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读书和个人素养的关系.doc
3页做一个有思想、有素养的教师 ——浅谈读书和个人素养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但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读书与道德本就相辅相成爱与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具备极强的使命感、责任心,要做到淡薄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有思想、有智慧、有素养是当好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而要做到这些,我觉得和好读书、读好书有分不开的关系,读书是个人成长的必然条件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而对于以传承文明为己任的教师,我要说:教师的全部价值就在于思想而思想的来源离不开丰富的知识积累,也就是说,离不开书籍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字、文学发展当然也是很长的一段历史,读书能够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感受他人的思想成就,我们在分享他人思想成就的基础上,经由观察、体验、悟识而创生思想思想相对于观点,有更强的理性色彩,美术教师的博学有利于审美传播、有利于学生接受审美,从而实现创造美。
唐·韩愈《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播思想;授业,就是教给学生谋生的技术与水平;解惑,就是解开学生人生历程中的困惑其中传道是教师第一位的责任,故而韩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也认为:“教育是协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水平,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教师有思想是明辨是非的准则多读书、读好书,恰恰就是思想的指明灯,有思想使得我们能够认清形势,分清是非,坚持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标准,从而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化教师有思想是合格教师的基础有思想使我们变得更具有方法和技巧,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升教学的艺术,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成为学生的“领航人”善于读书的人,往往是极具修养的人教师通过阅读持续提升自我,具备一定的修养和思想《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说,“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升自身“思想”的过程。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丰富渊博的知识是一个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开阔视野,拓展时空,提升理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思考能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中,如果觉得别人的成功经验比较好,适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就能够大胆拿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为我所用就是他人的教训,同样也有借鉴作用,能够避免走弯路为此,平时要多读书,读有益于自己的书,特别要注重向实践学习,学以致用,丰富自己俗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我们不停地学,就能为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这里的“思考”主要是指“反思”什么叫反思?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师,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持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反思乃是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要想适合教育形势日益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持续地实行教学反思,才能促动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经常反思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哪些教学环节还需加以改进?反思理应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即教学前应认真想一想怎样上好这节课,教学中如何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有效果,教学后更要思考一下这个课的得与失、成与败等,把这些思考认真地记录下来,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还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读书亦是如此,举一反三,只求进步爱读书之人,自然有爱思想的大脑我们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丰富的阅读经历和积累,这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有思想的教师,也一定是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师因为只有持续地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为此,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就必须要有一种科学的探索、创新精神,需要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模式、构思新方法陶行知先生曾说:“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是开辟精神只有持续进取创新的教师,才能在促动学生发展的同时,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也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 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经说过:“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是教师的第一智慧” 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智慧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现代人智慧,就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智慧已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知彼就是取得信息,取得大量有用的信息,而后转化为理性的决策,取得战争胜利,这就是大智大慧。
佛家也有句话“觉行圆满”,是指修行到高层,其觉性甚灵,可以获取足够的信息,且悟性极强,行动处事圆满无漏,即是大智大慧读书使人变得博学,读书使人学会善良智慧若是与善良结伴,那便是大智慧;智慧若是孤独前行,那就只能是小聪明人生需要的是大智慧,而最忌讳的则是小聪明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才有大美丽,才有大人生,大人生才是至诚至善的人生小聪明总有个性的弱点,个性的弱点总会造就人生的局限,小聪明造就的人生是支离破碎的人生中国的早期社会,传统文化主导下,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追求的境界,读书人入不了仕,才去教书,做教师是读书群体中的末流,更是读书人的悲哀至圣先师孔子,在仕途上没有发展,为了吃饭维持生计教一教别的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读书人教书做教师,成了庞大的社会阶层,成了一种职业,一种事业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看,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从奉献精神的角度看,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的人格包括教师的境界、教师的治学从育人的意义上看,教师的人生境界,可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人类境界一个教师追求的人生境界越高,他培养出的一代新人的人生境界也越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的课程智慧。
教师的智慧来源于对教材的阅读,得以自我理解方式,从而创造性的向学生讲授知识,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而这一效果,离不开的就是阅读在目前,我们提倡“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等观念,但“教教材”、“考教材”的传统,很难完全消失唯有阅读得到理解和创造性利用教材,才是为学生服务,才是做学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的成长智慧就是读书,但绝非死读书,而是一种唯我所用的批判式读书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锻炼,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终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这就是所说的教师行动靠教师自身主动、自觉参与才能完成做一个有素养的教师 “素养”一词,早已有之,其意义也不难理解,“素”,向来、平日;“养”,修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能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源源不断的河水教学走什么路,关键取决文教师,取决于老师的人文素养,教学素养,以及信息素养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加强文化修养文化是人类创造并能传承下去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读书求进步,努力提高文化修养品位,达到待人有修养、处事有分寸以个人修养影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知识带来的魅力,从而确定自我成长的积极梦想,并为之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