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北京专用)(二)(原卷版).pdf
10页2022年高考语文期初模拟评估卷(二)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 小题,共 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 成 1-5题材料一传说角楼为天神所造,是紫禁城的镇城宝物其实角楼是我国古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辅助建筑,主要结合墙、台、塔、堡垒等防御设施,设于防守式建筑物的棱角转弯处简单来说,就是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早在周朝,宫和城就已有角楼的设置三国志中记载:“谓审配于邺城东南角楼上望见太祖兵晋、魏、齐、隋时期的敦煌壁画中,在庭院围墙的四角和城墙的四角也都能见到角楼的踪影元代陶宗仪所 撰 辍耕录也有关于角楼的文字记载故宫的角楼,从其功能上说,是用于观察、守望和防卫紫禁城的但其闻名于世,却是因为其结构和美感从平面布置上看,角楼为两个 十 字相交叠形,周围环绕着白玉石栏杆基座立面体为三重檐多角与十字脊结合的做法,“权衡比例和谐,处理的非常巧妙”。
内部造型奇特,大木构架及数量繁多的斗拱衔接,皆复杂精密;角楼屋顶内部由梯卯相互连接固定,构成严密的主体结构体系内外严谨的结构,决定了角楼的外形之美纵横穿插的构件巧妙衔接,撑起各层屋顶主与次,高与低,错落而又条理分明,勾勒出角楼玲珑有致的灵动身影从外观看,角楼最引人嘱目的是其层层叠叠的屋顶,以及从建筑顶部伸出来的许多优美的“角”角楼总计有翼角28个、窝 角16个,无论平面还是立面,由于多南的层叠展现显得多姿多彩,造型优美,这也是让人感到其结构精巧的重要原因这样构造繁杂的屋顶,仔细分析起来,实际上是几组“歇山”屋顶的组合体歇山顶”有一条正脊,两端各有垂脊和博希,四角有被脊,在宋代曾称为“九脊殿”天安门城楼为重檐歌山顶,故宫角楼则是三重檐歇山顶角楼主体可看作由两个垂直相交的歇山顶组成的方亭子,屋顶两端的三角形山花板面向四周,称 为“四面显山”,意思是把歇山的山花面显在檐面位置,向四面亮出角楼中间“方亭子”的四面各有一个重檐歌山抱厦,主体建筑的两层尾檐与抱厦的上下两重檐连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美丽动人的建筑形象如此复杂又巧妙的组合屋顶,标志着我国明清时期木构建筑的结构技术和造型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除结构之外,角楼的细部装饰也十分繁复据记载,故宫角楼的琉璃瓦顶上各种特制的异形瓦件,“为近世所稀少者”,譬如顶层檐上,就使用了“大吻、背兽、剑把”等1 2种瓦件,而饯脊上所用的瓦件更达2 5种之多整座南楼内外的木结构上,都施用了繁复的油饰与彩画,额材材心画双行龙加珠宝,青绿相间;平板材画降魔云加桅花;角楼顶部装饰的金宝顶,是鎏了三道黄金的故宫角楼体现出工匠建造角楼时的巧妙构思,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美学高地1.根 据 材 料 一,下列关于角楼的表述,下无砸的一项是(3分)A.宫城中的主要建筑 B.最早出现于周朝C.艺术作品多有记载 D.多位于宫城四角2.根 据 材 料 一,下列对故宫角楼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整体构造为梯卯结构,斗拱衔接B.位于紫禁城墙角,有瞭望防御作用C.采用重檐歇山顶,四面交叉组合而成D.因内部装饰的整齐划一,闻名于世材料二不管你从哪个方向眺望多层屋檐的角楼,都会注意到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美学特色,那就是屋面滑向屋檐,向着天空稍稍翘起的优美曲线在世界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与西方在材料上走着完全不同的道路传统西方建筑的材料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东方建筑则一直着迷于木材。
