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化州PPT.ppt
11页1,我的家乡,化州,2,目录,化州简介 化州历史 经济概况 化州特产 化州橘红 笪桥黄瓜 化州孔庙 化州戏剧 化州物产,3,化州简介,化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1-- 11045、北纬2129-- 2213,南北距80公里,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地形狭长,状若坐狮,地势由北向南倾斜耕地面积65.9万亩,林地面积161万亩,果园面积90万亩,淡水鱼塘面积10万亩,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地理环境条件优越,是我国著名的南菜北运基地之一,北与广西北流县交界,南与广东省吴川市接壤,东与高州市和茂名市茂南区相连,西与广西陆川县及广东省廉江市毗邻矿产资源丰富,据初步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20多种,矿产资源有、钛矿、高岭土、白石、硫铁圹、铝锌、金矿、铜矿、锰铲、云母石、石灰石、花岗岩、钾长石等资源其中,的钛矿储量位居全国前列化州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下游,地处两广(广东、广西)三地市(湛江、茂名、玉林)的交汇中心,具有独特的地缘发展优势,处在粤西地区中心位置,扼粤西走廊的咽喉,是粤西对外经济的重道黎湛铁路、207国道和广湛高速公路横贯化州,成为连结大西南、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海南省的主要通道和交通要塞,是各类物资的大型集散地。
属我国沿海开放区范围,所辖19个镇均是广东省重点工业卫星镇国家公路G15沈海线广(州)湛(江)高速公路分别横贯南部,国道G207线、省道S284线、S285线、S372线纵贯横穿全境,与县道、乡道连结成网公路客运交通是化州最主要的客运交通方式,化州市区有河东508、河西、北岸508三个客运站,客运班车每天数百班车往返省内外各大城市、市县市内新建有化州市物流配送中心,能及时高效地将货物配送发至全国各地黎(塘)湛(江)铁路河(唇)茂(名)段横贯化州南部,境内路段全长395公里,有化州站、山底岭站、米山站、新安四个铁路站,路线经新安、笪桥、良光等镇和城区、鉴江开发区,年客运吞吐量30万人次东接三茂铁路可通穗(广州)、(北)京、深(圳)、(香)港、汕(头)、厦(门)等, 西连湘桂线接通西南各省(区),南达湛江港化州距离最近的湛江机场约60公里,可提供国内中近距离支线飞行服务;距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约470公里、距香港赤腊角约620公里,可提供国内支线及国际航线服务4,化州历史,南朝宋(公元420年)于今化州境置高兴郡,旋废南朝宋元嘉三年(公元426年)置罗州,檀道济筑石城于陵罗江口(即今化州市合江镇),置罗州县,县治所在陵罗江口。
属广州高凉郡南朝齐再置高兴郡,郡治所在高兴县(在今化州城,一说郡治宋和县,亦在今化州南境),属越州南朝梁大通中(公元527--529年)置石龙郡、石龙县又升罗州县为罗州,置刺史,领石龙、高兴二郡,辖境为今化州、吴川、石城(今廉江)全境,高州西南部,及与广西博白、陆川、北流接壤地带州、郡治所均在今化州城东北旧城岭南朝陈沿梁制不变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灭陈,废高兴、石龙二郡,以州统县罗州领石龙、吴川、茂名三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高州、罗州,立高凉郡石龙县属高凉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罗州,治所在石龙(今化州城),领石龙、吴川、陵罗、龙化、罗辩、南河、石城、招义、零绿、慈廉、罗肥等十一县,属岭南西道邕管经略使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置南石州(今化州),析出罗州徙治石城(今廉江)南石州州治于石龙(今化州),领石龙、陵罗、龙化、罗辩、慈廉、罗肥六县此后,属县或省或并唐贞观九年(635年),南石州更名辩州唐天宝元年(742年)辩州更名陵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辩州唐天佑元年(904年)更名勋州,后复名辩州五代南汉,沿唐制,辩州领石龙、陵罗二县宋开宝五年(972年)废罗州入辩州,以吴川来属,省陵罗入石龙,辩州领石龙、吴川两县。
