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美学知识点.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60303540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96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美学知识点作者:日期:美学原理选择题V1第二章第二节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一、 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1、 美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美是属人的现象2、 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1) 审美主体不可能离开审美对象而孤立地存在2) 主体的审美感觉与审美能力是在与对象的人化关系中,在“人化的自然界”即人化的对象世界中产生出来,并 得到确证的3) 人的“主观感觉”包括审美感觉与这种感觉的社会性,是长期实践活动的历史产物3、 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主客体间的审美关系的规定性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 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二、 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一) 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1、 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2、 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二) 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1、 定义:主体陶醉于客体,心灵受到震撼的独特精神状态2、 特点: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具有整体性和根本性三)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指一种最高的存在状态,就是庄子的“逍遥游”状态三、 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审美对象既具有一般对象共有的属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是由审美活动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

      我们从三个方面 来进行分析一) 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1、 色彩色彩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1)表情性⑵象征性2、 线条被抽象出来的观念意义3、 形状不仅构成事物的轮廓,而且本身具有表情性二) 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转化只有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才现实的生成三) 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1、 非实体性审美对象从它所依存的客观事物中被抽离出来的过程,既是外在事物从实向虚的能动转化过程也是审美主体内在的 本质力量充分对象化的过程2、 开放性指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发生一、理论概述1、 游戏说(1) 代表人:席勒(2) 主要观点:游戏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是人性的主要标志这种游戏是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 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它由生命力的盈余推动3 )评价:从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中探寻审美动力,揭示了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间的关系,肯定审美发生的生理性基 础,这些都是合理之处缺陷在于,完全忽视了对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把游戏与审美几乎等同2、 生物本能说(1) 代表人:德谟克利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2) 主要观点:审美的发生来源于人的本能3) 评价:合理之处在于拓展了审美发生理论的思维空间说明审美发生有其生物性基础。

      缺点把动物快感等同于 人的美感,忽视了对社会根源的探讨3、 巫术说(1) 代表人:人类学家泰勒、弗雷泽(2) 主要观点:巫术活动是孕育艺术的母体,人类最初的艺术只是适应巫术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并作为巫术活动的一 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3) 评价:用巫术说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时它具有更为可信的说服力缺陷是不能把审美发生等同于艺术起源 即便巫术是促成艺术发生的一种因素却绝不会是唯一因素4、 劳动说(1) 代表人:普列汉诺夫(2) 主要观点: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劳动先于艺术”劳动使审美要求由潜在转化为现实审美能力也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一致比如节奏⑶评价解释出劳动在艺术和审美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把它作为审美发生的理论来说,它没办法解释由物质生产到精 神审美的中间环节,而这个中间环节正是审美活动的特性所在二、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一) 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人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前提:制造和使用工具为突出标志的物质生产劳动1、 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2、 工具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3、 运用工具的劳动与人的意识互相促进4、 工具的历史因素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前进。

      5、 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人类使用工具的活动本身就内在包含着社会性的要求二) 审美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1、 一定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和发展的直接条件2、 在审美发生中,巫术礼仪活动应该是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中介因素3、 巫术对审美发生的重要意义1) 巫术的神圣性和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主体意识2) 巫术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3) 巫术活动的操演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产生比如绘画舞蹈3、巫术原则与艺术的精神实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⑴在巫术中为了达到某一日的,就必须对达到这一目的的实际过程进行逼真的模仿2) 巫术中对生活过程的模仿是在一种虚拟的情境中进行的,它本身并不是一种实际的生活过程,而是与实际生活过 程的暂时终断,这正是一种审美态度三) 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最重要的标志: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1、 定义:就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2、 原始意识的特征:(1) 具体中包含着抽象性。

