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镜峰寻找学校文化的向心力.pdf
1页刊周主编:齐林泉编辑:齐林泉见习编辑:李萍设计:王保英 :010-82296589? 邮箱:xiaozhangcn@探探索索治治校校之之道道 展展现现办办学学智智慧慧2015 年 9 月 24 日星期四06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 公众号:第一缕阳光孙镜峰:寻找学校文化的 “ 向心力”■宋洪昌宋以生“ 师生长时间在同一环境下生 活和学习, 会不自觉地接受学校文 化的耳濡目染, 身上必然会带有这 种文化价值的印记 文化对一所 学校的重要性,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 区晏婴小学校长孙镜峰深有体会 孙镜峰说, 文化会让一所学校 有温度, 有光亮 有了文化, 学校 教育就具备了一种生长和延续的力 量, 师生的成长就会更加生机盎 然 近年来, 他带领师生们不断探 索学校文化真谛, 追寻学校文化本 真, 慢慢走向学校文化建设的深 处 在这里, “ 以文化人, 以文育 人” 的智慧教育理念已青草满坡, 花香盈谷理念源自认同 故事叩启智慧【“ 优秀的学校文化, 应该是师 生认同的文化 只有在形式和内容 上得到师生的认同, 成为师生共同 的价值追求, 学校文化才会具有强 大的生命力———孙镜峰 】为什么不少学校“ 做” 出来的 文化没有文化, 原因在哪里? 孙镜 峰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时常会思 考这个问题。
一次, 孙镜峰到一所较有名气 的学校参观学习 其间, 这所学校 的校长颇为得意地介绍了学校文化 建设的成果 孙镜峰出了校门后, 内心的失望溢于言表, 他说: “ 一 圈走下来, 感觉名不副实, 我看不 出他们的学校文化里有多少文化!” 类似的情形, 孙镜峰已不是第一次 遇到 在孙镜峰看来, 文化表里割裂 的现象, 在很多学校中普遍存在 “ 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是不少 学校文化建设的常规操作 学校投 入大量精力和资金, 将所谓的“ 文 化” 物化为标语、 口号、 格言警 句, 做成牌子挂起来, 以为这样学 校就有了文化 他认为这是学校文 化建设的“ 误区” ———将文化简单 理解为理念的物化, 表面看上去好 像有文化, 但只重形式, 其实距离 “ 文化” 还很远 还有一些学校花钱请专门的商 业公司为学校设计文化, 孙镜峰对 此不以为然: “ 试想, 设计公司的 人员是否懂得学校文化建设的规 律? 是否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有透彻 的理解? 对学校的历史传承又有几 分领悟? 设计出来的文化又怎会融 入到学校教育系统中去?” 他认为, 为文化而文化, 学校文化就会千校 一面、 大同小异, 缺乏独立性和个 性, 当然就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 力, 难以走进学生的心灵, 因此学 生记不住校训、 校风也就不足为怪 了。
“ 要建设真正的学校文化, 必 须首先找到学校文化的根, 探索学 校文化的本真 在孙镜峰看来, 只有从学校核心办学理念自然“ 生 长” 出来的学校文化, 才是真正的 学校文化; 只有依托学校核心办学 理念去构建文化, 才是学校文化建 设的正道 孙镜峰六年前以校长的身份走进当时刚刚建成的晏婴小学时, 他 就开始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 学校 的核心办学理念在哪里? 几番思考 与讨论, 他和学校教师“ 盯上” 了 “ 晏婴” 这个文化符号 晏婴是智 慧的代名词, 而启迪智慧又是教育 恒久的主题, 所以晏婴小学的核心 办学理念就应该是“ 智慧教育” 有了核心办学理念, 一张“ 智 慧教育” 的蓝图在孙镜峰心中铺展 开来———构建“ 智慧德育”, 打造 “ 智慧课堂”, 建设“ 智慧课程”, 培育“ 智慧教师”、 “ 智慧家长” 和“ 智慧学生” 等, 学校所有工作 都要开启“ 智慧模式” 蓝图如何变为现实? 孙镜峰认 为, 有效实施“ 智慧教育”, 需要 师生认同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来自 于文化的推动 “ 只有构建学校文 化, 让全体师生拥有一种大家认同 的精神, 学校才会有凝聚力和向心 力, 才能蓬勃发展。