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辩州改称化州,此乃化州命名之始因州治所西南三里石龙岗有石龙胜迹,以龙能变化,故名化州宋乾道三年(1167年),析吴川西乡为石城县,化州领石龙、吴川、石城三县宋景炎三年(1278年)宋帝日丙即位于硇洲,升硇洲为翔龙县,隶化州化州领石龙、吴川、石城,翔龙四县元,为化州路,领石龙、吴川、石城三县,属湖广行中书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化州路为化州府,隶广东行省洪武七年降化州府为州,并附郭县石龙入化州,石龙县从此撤销化州领吴川、石城(今廉江)二县九年,化州降为化县,属高州府 明洪武十四年,县复改为州,仍领吴川、石城二县化州上属府而又下辖县,地位在府县之间清,沿明制,化州领吴川、石城二县,属高州府5,经济概况,化州全市耕地面积66.5万亩,宜林山地180万亩矿产资源丰富,据初步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20多种化州市按照“以工业立市为突破口,突出发展工业,巩固发展农业和第三产业,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招商引资,努力增加财税收入,提高市民生活水平”的经济发展思路,积极实施“工业立市、产业互动、城镇带动、外向拉动、环境竟争”五大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制定化州市工业园区优惠办法、化州市鼓励民营工业发展若干规定等优惠措施,率先实行“三零一先”工业园区优惠办法。
初步形成了以资源加工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工业体系,不少新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丝绸、羽绒制品、橘红制品、农药等远销欧美、中东、日本和港澳果、菜、蔗、渔、畜、药、林等八大农业支柱产业不断巩固优化,培养了一批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该市坚持“发展第一、经济第一、工业第一、招商引资第一”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努力打造“工业化州、宜居江城、文化橘州、和谐社会”坚持“工业第一”发展理念不动摇,全力打造“工业化州”,根据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利用优势条件,科学、超前地抓好工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工作将杨梅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筹建作为发展工业的一个最重要载体,将该园建设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基地同时搞活市工业城,并向河西、下郭、建设农场拓展改建为河西工业园区,将该园打造成为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基地建设国道207线南盛至笪桥段、省道茂化线和该市迎宾大道两旁三条工业带重点建设文楼白石加工区、平定钛矿开采加工区、中垌水泥生产加工区、新安高岭土加工区等四个资源加工区突出抓好化橘红、茧丝绸、木材、罗非鱼、糖蔗、笪桥黄瓜、水果、禽畜等农产品加工业切实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打造“宜居江城”。
加快实施“东扩南进西拓北延”战略,拉大化州的城市空间布局,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水平和城市建设的品位化州红杨桃和无核黄皮果分别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橘红谈咳液、橘红咳煎膏获国际优质产品最高金奖,获准在美国上市化州市先后获得全国乡镇企业先进县、全国水果百强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市)、国家无烟草广告城市和省卫生先进城市等国家(省)级荣誉称号,南盛地税所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职工之家,化州人民医院、电信局被评为省文明单位,名教村被评为省文明示范村6,化州特产,簸箕炊是传统的粤西特色小吃,在茂名、高州、化州、湛江一带非常盛行 簸箕炊(化州又称格籺“籺发音”),因其采用竹篾编制而成的簸箕为盛具而著称,其后放磨成桨的米粉于簸箕当中,待一层熟透后再逐渐添加,一般都有三层以上待米粉全熟后,用小刀将其剐成格状,以方便食客食用,最后在其表面放上香油、芝麻与蒜蓉浆(即蒜鸡油)然后蘸着吃,入口细腻富有弹性,不过因蒜蓉有余味,所以也有不好此道者,故可单纯放花生油所煮成的香油,其风味依旧7,化州橘红,形态特征 化州橘红系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药用部位为未成熟果实和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在产地加工时将橘皮用刀分成两层,外层为橘红,内层则为橘白。
