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小学语文练习题中一些关键词语的理解.doc
3页对小学语文练习题中一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一)现象1、 “怎样” “怎么” “什么”——低年级使用频率较高,主要用意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回答一些确定性的问题如“‘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等另外, “什么”在有些问题中是鼓励学生进行想象练习的,如“小马从磨坊回来,会对妈妈说什么?”2、 “为什么” “应该是”——多出现在低年级阶段,要求思考的多是简单的非确定性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概括确定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说手和脑是两件‘宝’?” “为什么这个孩子伤心地捧着空花盆来了?”3、 “觉得”在一下开始出现,引导学生尝试说出自己独特的感觉,对于个性化的认识教师要多做肯定4、 “说说……意思”在二下有所涉及,侧重于对词句的理解二)对策这告诉我们,在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是什么” ,主要手段就是让学生多读书,并在多形式的交流中统一认识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对内容进行概括,用简短的话说出“是什么” 二、第二、三学段常用词语的分析及对策1、延续第一学段的几个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进一步解决好“是什么”的问题2、 “哪些方面” 、 “哪几部分” 、 “哪些地方”这几个短语在第二学段交替出现,但还是有区别的。
哪些地方”指的是文中的“点” ,具体表述还有“哪些词语” 、 “哪些事情”等,基本都属于确定性的问题如“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国徽?”诗歌中每一节各写了一个内容,如硬币、警察的帽子、天安门等哪些方面”则指的是不同的“面” ,需要有立体式的思考,有一定的难度如“你从哪几个方面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这就要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葡萄沟盛产各种水果,尤以葡萄最受人们喜爱;二是秋天葡萄丰收时的景象;三是写葡萄沟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再如, “课文第五自然段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就要考虑时间、天气、环境、敌人等多种因素哪几部分”指的是文中的“块” ,这类练习要求的内容也相对固定,也比较浅显,只要认真读书就能完成3、 “体会” 、 “理解”等词语的运用体会”一词从三年级开始几乎成了每节课的必备练习,有词语意思方面的,有写法方面的,有句子含义方面的,也有人物心理方面的那么, “体会”究竟是什么意思?这类习题该怎样处理呢?词典上对“体会”的解释有两种,当名词用是亲身体验并领会的意思,当动词用用体验领会到的道理对此类练习要注意设计适合的学习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读和写的经历,对事物所含着的道理有所领会,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达到比较优化的目的。
因学生现状不同,要求也要有所区别,至于结果也不要一味地求同;例如:“跟唱《爱我中华》 ,体会‘我爱中华’每次重复所表达的感情 ”首先要自己唱,在唱中把自己融入歌词描写的境界中又如, 《献你一束花》中的“找出课文中插叙的部分,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读书中准确找出来,然后尝试取舍,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教师决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直接写出插叙的作用理解”在二学段提及,在三学段出现较多,意思是“懂得” ,侧重于词句的含义如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后曾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类习题需要老师帮助指导,使学生能够“理解”的正确启发”指的是从中得到的领悟,有由彼及此的含义,解决的办法应以联想为主 《他发明了什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惠特尼的发明与瓦特、爱迪生、贝尔等人的发明有什么不同?对你有什么启发?” 《孔子和学生》中“‘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另外, “感受” 、 “思考” 、 “想象” 、 “了解”等词语,也各有侧重,需要我们操作时准确把握4、 “主要内容”和“具体内容” 、 “重要信息”的使用。
主要内容”需要在读中比较归纳,然后用简短的话总结出来,尽量不用原文中的话,突出一个“精” 具体内容”要按提示在比较中筛选,常常用文中的原话来表述,要突出一个“细” 重要信息”则兼有上面两个词语的一些意思,既要用原文,又要围绕主题来比较选定5、 “喜欢” 、 “最感兴趣” 、 “印象最深”的使用这几个要求都较低,照顾到个人的情感,但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注意引导,逐步达到公共标准做法上,让学生说出喜欢之处,再说说喜欢的原因如“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6、 “相关” 、 “有关” 、 “关于”等词语的区别《小镇的早晨》课后两道习题都出现了“相关”一词,一是“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句子 ”另一题是“第二自然段写了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词句 ”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是“相关” ,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互相关联” 百度上查到的解释是“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如果变量之间具有相随变动的关系,则称变量之间相关 ”结合上面的第一题,就是要围绕文章的中心词“美”找出具体的表现;第二题围绕每段的中心句找出具体的表现,都是从整体到部分的练习做这类试题,不仅让学生找出来,还要思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学习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