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数学理一轮教学案:第八章第2讲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

30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44816425
  • 上传时间:2022-07-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00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数学精品复习资料 2019.5第2讲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考纲展示 命题探究1 平面的基本性质2 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1)位置关系的分类 (2)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定义:设a,b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中任一点O作直线a′∥a,b′∥b,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②范围:.3 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注意点 对异面直线定义的理解(1)“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指这两条直线不能确定任何一个平面,因此异面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2)不能把异面直线误解为分别在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3)异面直线不具有传递性,即若直线a与b异面,b与c异面,则a与c不一定是异面直线.1.思维辨析(1)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α,β有一条公共直线a,就说平面α,β相交,并记作α∩β=a.(  )(2)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只能把空间分成四个部分.(  )(3)两个平面α,β有一个公共点A,就说α,β相交于A点,并记作α∩β=A.(  )(4)两个平面ABC与DBC相交于线段BC.(  )(5)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6)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答案 (1)√ (2)× (3)× (4)× (5)√ (6)×2.若空间三条直线a,b,c满足a⊥b,b⊥c,则直线a与c(  )A.一定平行B.一定相交C.一定是异面直线D.平行、相交、是异面直线都有可能答案 D解析 当a,b,c共面时,a∥c;当a,b,c不共面时,a与c可能异面也可能相交.3.如图所示,ABCD-A1B1C1D1是长方体,AA1=a,∠BAB1=∠B1A1C1=30°,则AB与A1C1所成的角为________,AA1与B1C所成的角为________.答案 30° 45°解析 ∵AB∥A1B1,∴∠B1A1C1是AB与A1C1所成的角,∴AB与A1C1所成的角为30°.∵AA1∥BB1,∴∠BB1C是AA1与B1C所成的角,由已知条件可以得出BB1=a,AB1=A1C1=2a,AB=a,∴B1C1=BC=a.∴四边形BB1C1C是正方形,∴∠BB1C=45°. [考法综述]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高考既有单独考查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题目,也有以多面体为载体考查线面位置关系的题目.高考试题对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考查以理解和掌握为主,试题一般为中等难度.命题法 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典例  (1)已知矩形ABCD中,AB=1,BC=.将△ABD沿矩形的对角线BD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在翻折过程中(  )A.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C与直线BD垂直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D与直线BC垂直D.对任意位置,三对直线“AC与BD”“AB与CD”“AD与BC”均不垂直(2)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底面ABCD,E是PC的中点.已知AB=2,AD=2,PA=2.求:①三角形PCD的面积;②异面直线BC与AE所成的角的大小.[解析] (1)如图作AM⊥BD,垂足为M;作CN⊥BD垂足为N,若存在某个位置,使得AC⊥BD,则BD⊥平面AMC,BD⊥平面ANC,矛盾,故A错误;当翻折到点A在平面BCD上的射影H落在BC上时,由CD⊥CB,CD⊥AH,所以CD⊥ABH,所以CD⊥AB,故B项正确,D项错误;若存在某个位置使得AD⊥BC,则再由CD⊥CB得CB⊥平面ACD,所以∠ACB=90°,这样|AB|>|BC|,而AB=1,BC=,矛盾,故C项错误.(2)①因为PA⊥底面ABCD,所以PA⊥CD.又因为AD⊥CD,所以CD⊥平面PAD.从而CD⊥PD.因为PD==2,CD=2,所以三角形PCD的面积为×2×2=2.②解法一: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B(2,0,0),C(2,2,0),E(1,,1).则=(1,,1),=(0,2,0).设与的夹角为θ,则cosθ===,所以θ=.由此可知,异面直线BC与AE所成的角的大小是.解法二:取PB的中点F,连接EF,AF, 则EF∥BC,从而∠AEF(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BC与AE所成的角.在△AEF中,由EF=,AF=,AE=2知△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EF=.因此,异面直线BC与AE所成的角的大小是.[答案] (1)B (2)见解析【解题法】 异面直线的判定及其所成角的求法(1)判定空间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方法①判定定理:平面外一点A与平面内一点B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点B的直线是异面直线.②反证法:证明两直线平行、相交不可能或证明两直线共面不可能,从而可得两直线异面.(2)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有两种①平移法a.平移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类型:利用图中已有的平行线平移;利用特殊点(线段的端点或中点)作平行线平移;补形平移.最终将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利用解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常结合余弦定理求解).b.