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doc
4页高一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本试卷共有21小题,其中选择题12个,单选每小题3分,多选每小题4分,共40分填空题和实验题,共15分作图题5个每小题3分,共15分.计算题4个题,共30分全卷共100分二.试卷特点1.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全卷21个题目考查的都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偏题、怪题和很难的题目,符合学生实际2.试题注重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覆盖面大试卷对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等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并兼顾了知识的覆盖面,其中相互作用为重点测试内容3.注重了高考所要求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五方面能力的考查4.试题的较难,区分度不大.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考试成绩统计共有542人参加考试,平均分47.0609,最高分为90分,90分以上的1人,占0.185%,80分以上的8人,占1.48%,70分以上的30人,占5.54%,60分以上的99人,占18.27%.2. 答题情况分析第1-12题:选择题,40分.平均得分21.524分第13-16题:实验题,15分.平均得分7.317分。
第17题:作图题,15分.平均得分7.376分.第18题:计算题,6分.平均得分4.26分.第19题:计算题,8分.平均得分3.726分. 第20题:计算题,6分.平均得分1.099分. 第21题:计算题,10分.平均得分1.755分.3.存在问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1) 学生双基知识不扎实,知识有效积累不够,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理解不透彻;对物理基本技能的掌握不熟练;知识遗忘率高.例如第1、2、3、4、5四题,属于送分题,其他题也都是很基础的问题,但学生的得分率却并不理想这些都表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起特别注意2)审题粗心或审题习惯差,忽视题设条件,不能形成清晰完整的物理情景如第17题中的(2)两小题是要求分解重力,但不少学生在解(2)小题中进行受力分析;第20题学生不会审题3)学科思想方法未有效形成,分析思路混乱,难以进行准确的物理判断和推理例如第21题,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第19题,分不清物理过程,列方程混乱4)综合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差如计算题不少学生出现计算错误5)应用文字、公式进行书面表述的能力差,不规范或词不达意现象较普遍。
对计算题,不写必要的文字说明,所列方程书写不规范,甚至有的不写基本方程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研究《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方向《课程标准》是对课程进行教学及助学的依据《课程标准》进一步规定了课程教学和考试的内容、范围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结合教材,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使其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不要进行过多的扩展和补充,要注意控制好教学难度和广度,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学生对物理的畏惧感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大多数同学对课本中与课标直接相关的知识点掌握较好,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主要原因是学习被动、学习习惯不好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找到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学好物理3.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要做到针对性强,不能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观判断选择教学要求和方法备课组要组织集体备课,研究有效的教学要求和方法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5.注重思维方式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
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物理情景的建立,重视训练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加强对物理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加强规范性做题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同时加强教师的示范性,给学生做好榜样作用,保证板书的完整性,规范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2014.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