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作业设计刘妍妍.doc
6页《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业设计教材来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内容来源:必修3第三单元主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适合对象:高二年级三班学生 设计者:刘妍妍/巩义二中东校区/15838028302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1) 通过具体实例能深切感受并说出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认识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并能复述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特点、作用;(2) 通过不同民族文化的对比,能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及其成因和对中华文化的意义;(3) 懂得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能运用包容性这一考点去解决应用中的实际问题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2)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能力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各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结合当前局势,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二、作业设计作业(一)(A级):自己结合课文内容并在同桌的帮助下,用列表方式分别呈现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以及三个突出表现之间的区别。
作业(二)(B级):学生以合作探究小组为单位,谈谈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有哪些,我们班同学都是哪个民族的,各抒己见,介绍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另外根据地理学知识,把我们合作探究小组分为祖国疆域的四大块,如:西北、东北、西南、东南,每一小组要根据每一地域特征经过协商探讨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能说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的特色,并请有表演天赋的民族同学表演民族乐器最终能使学生总结出 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但同时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都是民族的瑰宝中华的骄傲;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作业(三)(C级):学生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者找家长访谈、或者自己利用周末或假期在家长陪同下到我国不同的地方如西北或东北抑或西南走走感受不同的民风,感受不同的地域特色,能概括出我国不同地域的区域性、民族性特征另外让各小组探究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提示材料一:“河洛”狭义指河南洛阳一带,广义指中原地区台湾的“河洛郎”,是历史上三次大迁徙中由河南经福建再到台湾的居民他们自称“河洛郎”,称自己的方言为“河洛话”。
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仍保留着许多家乡的风俗习惯材料二:台湾俗语“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而福建则有“陈林满天下,黄郑排满山”之说其中陈、林、黄、郑等姓氏的根源均处于河洛.因此,河洛地区,对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近年来成为他们寻根问祖的圣地材料三:图片: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夫人在河南新郑市参加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让学生在探讨后能说出中华之所以为中华,已不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它彰显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 评价标准作业(一):结合课文,在同桌的帮助及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完成以下表格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文学艺术①作用、②风格、③地位2、科学技术①地位、②特点、③意义独特性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①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②民族文化之间关系: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1)原因(2)包容性 ①含义:②意义民族性包容性作业(二):设计奥运会的开幕式 要求充分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合理陈述理由,能结合自己的个人见解设计出个人心中的第31届夏季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仪式。
只要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的陈述,教师均给予肯定性评价,从而激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所见所闻的实际问题另外对于自己心中的奥运会梦想可以大胆发散思维去想象并说出来自己对第31届奥运会的开幕式的一些想法,在这里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留给学生充分的探讨,思维空间,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五、 学生作业情况分析班级学生作业状况大体有四种情形:1、 完成作业不及时每班每次总会有几个同学作业不能及时上交2:完成作业不认真例如:作业总是潦草应对,有的作业甚至出现语句标点雷同现象 3、完成作业不规范例如:在作业(一)中个别同学只简单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用九个字概括,并没有表明地位、作用及其意义,也并未用统一的表格规范填写4、完成作业不齐全例如作业(二),作业二由于是发散思维大课堂的活性的合作探究式作业,某些同学不能很好的调整态度,不能去有效结业,不能再规定时限内提交探究设计报告 六、补救或改进措施1、首先对后进生或学困生进行个别谈话,并给与心里疏导,使其能从内心里理解作业的重要性,总之,首先对学生进行观念的养成、纪律的规范性教育2、学生优差生结对子,提高正确、及时完成作业的效率。