木材料也一直为中国传统建筑提供着独特的建筑艺术语言,屋顶曲线及屋檐起翘正是其中较为显著的一种对于屋面曲线与屋檐起翘,可将其归因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的“天人合一”建筑屋顶曲线和起翘的飞檐产生一种升腾感,呈现出飞向天空的动势,形成一种对天穹的向往而故宫角楼守卫着天子居住的紫禁城,正是这种观念的最好代表具体来说,中国传统建筑屋面曲线的形式,主要是由梁架结构上的“举架之制”造成的举架之制有两个关键概念,一 个 是“步架”,一 个 是“举高”从传统建筑的侧剖面图中我们能看到“模”这个建筑构件,这是建筑物中的水平结构件,平行于建筑物的正面,垂直于梁橡的作用是固定椽子,承载屋顶重量并通过梁向下传递才禀的名称随其梁头所在的柱的位置不同而不同,比如在檐柱之上的称“檐橡”,在金柱之上的称“金楝”,在中柱之上的称“脊 才 票”,而相邻两个模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就是“步架”,步架依对应橡木的位置不同也分为檐步、金步、脊步等而“举高”,就是相邻各橡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同一座建筑如果步架相等,举高也相等,那么屋顶剖面的侧立面投影就呈现一条直线如果步架从檐步至脊步递减,同时各步举高不变,屋顶坡面的侧立面投影就呈现曲度比较和缓的曲线。
基本上,屋顶的曲面呈现取决于工匠如何选定一座建筑的举架之制,不同步架与举高相组合,屋顶至屋檐就会呈现轻重缓急不一样的腾跃之势屋顶的曲线到此还没有完结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除了简陋民居,大部分建筑在屋檐处椽木之外还会加 一 段“飞椽”,将屋檐向外挑出并略向上翘起,使屋檐形成稍向上翻的曲线此外,虎殿顶和歇山顶屋檐的转角处,檐口平视并不是一条水平直线,而是往角端微微翘起,称 为“起翘”;檐口俯视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往角端向外伸出,称 为“出翘”屋檐这样的曲翘设计,有利于室内采光,而上陡下缓的坡面,使得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会被抛出,飞到远处屋顶曲面这个功效,最早在 周礼中就有清晰记载:“上欲尊,而宇欲卑,吐水疾而雷远虽然屋顶曲线与屋檐起翘是在中国传统建造程式与建筑功用中自然出现的,但其呈现出来的艺术美感超越了单纯的建筑结构,甚至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了“天人合一”的神秘幻想所以,林徽因先生说:“这屋顶坡的全部曲线,上部巍然高举,檐部如翼轻展,使本来极无趣、极笨拙的屋顶部,一跃而成为整个建筑的美丽我冕故宫的丽楼,既是这种屋顶曲面形制的综合,又有着极为丰富的变化它的屋顶组合令其在不同层面上形成了几十个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屋面。
这些屋面形成了一种屋顶曲线与屋檐起翘的交响诗经如此赞美周宣王的宫室:“如鸟斯革,如肇斯飞意 为“屋檐像大鸟展双翼,又像锦鸡正飞腾”而故宫角楼那极繁复,又极雅致的曲线,恐怕只有“凤舞”可以形容了选自黄波同名文章,有删改)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建造故宫角楼的理解,不无的一项是(3分)A.以木质材料为主,有别于西方B.举架之制使其屋面呈曲线形式C.飞椽、起翘等形式借鉴于民居D.屋顶错落有致,屋面富于变化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故宫角楼的理解与推断,不氐砸的一项是(3分)A.建筑功用中体现艺术美感B.巧妙构思,极具美学价值C.结构严谨,堪称古建筑典范D.使用精美琉璃瓦,值得推广5.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概括故宫角楼之美6分)二、本大题共7 小题,共 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H 题共 18分)古之治天下,所谓不赏而民劝者,非谓绝而不赏之也赏一善而百善进也,何哉?自京师至于郡县,郡县至于乡党,其间有德行节义可称者取而旌之,爵于朝廷,死表其门闾,如此风俗莫不勉励也汉唐之间,虽不及于三代,而以号为治者,此道素行也且今之天下,何异乎古之天下,然而风俗未厚于古者,得非此道之废欤?故文正公范希文之于於陵也,岂特德行节义而已矣!夫公家世姑苏,幼儿孤弱,无父所怙,而后随其母氏来居兹上,留而不出,遂为邑人。
及其长也,卓有所立,乡人奇之尝庐于长白,日自讽诵,虽刻苦不暇,每患其寡友一日,超然遐举,四走方外,求老师巨儒,以成就其业不数岁间,大通六箱,声名倾动当世祥符中,会明天子诏天下举贤者能者,公素擅乡闾之誉,为卿大夫之所宾兴,一上而中寻补职任,骤历台谏,丕功硕惠,加乎生民,鳏议谎言,许于当国天下之人,无贤不肖,不谋而同辞曰:“范公如登辅相,太平可期及乎领边郡,握兵权,谈笑樽俎之间,折冲方面之难,威声远布坐镇犷俗,以致疆场尘清,投烽释警,虏不敢犯边,盗不敢入寇天子倚之如金汤,视之如腹心,何患乎西戎,何忧乎北狄!时以海内既安,邦国无事,乃贰枢府,参预机务天下之人欢然相语:“范公用矣,但翘首跋足以俟太平尔公自是负上重责,以谓其功不可亟成也,必待驯致故其所为,志在远大移风易俗,釐革颓弊下辑臣仪,上裨衮职欲行之以久,而效于后也易称:“渐以正邦”公实用之矣,惜乎其不能终之而薨公没之后,邑里无传焉噫!古之人有德行节义,取而旌之,犹能以厉其风俗,况有功于天下者乎?治平中,泽出宰是邑,访公之迹,得公之实,爰饬梓人构堂宇,命绘工图仪形使夫十室之民,朝夕耳倾而目属,自非嵬琐之类,得无声激?如是何患风俗不及古也?故:“不赏而民劝。
