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二年级奥数练习题画图显示法.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25904437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二年级奥数练习题:画图显示法  1.王强和李明都想买一本《趣味数学》,但王强的钱少2角5分,李明的钱少3角1分.如果两个人的钱合在一起就刚够买这本书.问一本《趣味数学》多少钱?王强和李明各有多少钱?2.大、小二数之和为10,之差为2,求大、小二数各多少?3.小军、小方和小雄共有12本小人书,小军比小方多2本,小方比小雄多2本,问他们三人各几本?4.今年弟弟8岁,哥哥14岁.问当两人的年龄和是30岁时,两人各几岁?5.两个桶里共盛水30斤.如果把第一个桶里的水倒3斤给第二个桶里,两个桶里的水就一样多了.问每个桶里各有多少斤水?6.玻璃瓶里装着一些水,把水加到原来的2倍时,称得重为5千克;把水加到原来的4倍时,再称一称重为9千克,问原来水有多少千克?7.一筐鲜鱼,连筐共重56千克.先卖出鲜鱼的一半,再卖出剩下的一半,这时连筐还重17千克.原来这筐鲜鱼重多少千克?8.小秋用一根绳子测量一口枯井的深.他把绳子放入井里,当绳子到达井底后,井外还留有15米;小秋又把这根绳子对折后再放入井里,井外还留有1米.请问,这口枯井有多少米深?1.解:画个图用实线段表示二人有的钱,虚线表示缺的钱.依题意,两人钱合在一起,刚好买这本书.就是说,如图所示,实线段(表示李明的钱)按图线可以向上移到短的虚线处(表示王强缺的钱)接起来刚好等书价.也就是说一本书的书价是:2角5分+3角1分=5角6分.王强有3角1分,李明有2角5分.2.解:画线段图用长线段表示大数,用短线段表示小数,用差线段表示两数之差,见图:由图显见,若在虚线处再加上一段差线段,那就显然得到了两条等长的长线段.这就表示,和加差等于两个大数,即(和+差)2=大数.反之,如果去掉那段差线段,则得到两条等长的短线段.这就表示,和减差等于两个小数,即(和-差)2=小数.注意,此题就叫和差问题,以上两式就叫和差问题公式.把题给的具体数值代入这两个公式,可得:大数=(10+2)2=6,小数=(10-2)2=4.3.解:画线段图如下:与上题类比,采用添加差线段的方法可得:(12+23)3=6(本)(小军);6-2=4(本)(小方);4-2=2(本)(小雄);同样也可采用去掉差线段的方法得:(12-23)3=2(本)(小雄);2+2=4(本)(小方);4+2=6(本)(小军).4.解:此题叫年龄问题,它的特点是年龄差保持不变.此题可归纳为和差问题:哥弟年龄之差为14-8=6(岁),和为30岁,求哥弟各几岁?(30+6)2=18(岁)(哥)(30-6)2=12(岁)(弟).5.解:此题的实质也是和差问题.和为30斤,差:32=6(斤),由和差问题公式得:(30+6)2=18斤(大桶);(30-6)2=12斤(小桶).6.解:画线段图如下:由图可见,线段③-线段②=2倍小线段,即一条小线段表示(9-5)2=2(千克),即 原来瓶中水重是2千克.7.解:画线段图如下: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由图可以看出总重减去最后剩下的(包括筐重和鱼)等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卖出的鲜鱼总数.又知第一次卖出的是第二次卖出的2倍,即两次卖出的鲜鱼总数是第二次卖出的3倍,即得第二次卖出鱼的总量为(56-17)3=13千克.原来鲜鱼总数为134=52千克.8.解:画示意图如下:“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小秋第二次把绳子对折量,井外留1米长的双股绳相当实际绳长2米,比第一次单股绳测时,井外少了15-2=13(米),因为这段绳放到井里去了,所以得出井深为13米.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第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