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认识:周哈里窗.docx
5页周哈里窗模式”介绍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暂不说,我们真的能够做到“知己”么?其实,对于自己,我们并不能做到了如指掌,有些事情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我们的朋友却清楚了解的在别人给我们的回馈中,我们可以验证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增进自我的觉知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模式,Johari,是从创始人Joe Luft和Harry Ingham两人的名字中截取的,「窗」是指一个人的心就像一扇窗(如下表),普通的窗户分成四个部分,人的心理也是如此周哈里窗介绍了自我坦露和回馈经验之间的关系,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也可以让别人了解自己因此把人的内在分成四个部分: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我们在和朋友彼此互相给予回馈的过程中,可帮助自己更认识自己,同时可以使朋友之间更加深入的了解彼此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1,自由活动领域(公众我)2,盲目领域(背脊我)别人不知道3,逃避或隐藏领域(隐私我)4,处女领域(潜在我)1. 左上角那一扇窗称为“开放我”,也称“公众我”,属于自由活动领域这是自己清楚别人也知道的部 分,所谓“当事者清旁观者也清”比如,我们的性别、外貌,比如某些可以公开的信息,包括婚否、职业、 工作生活所在地、能力、爱好、特长、成就等等。
“开放我”的大小取决于自我心灵开放的程度、个性张扬 的力度、人际交往的广度、他人的关注度、开放信息的利害关系等 “开放我”是自我最基本的信息,也是了解自我、评价自我的基本依据 2. 右上角那一扇窗称为“盲目我”,也称“背脊我”,属于盲目领域这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却知道的部 分,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口臭便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在外国有人称这个部分为口臭区可以是一些 很突出的心理特征,比如有人轻易承诺却转眼间忘得干干净净;也可以是不经意的一些小动作或行为习惯, 比如一个得意的或者不耐烦的神态和情绪流露,本人不觉察,除非别人告诉你盲目点可以是一个人的优 点或缺点因为事先不知、不觉,所以当别人告诉自己时,或惊讶、或怀疑、或辩解,特别是听到与自己 初衷或想法不相符合的情况时 “盲目我”的大小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的能力有关,通常内省特质比较强 的人,盲点比较少, “盲目我”比较小而熟悉并指出“盲目我”的他者,往往也是关爱你的人,欣赏你的人, 信任你的人(虽然也可能是最挑剔你的人)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心聆听,重视他人的回馈,不固执,不过早下结论;学会感恩,是他们帮助自己拨开迷雾见青天3. 左下角那一扇窗称为“隐藏我”也称为“隐私我”,属于逃避或隐藏领域。
这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 的部分,与“盲目我”正好相反就是我们常说的隐私、个人秘密,留在心底,不愿意或不能让别人知道的 事实或心理身份、缺点、往事、疾患、痛苦、窃喜、愧疚、尴尬、欲望、意念等等,都可能成为“隐藏我” 的内容相比较而言,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隐忍的人,自闭的人,自卑的人,胆怯的人,虚荣或虚伪的 人,隐藏我会更多一些适度的内敛和自我隐藏,给自我保留一个私密的心灵空间,避去外界的干扰,是 正常的心理需要没有任何隐私的人,就象住在透明房间里,缺乏自在感与安全感但是隐藏我太多,开 放我就太少,如同筑起一座封闭的心灵城堡,无法与外界进行真实有效的交流与融合,既压抑了自我,也 令周围的人感到压抑,容易导致误解和曲解,造成他评和自评的巨大反差,成为人际交往的迷雾与障碍, 甚至错失机会勇于探索自我者,不能只停留在“开放我”的层面,还应敢于直面“隐藏我”的秘密和实质4. 右下角那一扇窗称为“未知我”也称为“潜在我”,属于处女领域这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部分, 有待挖掘和发现通常是指一些潜在能力或特性,比如一个人经过训练或学习后,可能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或者在特定的机会里展示出来的才干,也包含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层面,仿佛隐藏在海水下的冰山,力 量巨大却又容易被忽视。
