国对日宣战,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局部侵华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正好是张学良当时14年前的记忆,A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张学良当时14年前的记忆是1931年,当时国共之间处于对峙状态,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围剿,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东三省的沦陷也是在这1931年到1932年,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45年”“这是(第)十四个‘九一八’了”判断得出“十四年前”是1931年,然后分析各选项即可。
17. 某历史学家说:“唐人考试,本分经义与诗赋两项,然明经出身远不如进士进士考诗赋,则时人之视诗文学犹占儒学之上唐人又崇老子,与汉人不同该历史学家意在说明唐代A.科举注重真才实学反对死记硬背 B.诗文的繁荣与考试制度密切相关C.儒学并没有获得特殊尊崇的地位 D.科举考试内容存在着不完善之处参考答案:C“进士考诗赋,则时人之视诗文学犹占儒学之上”说明唐代诗歌文学等的地位超过了儒学,而“唐人又崇老子,与汉人不同”这说明老子的思想和地位也远在儒学之上,据此可以得出C符合题意;AB只能分别说明材料的一部分,不能完整概括整个材料,故排除;D与材料原意不符,故排除点睛:“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