因为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取值范围是0°<θ≤90°,所以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②向量法a.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关键在于找出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求两向量的坐标,也可以把所求向量用一组基向量表示,求两向量的数量积.b.设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θ,则cosθ=,其中a,b分别是直线a,b的方向向量.两向量的夹角范围是[0,π],而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应注意加以区分.1.若空间中n个不同的点两两距离都相等,则正整数n的取值(  )A.至多等于3 B.至多等于4C.等于5 D.大于5答案 B解析 首先我们知道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满足两两距离相等,于是可以排除C、D.又注意到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也满足两两距离相等,于是排除A,故选B.2.若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m垂直于平面α,则“l⊥m”是“l∥α”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解析 由“m⊥α且l⊥m”推出“l⊂α或l∥α”,但由“m⊥α且l∥α”可推出“l⊥m”,所以“l⊥m”是“l∥α”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故选B.3.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α,n∥α,则m∥nB.若m⊥α,n⊂α,则m⊥nC.若m⊥α,m⊥n,则n∥αD.若m∥α,m⊥n,则n⊥α答案 B解析 A选项m、n也可以相交或异面,C选项也可以n⊂α,D选项也可以n∥α或n与α斜交.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选B.4.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A=90°,M,N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BC=CA=CC1,则BM与AN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C. D.答案 C解析 解法一:取BC的中点Q,连接QN,AQ,易知BM∥QN,则∠ANQ即为所求,设BC=CA=CC1=2,则AQ=,AN=,QN=,∴cos∠ANQ====,故选C.解法二:如图,以点C1为坐标原点,C1B1,C1A1,C1C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BC=CA=CC1=1,可知点A(0,1,1),N,B(1,0,1),M.∴=,=.∴cos〈,〉==.根据与的夹角及AN与BM所成角的关系可知,BM与AN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C=BD=CD=3,AD=BC=2,点M,N分别为AD,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N,CM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答案 解析 如下图所示,连接ND,取ND的中点E,连接ME,CE,则ME∥AN, 则异面直线AN,CM所成的角即为∠EMC.由题可知CN=1,AN=2,∴ME=.又CM=2,DN=2,NE=,∴CE=,则cos∠CME===.6. 如图,四边形ABCD和ADPQ均为正方形,它们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动点M段PQ上,E,F分别为AB,BC的中点.设异面直线EM与AF所成的角为θ,则cosθ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 解析 取BF的中点N,连接MN,EN,则EN∥AF,所以直线EN与EM所成的角就是异面直线EM与AF所成的角.在△EMN中,当点M与点P重合时,EM⊥AF,所以当点M逐渐趋近于点Q时,直线EN与EM的夹角越来越小,此时cosθ越来越大.故当点M与点Q重合时,cosθ取最大值.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连接EQ,NQ,在△EQN中,由余弦定理,得cos∠QEN===-,所以cosθ的最大值为.7.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120°,E,F是平面ABCD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1)证明:平面AEC⊥平面AFC;(2)求直线AE与直线CF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1)证明:连接BD,设BD∩AC=G,连接EG,FG,EF.在菱形ABCD中,不妨设GB=1.由∠ABC=120°,可得AG=GC=.由BE⊥平面ABCD,AB=BC,可知AE=EC.又AE⊥EC,所以EG=,且EG⊥AC.在Rt△EBG中,可得BE=,故DF=.在Rt△FDG中,可得FG=.在直角梯形BDFE中,由BD=2,BE=,DF=,可得EF=.从而EG2+FG2=EF2,所以EG⊥FG.又AC∩FG=G,可得EG⊥平面AFC.因为EG⊂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AFC.(2)如图,以G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G-xyz.由(1)可得A(0,-,0),E(1,0,),F,C(0,,0),所以=(1,,),=.故cos〈,〉==-.所以直线AE与直线C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8.如下图,三角形PDC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直,PD=PC=4,AB=6,BC=3.点E是CD边的中点,点F,G分别段AB,BC上,且AF=2FB,CG=2GB.(1)证明:PE⊥FG;(2)求二面角P-AD-C的正切值;(3)求直线PA与直线FG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1)证明:由PD=PC=4知,△PDC是等腰三角形,而E是底边CD的中点,故PE⊥CD.又平面PDC⊥平面ABCD,平面PDC∩平面ABCD=CD,故PE⊥平面ABCD,又FG⊂平面ABCD,故PE⊥FG.(2)∵平面PDC⊥平面ABCD,平面PDC∩平面ABCD=CD,AD⊥CD,∴AD⊥平面PDC,而PD⊂平面PDC,故AD⊥PD,故∠PDC为二面角P-AD-C的平面角.在Rt△PDE中,PE==,∴tan∠PDC==,故二面角P-AD-C的正切值是.(3)连接AC.由AF=2FB,CG=2GB知,F,G分别是AB,BC且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从而FG∥AC,∴∠PAC为直线PA与直线FG所成的角.在Rt△ADP中,AP===5.在Rt△ADC中,AC===3.在△PAC中,由余弦定理知,cos∠PAC===,故直线PA。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