共识在孙镜 峰和教师们的讨论、 交流和思考中 渐渐形成: 晏婴小学要培养智慧学 生, 最好的方式不是直接告诉他们 什么是“ 智慧学生”, 而是用“ 智 慧文化”, 春风化雨, 让他们自己 慢慢领悟和实践 如何让学生接受“ 智慧文化”? 孙镜峰的想法是, 必须化抽象为具 体, 让学生容易理解、 接受和喜 欢 他想到了故事的形式: “ 没有 哪个孩子不喜欢听妈妈讲故事 小 学生还处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时期, 故事对他们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此 外, 故事也最能传递丰富的内涵 当‘ 智慧文化’ 的价值理念用一种 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 更容易打 动学生, 被学生所接受, 也更容易 触动学生的心灵, 成为影响学生最 持久的力量过程即是目的 学会做人做事【“ 在构建学校文化的过程中, 每个人既是参与者, 也是受益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 过程就是目 的———孙镜峰 】找到了“ 智慧文化” 的传递方 式, “ 智慧文化” 的构建就水到渠 成 孙镜峰和他的团队将“ 智慧文 化” 的主旨从两个维度进行了界 定: 智慧做人, 智慧做事 于是, 学校发动全体师生搜集智慧做人、 智慧做事的经典故事, 并通过这些 故事向学生们传递“ 智慧文化” 的 价值理念, 孙镜峰和全体师生开始 了一段“ 智慧文化” 的旅程。
征集 “ 智慧故事”,是这段旅程 的起点活动一开始,全体师生就热 情响应:他们走进书店、图书馆,捧 起图书,寻找充满人生智慧的故事 师生们乐此不疲地寻找故事, 体验 一种优雅而宁静的读书生活 更没想到的是, 家长们也加入 到了“ 发现故事” 的行列中 他们 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读书、 一起交 流、 一起品味每一个故事的意蕴和 包含的深刻道理 无心插柳柳成 荫, 一个寻找“ 智慧故事” 的活 动, 竟然生发成了亲子共读活动 几个月过去, 经过师生和家长 推荐, 各个班级层层筛选, 初选了 1000多个“ 智慧故事” 学校成立由校领导、 教师、 家长组成的评委 会, 对这些“ 智慧故事” 进行筛 选, 之后再将它们公布在学校网页 上, 由全体师生和家长投票, 最终 选出了220个“ 智慧故事” 220个故事分为两大主题, 一 是“ 学会做人”, 包括善良、 尊重、 诚信、 责任等八个子题; 二是“ 学 会做事”, 包括规则、 合作、 坚持、 精细等五个子题, 每一个故事都图 文并茂 当一个个故事驻留学生心 间, 做人和做事的道理也在他们的 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学校还对入选故事的推荐者颁 发了证书, 进行奖励。
五年级 ( 1 ) 班的王梓琦推荐的故事 《 奖 金的一半给你》 入选后, 非常高 兴, 每次都要绕道去看橱窗里那篇 她推荐的故事 围绕着220个故事的“ 故事” 还远未结束 晏婴小学举行了“ 智 慧故事我来讲” 系列比赛, 各班级 也开展了“ 课前小故事” 等活动, 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经典“ 智慧 故事” 潜移默化中, 这些故事影 响了学生的成长 学生搜集故事, 要从阅读大量 故事开始 孙镜峰认为, 阅读、 选 择故事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而 讲故事就是感悟、 理解故事的过 程 不仅是学生, 教师们在参与 “ 智慧文化” 建设过程中也逐渐领 略到人生的智慧 孙镜峰认为, 这 些人生智慧的习得, 会让教师们反 思自身, 引领他们“ 长” 思想、 “ 长” 能力, 成长为“ 智慧教师” 而让家长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 同盟军, 这是孙镜峰最愿意看到的 结果 征集故事时, 学校鼓励家长 与孩子一起阅读, 筛选“ 智慧故 事” 评选故事时, 学校邀请家长 作为评委会成员, 直接参与学校的 文化建设 还有不少家长通过电 话、 短信、 等方式, 与学校取 得联系, 甚至直接给孙镜峰打电 话, 发表自己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看 法。
