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山东潍坊中新双语学校学习后记.doc
3页山东潍坊中新双语学校学习后记 榆林市第十一中学 李世兰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个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的九月,我和同事们来到素有“中国风筝之都”美称的山东潍坊,进入中新双语学校实地考察学习,感受了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超前的教育理念及人文的管理体制,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想,收获颇丰 初入校园,经过简单交流和短片介绍,不禁被学校团结敬业的管理团队和浓厚的教育科研气氛以及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震撼 进入教学楼,过道地面一尘不染,墙壁上的学生才艺展示栏,家校合一宣传栏,学生月主题活动记录栏,师生合作学习……,所有内容主题鲜明,设计新颖,文面美观,让人赏心悦目,应接不暇留连其间,仿佛在舒适自然的环境中享用丰盛的精神大餐这足以体现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超强的人文素养,独特的办学理念 亲临课堂,近距离接触学生学习生活,首先惊异于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五节语文课,老师们端庄自然的教态,准确流利的普通话,刚劲的粉笔字以及穿梭在学生间的从容镇定,谈笑间的和蔼亲切,言语间的智慧,无不看出教师丰厚的文化积淀,过硬的教学功底,先进的教育理念,超强的驾驭教材和课堂组织能力,难怪能培养出这么素质高,思维活,语言表达水平高的优秀学生。
五节课除五年级外,各年级一节每节课,老师能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无论是低年级的拼音识字教学,还是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都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或重点指导,或引导读书,或组织讨论,或交流点拨,自始至终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每节课体现课标“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注重言语实践,加强拓展阅读,突出语言运用如四年级阅读教学《爬山虎的脚》,老师从语言运用的实践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假如自己来写,会写什么,怎么写?然后读文,和课文对比,学习课文的表达特点,读写结合又如六年级《穷人》教学,老师从小说的三要素,即环境,人物,情节出发,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品析桑娜,渔夫勤劳善良的特点,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并以一篇带动多篇,交给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并续写结尾,学习写小说,使读和写相得益彰 五位老师就像手握线轴的风筝人,把握好风向,放飞学生的思想,让孩子们徜徉在语文的蓝天中,自由自在,多姿多彩地享受语文带给他们的快乐 课间活动更是学校的一大亮点各班级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或跳皮筋,或踢毽子,或打球,或游戏……,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各种活动井然有序,紧张激烈,生龙活虎,师生一同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此时的校园真正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作为20多年教学经历的一线语文教师,在教材的理解把握,教学内容的选择整合,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课堂组织调控等方面,我基本能根据课标要求,尽力渗透课程理念,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拓展阅读面,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努力,但教学基本功,特别是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自叹不如,以后还得加强练习,希望参加更多学习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自己的语文课堂增添光彩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