谓此矣愚之所以建公祠者,非止为乎公也,为民也取材于宋代韩泽 淄州长山县范文正公祠堂记)注释:(1)於陵:即长山县2)长白:山名,位于长山县境内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所谓不赏而民利者 劝:说服B.无父所他 怙:依靠C.以谓其功不可擎成也 亟:很快D.公缘之后 没:去世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3分)A.虽不及于三代 里刻苦不暇B.卓有田立 为卿大夫之所宾兴C.许于当国况有功于天下者乎D.取而旌之朝夕耳倾而目属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3分)A.死表其门闾B.公素擅乡间之誉C.乃擢贰枢府D.爰梓人构堂宇死后表彰他们的家族范公一向拥有乡里的美誉于是就被提拔为枢密副使于是让木匠画出房屋图纸9.根 据 文 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3分)A.范公杯酒谈笑之间就震慑敌军,使之不敢犯边,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B.文 章 引 用 易经的语句,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事业未完成的痛惜之情C.范仲淹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朝堂为良相,堪称第一流人物D.范仲淹一生留下许多可被传颂的事迹,但他死后一度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1 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分)然而风俗未厚于古者,得非此道之废欤11.第四段中,作 者 说“愚之所以建公祠者,非止为乎公也,为民也这句话交代了长山县设立范公祠堂的目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设立祠堂的目的加以概括4分)(二)根据要求,完 成12题共6分)12.阅 读 下 面 论语 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游问孝子 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子夏问孝子 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子 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1)请 解 释“色 难”与“游 必 有 方”2)综合以上材料,简 述 孔 子 对 于“孝 道”的主张,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三、本 大 题 共5小 题,共25分阅读下面诗歌,完 成13-15题共12分)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箫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注释:本诗写的是天宝十三年岑参途经凉州时与故友的一次夜饮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无砚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描写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映照边城的景象,营造出明朗开阔的意境。
B.“胡人半解弹琵琶”,写胡人对弹奏琵琶一知半解,突出边城缺乏文化韵味C.“河西”“故人”两句运用顶针的修辞,描述了作者与故人久别重逢的情景D.结尾通过“大笑”“醉倒”等词语,生动写出了内心复杂情感,富有感染力14.“酒”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下列诗句中“酒”所寄寓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艰难繁恨繁霜鬓,潦倒新停独酒杯杜 甫 登高)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