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上学期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docx
5页XX 年上学期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XX 年上学期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一、总体情况本次试卷覆盖面全,能从多方面考查学生所学知识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总体来看,这张试卷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题量适中,基本上没有偏、难的题型,试题类型比较灵活,并且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但是学生做的并不是很好,优秀率仅为 20%,及格率是 81% 二、试卷分析 本次命题共分七大题,下面就对本次测试中存在的问题逐题作一分析: 第一题:填一填 (共 18 分)50%的学生出错在 5 分以内出错率最高的是第 8 题, “4 个边长 5 分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 ,面积是() ”学生不少求的一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还有一些错的更离谱,错误率达到了 97.5%其次是第 4 题, “一根 36 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做错的答案各不一样,大概有 90%的学生做错,原因是没有掌握方法,没有理解 36 厘米就是正方形的周长,根据周长求出边长再求面积再次是第 2 题单位换算,六个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多数要有一个错,多是面积单位换算错的,主要是这块进率不同,易混,导致做错。
再次是第5 题填合适的单位名称,四个空一般错一个还有第 7 题,“估一估,速度最快的在()画‘○’ ,最慢的在()画‘△’ ”,错的主要原因是没认真阅读题目要求 第二题:判一判有 25%同学全对,出错最多的是第2 和 3 题:,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 3 倍,那么它的面积也扩大到原来的 3 倍不少同学没有仔细思考就打了对,学生不能运用面积公式进行分析,对举例的方法运用的也不好第 3 题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个非零的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一是学生读题不细心,再就是没有认真思考这里的“可能是”与“是”的区别 第三题:选一选(5 分)有 10%的同学全对出错最多的是第 5 题错误率高达 75%:一个长 15cm,宽 8cm 的长方形,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错的都是直接算的长方形的面积其次是第 1 题边长()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 1.公顷没想到竟然有 50%的同学都选的 1000,对这部分基础知识掌握较差 第四题:算一算(共 32 分)1、直接写得数:75%学生得满分,其他学生多是做错一道题,极个别错两道 2、竖式计算 50%的同学得满分出错的原因主要是粗心,如:计算结果有余数的,在横式上写答案时不写余数,计算完没有写结果,写结果时抄错数,还有要验算的结果写的被除数。
在计算 750÷3 时,有的等于 25,说明学生对商末尾有 0 的除法的算法没有掌握 3、脱式计算 39%的同学的满分,出错的同学中有 1/3出错多于两个主要是计算不细心 第五题: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共 4 分)93%的同学得满分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没画,一个画对一条另外一条错了 第六题:移一移,填一填(6 分)27%的同学的满分,主要在平移时数格子数不好 第七题:解决问题(共 30 分)第 1、2、4 题正确率较高,个别做错的原因是粗心第 3 题,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是每平方米种 3 棵月季花应用面积乘 3,而不是用除法第 5 题出错的也较多,主要是不会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第 6 题出的最多,主要是题中的信息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多,学生不能较好的进行信息的选择 三、通过这次测试,反映出的问题: 、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欠缺,对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都不能很好的遵守,简单的加、减、乘、除也很容易出错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还不够,非常粗心题目会抄错;简单口算也会计算错;算完结果会抄错;余数会漏掉;等等 、学生对于数学概念掌握不扎实,比如:不知道边长1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公顷是应该扎扎实实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一背、记一记这些概念性的东西。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很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对给出的信息不能较好的选择利用,进而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测试,还反映出学生中一个非常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检查验算的习惯比较差 四、今后教学措施注意下几点: 、培养学生读题、仔细审题、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做到拿到题目先浏览,清楚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然后再进习分析、解答解决问题还要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对一些基本概念还应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对题目的分析能力特别是一些题目比较长、字数比较多的问题,先理清思路,酌句分析 、在计算方面还应加强,通过实际情境,先理解计算法则,采用形式多样进行计算专项练习要做到 20 个字:加强口算、教学得法、紧扣法则、训练到位、养成习惯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进一步做好防差转差工作,防止两极分化低龄化的现象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要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这确实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爱心和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