孙镜峰认为, 让家长参与学校 教育是必然的选择 家长参与学校 文化建设, 了解了学校文化, 进而 理解学校、 支持学校 更重要的 是, 活动过程中, 家长与孩子的关 系拉近了少成若为天性 教育也成自然【“ 学校文化建设是另一种形式的 教育, 这种教育往往更具有穿透力, 影响也更深远———孙镜峰 】如今, 晏婴小学俨然成为了一个 智慧故事的王国 师生们阅读故事、 讲述故事、 传播故事, 智慧做人、 智 慧做事的种子慢慢地在每一个人的心 中生根、 发芽 “ 从被动到主动, ‘ 智慧文化’ 真正从师生心灵中生长 出来, 成为一种大家认同的精神, 也 必将成为影响每个人一生的文化 孙镜峰自豪地说 学校将评选出来的200多个“ 智 慧故事” 陈列在橱窗里, 置于楼道之 中 每个楼层都有不同的主题, 有的 是“ 诚信”, 有的是“ 分享”, 有的是 “ 尊重” ……学生们走出教室, 抬头 就能与“ 智慧故事” 相遇 在校园的 道路两侧、 花园小径旁边, 随处都可 以读到“ 智慧故事” 在教学楼厅堂 的两侧墙壁上, 智慧做人、 智慧做事 的铭言, 成为晏婴小学智慧文化的一 道亮丽风景 “ 世间数百年旧家, 无 非积德; 天下第一等好事, 还是读 书”、 “ 人为善, 福虽未至, 但是祸 已远离; 人为恶, 祸虽未至, 但是福 已远离” 等名言中蕴含的智慧, 慢慢 融进学生们的精神中。
到处都是智慧的痕迹, 智慧文化 像空气一样, 充盈了整个校园 通过 “ 智慧文化” 的物质载体, 实现文化 价值理念的有效传递, 生活其间的学 生和教师耳濡目染, 自然就“ 智慧” 起来 相关的文化因素慢慢沉淀, 学 校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文化磁场, 吸 引附近的每一个人, 教育也就随时随 地发生着 一天下午, 已经放学很长一段时 间, 正准备下班的孙镜峰看到校园甬 道一头有名学生,他坐在地上,把本子 放在膝盖上,正写着什么他很好奇, 走近询问 学生告诉孙镜峰, 他是四 ( 2)班的副班长,今天他们班有位同 学在食堂打饭时不排队,别人劝说,这 名同学还理直气壮,于是,他想给同学 们讲讲 《 守规则的德国人》的故事,让 同学们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 智慧文化” 的沉淀, 影响的不 止是师生, 还有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 人 学校印刷室的一位职工发现自己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 但是做什么 都坚持不下来 于是, 她就不止一次 地读校园展板上那则 《 甩手的故事》, 想把这个故事记熟, 然后讲给他的儿 子听, 希望能对他能有所启发 文化 的力量, 竟让教育变得如此自然文化教学相辅育人水到渠成【“ 文化不是孤立的, 必须与学校 的日常管理、 教育教学等相融合, 才 能够真正成为一种教育价值认同。
———孙镜峰 】“ 智慧课程” 建设是晏婴小学智慧 文化建设最出彩的体现 在国家和地 方课程外, 晏婴小学还设立了56门校 本课程 这些课程相对固定, 集中在 每周三上午第3至第4节课开设, 所有 课程由全部学生自主选择, 打破班级、 年级界限, 实行走班上课 每当周三 上午第二节课下课铃声响起, 学生们 蹦蹦跳跳走出教室, 手里或拿着魔方, 或拿着机器人, 或拿着航模, 各自走 向所选课程的开课教室 孙镜峰认为, 56门课程中大部分 是蕴含着创造智慧的科技课程, 可以 有效促进学生的智慧创造 同时, 学 校将有关智慧做人、 智慧做事的主题 故事课程化, 营造学校德育生态环境,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育主题课程 所有德育主题课程都融入经典故事, 将感恩、 诚信、 守礼、 尊重、 责任等 主题内容以生活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重视学生的参与性, 突出道德体验真 实性, 深受学生欢迎 毕业季的时候, 学校设立感恩主 题德育课程 班主任先给学生讲述有 关感恩的故事, 然后将班内每名学生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学习、 生活精彩 瞬间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引导学 生感恩这段岁月、 感恩老师和同学、 感恩学校。
从教室到校园, 感恩的情 愫在校园内慢慢集聚, 逐渐演变成师 生集体课程 学生们在用心感悟有关 感恩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