2、注重家校联系,联合家长督促完成3、合理、适当运用奖惩机制我倡导同桌及其前后、左右桌之间互帮互助开展合作,由老师出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相邻两人共同完成,有一方没完成任务,双方都受罚,有一方进步,双方都得表扬,这样学生作业的兴致很高,竭尽全力各显其能接着由老师检测,有时是当堂抽查,有时是相邻桌互相批改4、运用多种评价形式 (1)自我评价首先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每一次的作业进行自纠自查,自我批阅之后再上交,要让学生自己标注自己作业中学或做有困难的地方,从而在老师批阅完后能总结学生不足,在评讲时候能做到有的放矢2)同桌互评同桌互评有利于任课老师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了解,能促使学生做到表里如一,能在班级里发扬正气、克服邪气,促使学生上进更重要的是,互评还能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诚恳友善对待学习伙伴的道德和良好的合作团队精神 (3)家长评价学生将当日学的内容讲给父母,将书面作业交给父母,并由家长在作业本上写反馈家长评价的主要表现为问卷调查及家长的评语家长评价不仅起到了对孩子的监督作用,而且还能加强家长与教师的联系,使教师更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4)教师评价教师要正确运用作业评语作业评语是教师情感输出的载体,也是教师评价学生很好的渠道教师在写作评语时,要多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每个学生的作业都有自己的优点,不能只看到学生的错误,而要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多去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无巨细,教师应该拿出最大的耐心去订正每一个学生的错误,并以提示性的语言,指出学生的错误另外教师评价要注意解除学生对打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独立性和创新精神,使其在短时间把合乎逻辑合乎规范性的内容理解消化掉教师要对后进生有所侧重,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与鼓励 作业设计说明总体介绍传统作业往往是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的被动型作业或者称之为美杜莎目光审视它是形式单一、答案绝对的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作业在新课程改革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在作业的形式上,应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在作业的内容上,应突出综合性;在作业的容量上,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从而使学生真正地领会作业是一种拓展学习空间的手段,是一种实践、体验的过程,作业是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作业是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的一种体检;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是个人的以成长的助推剂,使人更好为人的一副“良药”。
因此,新课程改革下作业设计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作业设计要努力体现实时性、实践性、开放性、合作性与选择性;寓学科学习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创造性;各个环节都要重视学生经历、体验、感悟学习的过程而不强调最终的结果,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文理渗透,多科兼顾,具有综合性 不论作业设的方式如何,我们的目标是使其成为课程动态的发展性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对学生而言,则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人生的生活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而言,则是教师对教学的深化过程新课程下的作业必将成为教学与课程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促进教学与课程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平衡的和谐的“生态系统” 追求无止境,只要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就一定会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率,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为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下,作业设计思路特做如下说明作业设计思路说明一、作业设计的理念:(一)在作业的形式上,注重层次性原则。
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育人理念,在作业设计上不能搞“一刀切”,应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按梯度设计作业,做到作业梯度和学生层次相对应据此,我设计了A、B、C三级式作业:A级为基本型,供学困生选作;B级为提升型,供中等生选作;C级为优化型,供优等生选作这样就能较好地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吃饱”、“吃好”,让学生都能从作业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开放性原则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政治学科高考题十分重视能力立意,其中对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已成为试题中的一个新亮点,有些省份的高考题还出现了新的题型——实践探究题,答案的要求也不囿于课本,富有开放性特征,让学生有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广阔空间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教学各阶段的作业布置方面,要与新课改和高考改革同步,精心设计开放性作业练习,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案、新思路例如,第二个作业我布置的是让学生设计第31届夏季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开幕式,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多学科优势,大胆思维,开放思想,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或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其发散思维,并养成小组协作互助交流的团队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如果学生长期练习预设了标准答案的作业,就会在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规范的答题套路的指引下被训练成“考试机器”,这样往往会压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摒弃答案唯一的封闭型作业,多设计开放性和多元化的作业例如,第二个作业的设置就没有标准的模式性的东西,只要是学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的回答,教师均给予鼓励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其实践探究能力的原则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传统的政治课作业设计无非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等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理论”的说教,使学生感到学政治枯燥乏味,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功能的发挥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回归生活,为此,在作业布置方面就必须注人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体验到所学的思想政治课是他们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不学习这一内容就无法更好地立足社会,无法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例如:作业(一)的布置,我把学生原先的合作探究小组分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个小区域,让他们自己谈谈或者访问父母或亲朋好友讲讲每个地方的特色或中华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抑或者自己在周末或者假期去外边走走感受外边的异域风情或旖旎风光。
提高学生参与政治课的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