商品名称为毛橘红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的功能,为常用中药药用历史相当悠久当地有正毛化州橘红和副毛化州橘红两种,前者是正品,为常绿灌木,主干明显,粗而短,一般高051米,树冠高4米左右,枝梗短而粗壮,基本无刺,嫩枝梗稍扁起棱,密被绒毛,单身复叶互生,叶片厚,椭圆形,叶翼倒心形,叶片边缘密布绒毛,嫩叶尤多,叶腋处生总状花序或花束,花萼呈杯状,萼片4浅裂,花瓣4片,矩圆形,白色;果实球形,多心室,幼果全身被雪白绒毛花期23月,幼果期34月,果熟期10月8,笪桥黄瓜,笪桥农民种植黄瓜历史悠久,量制成瓜干,则是百多年前的事,笪桥黄瓜(又称化州黄金瓜),以产地得名,始种地是中村、留村,以后陆续发展至附近的山埇、下垌、英笔、禾仓角、尘塘、良埇、低坡、西埇和瑶埇等地新中国成立后,笪桥黄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除旧产区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外,相邻的良光区(镇)豺岭、龙秀、落底、斋塘坡和出拔等地也有种植50年代至70年代,笪桥每年种植黄瓜100多亩,制成瓜干15吨左右笪桥黄瓜有甜瓜、黄瓜、米瓜和蛇瓜4个品种这些瓜经过细致加工腌制成的瓜干,色泽金黄,淡甜,鲜脆可口,久贮不坏黄瓜干与瘦肉加上冬茹、蚝豉,剁成肉饼,美味可口,饶有风味;将陈年瓜干合老米熬成稀饭,可治慢性腹泻及痢疾;以酸醋、生姜作佐料,把瓜干同猪蹄或生鸡一起熬汤,是产妇的精良食品,既消食开胃,又去淤生新。
因此,人们往往把笪桥黄瓜当作送礼佳品,赠送亲朋挚友故此,笪桥黄瓜干远销广州、深圳、珠海、海口、三亚、湛江、南宁、北海和香港、澳门等大中志市,且销售量日益增大,经久不衰9,化州孔庙,化州孔庙,又叫文庙、学宫,位于化州市的宝山南侧,面向南兰,宏伟壮丽,是当代有名的古建筑孔庙原为化州古镇的文教中心,它包括崇圣祠、明伦堂、乡贤祠、名宦祠、和石龙书院等建筑群体这些建筑群体分布于宝山之南,重楼叠阁,十分壮丽它与海南的文昌孔庙并雄于南粤化州孔庙历经宋、元、明、清数朝,宋代嘉定2年(1209年),州守范良辅迁旧学府于州治南阙,这为孔庙的雏体元、明二朝迁移重修,到清朝乾隆13年(1748年)复迁旧址,嘉庆5年秋至次年,最后确定孔庙规模和布局孔庙前面有开阔的广场,庙东为青云路,直上是一座三间的明伦堂,明伦堂之左为学正署,再拾级而上是尊经阁,此阁3间,上下2层,原为教谕讲课之堂楼内藏有国学十三经、廿一史、史鉴纲目等孔庙东西两门各有中左右三门进门“照壁”入目,照壁上有“天下文杷”柏木牌场一座,拾级上为“大城门”,门左侧名宦祠,右侧为乡贤祠,下级为丹墀,丹墀左右为东西二庑,外有走廊直通正殿正殿是大成殿,雕梁画栋,盘龙飞凤,十分瑰丽,顶层上阁由玲珑剔透的木楔子叠承,飞檐翘起,殿盖琉璃筒瓦,殿上二龙珠的陶瓷浮雕栩栩如生。
大殿西有甬道通联始建于崇祯年间的石龙书院,有长廊环回自科举废止后,祀孔之风渐淡,孔庙渐改为学校,解放后为化州第一中学校址现在主要建筑“大成殿”“尊经阁”尚存10,化州戏剧,木偶戏 南宋以后,由中州迁至福建的移民有不少迁来化州,木偶戏(俗称鬼仔戏)便同中州文化一道传入,历元、明、清三朝,日趋发展繁荣至清末民初,木偶班发展为不同类型就其舞傀形式分,有提线木偶,有仗头木偶,仗头木偶又有小傀、大傀之别;就其规模大小分,有单台戏(1人)、中班(36人)、大班(10多人);就其唱腔分,有唱鬼仔戏者,有唱粤曲者另外一种“阴阳班”,白天(下午开始)舞傀儡唱粤曲,夜晚由化装演员演唱,与一般粤剧无异境内各种类型之木偶班,以唱鬼仔戏者为主体,化北多为单台戏,化南多为中班、大班由于鬼仔戏用本地话演唱,声韵修扬,妇孺皆懂,为群众喜闻乐观,历久不衰每当民间节日、农闲或其他庆典,群众多请木偶班演唱助兴,台期一般三五天,也有连演上个月者因而化州素有“森偶之乡”之称 粤剧 俗称“大戏”,为化州传统的剧种,历来城、乡人民所喜爱清代中叶开始传入本市清末和民国,市区及南安、杨梅、南盛等大圩镇都组建有业余或职业粤剧班,每于民间节日、庆典活动或农闲进演出。
除本地粤剧班上演外,城、乡还不时集资聘请省、港的专业粤剧名班到来演出当省港粤剧名班上演时,往往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赶来观看其时演粤剧。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