      2)蒙昧中渗透着真实性3) 神秘中凝聚创造性3、 原始意识是孕育包含审美意识在内的人类各种意识的母体审美意识在原始意识的解体中逐渐确立三、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原始审美活动指史前人类的审美活动自觉的审美活动基本到了旧石器时代出现一) 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审美创造1、 工具制作中体现的审美意识2、 装饰的发明⑴装饰化的器物造型(2)器物装饰原始社会中最流行、最大众化的就是彩陶二) 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是人的审美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自我修饰分为:1、 固定装饰刻痕、穿耳等永久性的改变自身的自然形态2、 非固定装饰利用外物附着或悬挂于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最早的就是兽骨3、 史前社会的发型(三) 原始艺术的主要形式与特征:1、雕刻2、绘画 3、音乐与舞蹈第四编审美经验论-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一、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1、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迷狂说”和“回忆说”2、中世纪时期- 奥古斯丁把审美经验归为对上帝的爱3、1 8世纪中叶之前夏夫兹伯里“内在感官说"(第六感说),感官能直接把握美4、18世纪中叶后休谟明确把审美经验归结为情感活动,把它与认识活动区别开5、德国古典美学时期,康德及以后的德国古典美学家认为,审美经验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

      6、现代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类型后者又分为直观主义和解释学两大传统A、直观主义把审美经验归结为非理性直观或直觉代表人:叔本华,尼采,柏格森,胡塞尔B、解释学是强调文本解释代表人: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加达默尔二、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一种非理性活动,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一) 直观1、 它是一种感性直观的活动2、 同时也是一种本质直观活动二)非功利性美学理论中所说的功利指的是各种与主体有利害关系的现象1、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2、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三)超越性-1、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 2、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3、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第二节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一、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是审美经验的四个基本要素•(一) 感知•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 1、定义⑴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2) 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2、 感知是审美经验的起点,视听起主导作用3、 特点(1)总与情感交织2 )具有积极选择能力(3) 以完形方式把握对象,因而具有整体性。

      4、 功能:使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出现了一种物我不分、主客统一的密切关系所谓“心与物化'二)想象-审美经验的核心是想象1、定义-想象是一种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创造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 2、 分类-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初级形式是简单联想,它又可以划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等多种形式•高级形式则包含了再造性想象和创作性想象两种形式•(三)情感• 1、客观论的观点•审美对象的情感性质是其本身所固有的• 2、 主观论的观点•他们认为情感是由主体投射或灌注到对象之中去的•这派观点的主要代表是里普斯的“移情说”• 3、同构说•把审美情感归结为主客观之间的同构对应关系•提出此观点的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它们认为,自然事物和艺术形式之所以具有情感特征,是因为外在世界与 人的心理世界具有同构对应关系•(四)理解理解的特点• (1)必须具有非概念性的特点,与其它心理要素和谐无间地交织在一起• (2)多义性特点••二、审美经验的结构法则• 1、审美感知与其它要素的关系感知是审美经验的起点,是其它要素的基础想象以它为基础• 2、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关系• (1)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 (2)情感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表现说”• (3)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形象之中,使其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 3、审美想象与理解的关系• (1)想象要受到理解的制约才能产生审美价值• (2)二者通过游戏的方式统一在一起• 4、情感与理解的关系• (1)中国古代儒家的正统诗论把“理”主要归结为伦理规范• (2)那么西方思想则主要将其解释为理智、思想• (3)情感与理智的关系表现为,理智渗透于情感之中,而情感又受到理智的引导•• 三、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同化与调节是审美心理结构建构中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1、宏观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2、 微观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同化”、“调节”的发生认识论的价值1)同化⑵调节含义:自控制系统通过信息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校正与目标间的偏差,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3、自调节审美首先建立在审美的一般规律基础之上,服从审美的一般规律就是审美经验特性那部分)-自己的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有目的与无目的辩证统一⑵ 反馈调节-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根据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关系的变化,可以把审美经验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和评价阶段。

      呈现阶段就是通过感知活动使审美对象的素材在主体的意识中初步呈现出来,由此获得的还只是关于对象的原 始经验材料构成阶段就是通过想象力的作用来构成完整的审美对象在此之后,主体才能运用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 来对审美对象作出价值评价,此阶段理解力发挥关键作用•-一、呈现阶段• 1、审美经验的第一个阶段是借助感知对对象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也就是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 2、审美感知的最大特点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对象的,因而审美态度的确立就成为审美活动开始的主观标志• 3、审美态度,指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