对未知我的探索和开发,才能更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 超越自我学着尝试一些全新的领域,挖掘潜力,会收获惊喜勇于自我探索者,要善于开发“未知我” 在心理学大师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中,有一个概念——“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是指人格最 外层的那种掩盖真我的假象它总是按照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 可能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约会女孩子时,她的第一反应是答应你,可是快要到时间的时 候她却发一个短信告诉你她去不了;你的员工当面对你唯唯诺诺,背后却说你坏话;有些人 答应得好好的事情,却会出尔反尔如此等等,其实都是用人格面具掩盖了真相其实人格结构中还有一层东西,在真正人格的外层,同样是掩盖真正的人格,但不同于人格 面具,我们把它称为“人格盾牌”,它虽然也在人格的外层,但要比人格面具更隐蔽一些, 它也许位于人格面具之后,也可能是和人格面具交织在一起我们是在对自己的反省过程中发现这个人格盾牌的比如说:我们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不擅长与人交往思考的结果很可能是——我不愿意与人交往进一步的思 考是,到底是因为不愿与人交往导致我们不擅长与人交往呢?还是不擅长与人交往导致我们 不愿与人交往?结论是:我们并非真的不愿与人交往。
原因是:第一,我们也有几个知心朋友,我们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同他们交流我们自身并没 有什么心理障碍;第二,我们常常羡慕那些朋友多、而又擅长交际的人其实仔细体察一下 容易发现,我们内心深处有同别人交流的欲望和需求,我们其实是在压抑自己同别人交流的 需求当这种压抑习惯成自然了,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了,就以为自己不喜欢和人交往了而压抑自己的这部分人格,就是人格盾牌不同的人,他们的人格盾牌可能有不同的表现, 作为一个内向性格者,他的人格盾牌是逃避型的逃避型的人格盾牌就像一个蜗牛壳,盾牌 一旦形成,为了使自己免于受到外界的伤害,一个人就会尽量避免与外界的接触和联系蜗 牛壳”的形成与内向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小时候容易害羞的人可能也容易形成这种性格幼 年时在人际交往中遭受的挫折与伤害,也与“蜗牛壳”的形成有关人格盾牌还有其他类型,外向型的人容易形成圆滑世故型的人格盾牌我们可能都会在无意 中伤害别人,同时我们可能也都有过热脸碰到冷屁股的经历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这个“人 格盾牌”在起作用人并不邪恶,他们只是自私同样,在很多情况下,人并不是有意要伤 害他人,他们只是在保护自己总的来说,人格盾牌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在社会化程度较深的时候形成的,我们每个人 都愿意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同时还要把自身不够美好的一面隐藏起来,保护自己 免受外界的伤害。
前者形成了人格面具,后者形成了人格盾牌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了「周哈里窗模式」,说明一个人的内在可以分成「自 己了解,他人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不了解」、「自己不瞭解,而他人了解」及「自 己与他人都不了解」四个部分开放我 左上角那一扇窗称为「开放我」,这个部份指的是我们自己知道而别人也知道 的部份例如:我们的长相、身高、体重及某些属于公开性质的数据,例如:性别、籍贯、 特别的习惯…等盲目我 右上角那一扇窗称为「盲目我」,这个部份是指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却知道的部 份例如:个人的口头禅或一些小动作或特定的做事方法,而这是自己平常不自觉的,除非 别人告诉你盲目我的大小与个人自我观察、自我省察的能力有关,通常内省特质比较强的 人,则可能他的盲目我会比较小隐藏我 