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当简单遇上复杂.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27806902
  • 上传时间:2023-12-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0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当简单遇上复杂 ----鲁迅《雪》教后杂记 毛泽东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于是,鲁迅被我们推上了神坛提起鲁迅,只能远观今天,终于学完了《雪》《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但与《野草》中的大部分篇目不同,它不是用奇倔的意象和象征的语言表现作者的孤独前行与反抗绝望,而是用较有华彩的语言对照“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花”,在“江南的雪”中又有自然的雪景与人工的雪景的对照,直到篇末才写到“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灵”,才隐约透露出《野草》那种“荷戟独彷徨”的韵调这是我喜欢的鲁迅这也是我喜欢的鲁迅的文章学这篇文章之前,很多学生就哀叹:唉,又是鲁迅的文章,太深太难了我明白学生的情况----虽然已经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但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鲁迅绝对没有亲和过、慈祥过:头发如钢针,根根指天;目光犀利,让人无处遁形;横眉冷对,绝对不讨喜。

      这么一个心性复杂的伟人,写的文章含沙射影,学起来真的很头疼怎么教呢?怎么让学生不畏惧鲁迅呢?鲁迅逝世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喜欢鲁迅,喜欢这篇文章,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生活阅历简单、心性单纯的特点,我决定从两个点切入,进行授课设计第一课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借助字词,扣住雪的特点,体会作者赋予北方雪的精神内涵第二课时: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借助语句,扣住雪存在的环境,分析作者寄寓北方雪的形象情感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抛开这些身份,结合你所读过的鲁迅作品,谁能用语言给鲁迅画像?生1:鲁迅应该长着硬硬的头发,因为头发硬的人性子硬生2:他应该腰杆笔直,什么时候都不屈服生3:他目光犀利,别人不敢看他的眼睛生4:他说话很犀利有人补充“毒舌”)师:看来鲁迅在大家心目中长得一点也不可爱,很像刺猬啊其实,他也有着柔软的内心,会孤独,会难过只不过比常人更坚强,更执着而已我们看看他的这篇文章就知道了。

      板书:雪)二、初步感知1、速读课文,看看作者写了哪几种雪?2、作者的情感从哪里发生了变化?标志词是什么?(明确:1、江南的雪  北方的雪;2、从第四段开始,标志词“但是”)三、精读课文1、齐读课文(女生1---3段,男生4---6段)2、自读揣摩,勾划出能表现两种雪特点的词3、明确: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青春的消息  处子的皮肤  洁白 明艳   结一层冰  不知算什么     北方的雪---如粉如沙  蓬勃纷飞  灿灿生光旋转升腾 孤独  死掉的雨  雨的精魂4、表现了雪的什么特点?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生命活力 生机勃勃 脆弱 容易消失北方的雪:绝不粘连 独立斗争 孤独勇敢 坚强  5、你喜欢哪种雪?为什么?四、回读课文,小结反馈作者由眼前的北方的雪,联想到了故乡的江南的雪,让人想保护的娇贵的江南雪,让人会心疼的坚强的北方雪一个优美,一个壮美你还想从这篇文章中知道什么?(学生反馈:作者到底想说什么?写堆雪人的用意何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江南雪和北方雪的特质是什么?你能用哪些词语、诗词来形容我们宝鸡冬天的雪?二、细读课文一)思考问题:1、江南雪的存在环境是怎样的?北方雪呢?请划出描写它们存在的环境的词语或句子。

      2、折射了两种雪怎样的精神品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倾向?二)明确:江南雪:“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夜晚又使他结一层冰”(温暖如春、热闹不寂寞、容易消释)-----美好但很脆弱(美好脆弱的理想) 惋惜北方雪:“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晴天下,旋风忽来”“无边的旷野上,凛冽的天宇下”(单调恶劣、孤独空旷)----孤独、寂寞、坚强、斗争、倔强执着……(荷戟独彷徨的斗士) 赞颂三、深入思考(美读,读出所分析出来的向往、惋惜、抗争、赞颂):作者到底在表达什么?(引导学生阅读附录文章《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帮助理解)四、作业:《雪》中情教学反思:当简单遇上复杂,当阅历简单的学生遇上犀利深刻的文豪,只有从简单入手,从字面意思入手,才能抽丝剥茧,直达要害这就是这篇文章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既紧扣了教材本源,又抓住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还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作业中能看出,学生对文本、对作者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当简单遇上复杂,当生活阅历浅显的初中生遇上悲天悯人的文学家,也许将问题简单化是唯一能够让两者接轨的办法或许这样的教学设计会破坏了这篇美文的整体美感,过多的分析难免会有施加的牵强附会,成为设计的败笔,但毕竟瑕不掩瑜。

      散文诗教学的探索,就算是尝试吧希望鲁迅慢慢地走到学生中间,走进学生的心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