左下角那一扇窗称为「隐藏我」,这个部份指的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 份例如:许多童年往事、痛苦辛酸的经验、身体上的隐疾…等未知我 右下角那一扇窗称为「未知我」,这个部份是指自己不知道而别人也不知道的 部份例如:若未经某种因绿际会的经验,可能从来也不知道自己会演说、口才一级棒,若 没有当过班级干部,不知道原来自己领导统御的能力还不错…等,通常是指一些尚待开发的 能力或特性,当然也包含弗罗伊德所提出的潜意识层面,默默影响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周哈里窗的概念提出是希望人们能清楚掌握自己的四个部份,并且透过自我省察、自 我坦诚、他人的回馈…等方式,使开放我能越来越大,而其它三部份越来越小你了解自己吗?你了解自己吗?影响一个人做决定的自我因素不外乎「我能够做什么?」、「我喜欢 做什么?」、「我愿意做什么?」三个主要考虑因素「能做什么」是「喜欢做什么」的后盾,我们常从能力与性向两方面来了解自己能做 什么能力是一个人从学习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性向是指潜在能力,是一个人如果经过训练 或学习后,可能会有的知识与技能衡量自己能做什么,避免眼高手低,考虑自己的未来是 很重要的「喜欢做什么」是与个人的兴趣有关,一个人的喜爱会随着时空而有所改变,但影响 生涯决定的通常不是「幻想式的喜欢」,像小孩子喜欢当影片中的英雄一般,也不是休闲活 动的喜爱,就像李远哲博士和朱隶文博士两位诺贝尔奖得主都爱打网球,但网球只能说是他 们喜爱的休闲活动兴趣是能够以此为志业、终生乐此不疲的,如同朱隶文博士到台湾访问 时,只要是参观科学相关设备和机构,即使不是他所熟悉的研究领域,依然兴趣盎然,不断 地请教发问,展现出对科学研究的热情这就是所谓的兴趣,它反映出我们喜欢或不喜欢一 件活动或工作的经验。
「愿意做什么」就是「你看重什么」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反映,价值是一种有系统 的内在标准,可以反映出你对事物的重视或排斥的程度,间接影响你处理事情时的取舍标准 相信透过以下的各项测验,能协助你再次检视自己,对自己有更深的了解,据此做的选择必 定会更合理,更适合你自己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了「周哈里窗模式」,说明一个人的内在可以分成「自 己了解,他人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不了解」、「自己不瞭解,而他人了解」及「自 己与他人都不了解」四个部分开放我 左上角那一扇窗称为「开放我」,这个部份指的是我们自己知道而别人也知道 的部份例如:我们的长相、身高、体重及某些属于公开性质的数据,例如:性别、籍贯、 特别的习惯…等盲目我 右上角那一扇窗称为「盲目我」,这个部份是指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却知道的部 份例如:个人的口头禅或一些小动作或特定的做事方法,而这是自己平常不自觉的,除非 别人告诉你盲目我的大小与个人自我观察、自我省察的能力有关,通常内省特质比较强的 人,则可能他的盲目我会比较小隐藏我 左下角那一扇窗称为「隐藏我」,这个部份指的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 份例如:许多童年往事、痛苦辛酸的经验、身体上的隐疾…等。
未知我 右下角那一扇窗称为「未知我」,这个部份是指自己不知道而别人也不知道的 部份例如:若未经某种因绿际会的经验,可能从来也不知道自己会演说、口才一级棒,若 没有当过班级干部,不知道原来自己领导统御的能力还不错…等,通常是指一些尚待开发的 能力或特性,当然也包含弗罗伊德所提出的潜意识层面,默默影响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周哈里窗的概念提出是希望人们能清楚掌握自己的四个部份,并且透过自我省察、自 我坦诚、他人的回馈…等方式,使开放我能越来越大,而其它三部份越来越小你了解自己吗?你了解自己吗?影响一个人做决定的自我因素不外乎「我能够做什么?」、「我喜欢 做什么?」、「我愿意做什么?」三个主要考虑因素「能做什么」是「喜欢做什么」的后盾,我们常从能力与性向两方面来了解自己能做 什么能力是一个人从学习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性向是指潜在能力,是一个人如果经过训练 或学习后,可能会有的知识与技能衡量自己能做什么,避免眼高手低,考虑自己的未来是 很重要的「喜欢做什么」是与个人的兴趣有关,一个人的喜爱会随着时空而有所改变,但影响 生涯决定的通常不是「幻想式的喜欢」,像小孩子喜欢当影片中的英雄一般,也不是休闲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