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谦与丰岛海战_郑守正.pdf
7页史学月刊一九九四年第五期方伯谦与丰岛 海战郑守正丰岛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序战,发生于189 4年7月2 5日(清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 )丰岛位于牙 山锚地以西约2 0 涅,故是役亦称牙山海战六月二十日,北洋海军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奉命率该舰并广乙、威远 三舰从威海启航,于二十一日抵牙山掩护运船载运物资完成任务后,济远、广乙在返航途中,于二十三日在丰岛海面被日本的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舰截击,乃 发生 了丰岛海战方伯谦在此海战中本是尽职的,可是,某些海军人员 出于不同的动 机和目的,散布流言蜚语,方氏受到诽谤,后来真相查清,才获得朝廷嘉奖这个问题在当时本已橙清,可当方伯谦因黄海海战被冤杀后,谣言又迭起,一些史家也深信不疑清末民初,有些史书如《东方兵事纪略》等复加指责,致使丰岛海战真相不明,是非混淆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一些珍贵史料陆续被发现,有关方氏冤案已取得共识,对方氏在丰岛海战中的表现持肯定态度本文将根据近年新发现的史料就丰岛海战中方伯谦的功过试作评判一对方伯谦的诽谤和指责是不 实之词诽谤方伯谦的有两人:一是广乙舰管带林国祥丰岛海战开战不久,广乙受伤,即向东北方退出战场,后至朝鲜十八岛附近搁浅。
林国祥率弃兵弃舟登陆,纵火焚船向英领事请求乘英舰回国,途经仁川时,在日军面前立 下 了悔过书,“听命立永不与闻兵事服状,国祥以下连署与楼,乃得纵归”①林为了掩饰自己的责任,在仁川对外国记者谎称 自己如何英勇作战,诽谤济远舰不敢助战,逃遁回华②对这样的弥天大谎,清王朝的一 些官员们信以为真,甚至说没有参加此次海战,根本没有沉没的日旗舰松岛是被广乙舰突撞,“与之俱焚”,称赞林氏立了大功在处死方伯谦之后,北洋大臣李鸿章提拔林国样为济远舰管带近年新 发掘的史料《甲午前后杂记》③和《冤海述闻》皆多次揭露林国祥战时的贪生怕死行为,. 谴责李鸿章、丁汝昌滥用这种品质恶劣 之人二是济远舰鱼雷大副穆晋书《冤海述闻》记载:在丰岛海战中,穆先避入舵脸,舵机被炮穿坏后,又避入鱼雷艇中,敌舰靠近时,方伯谦令放鱼雷,因鱼雷发射管充气不足,放不出口(日方报告,济远舰被 追时,曾放鱼雷而未命中,与此记载吻合)后穆被方氏罢黝穆因为失去大副之职恨方,致书天津友人和家人,写文章给上海报馆,均诬方氏躲避畏战以上二事在京、津和山东广为流传方伯谦被冤杀后,以讹传讹,流传更广甚至方伯谦的同乡、同学严复也曾轻信这些流言,他在给陈宝深的一信中说:“同学亲友除方益堂一人外,无不见危授命。
可是,严复于19 18年,任海军编纂委员会主任时,为池仲佑编的《海军大事@ ⑧《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 二 ) 第65页《中楼战守始末记》卷一,第1 2页,《甲午前后杂记》作 者卢毓英是 广甲号管轮.黄海海战时在该舰服役,该书是其亲历、亲 见、亲闻记实;是作者的记事手稿记》写序言称:该书“冤讨翔实”,“自吾国始开海军以来至 于今日,举五、六十年得失兴废、集然如视掌列眉”,“兹事 大体,不关于存亡治乱,有识者观此 当自知之”《海军大事记》不但没有指责 方伯谦,反为他鸣冤,这是人所共知,身为编委会主任的严复如此赞扬该书,这无疑是公开修正对方伯谦之指责,并承认方冤最早撰写甲午海战史而影响深远者,首推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次之,是罗悼愚《中日兵事本末》之后,赵尔粪《清史稿》、肖一山《清代通 史》等,对海战 实况,似乎均未深入考证,人云亦云,皆是据姚著和罗著撰写因为,方伯谦已被清王朝判死刑,定了性沿袭旧说,是省事的,翻案总是吃力不讨好的!姚著对方伯谦的指责:“济远之奔,侨吉野追甚急,吉野为新式快船……势将及,济远方伯谦乃树白旗,继又树日本旗屡复追如故,时有水手王姓者,甚怒而力 弱,日何人助我运子,又有一水手挺身愿助,乃将十五生特尾 炮 连发四出,第一 出中楼船佗楼,第二 出亦中,第三 炮走线,第四炮 中其要害,船头立时低俯。
盖楼船之追我济远也,意我炮已伤,故鱼 贯追逐,以是我尾炮挂线,毋庸左右横度,故取准易而中炮多惜是时济远不知转舵,以船头大炮击数出,以收奇捷,或可 纤高升之急伯谦既庆生还,归威海,遂称击毙海军总统以捷闻”①罗著亦指责方伯 谦 树白旗,匿铁甲最厚舱中,不敢命令发炮现对这些指责逐一分析如下:1.树白旗间题当广乙受伤退出 战场后,日浪速不追广乙,“三船聚攻济远,密如雨点”,势欲以强制弱,一举歼灭济远舰而济远形单力薄,“望台、炮架三,舵机均受伤… …济远只剩十五 生特 一炮”②,在敌力倍花于己,又无救援的危险处境下,如不采取应变措施,势必被击沉悬白旗、日本旗是表示投降,但没有停船,继续 向西航行,又是不投降的行动,在西逃中,方伯谦且能适时命令发后炮击中吉野,使之不敢再追,却敌保船,转败为胜因此丁汝昌不得不如实向李鸿章报称济远舰 是“诈敌”③,光绪也因此下旨嘉奖2.所谓 匿藏铁甲最厚舱中,不敢命令开炮对此一些老海军人士撰文指出,当时所有军舰,其铁甲最厚处,除水线以下外,即为天桥下之指挥塔,亦即指挥官作 战的岗位,这是海军章程规定的此一规定与指挥官之怕死与否,并无关系海上备战,全舰官兵均有既定之部署,分别进驻其 特 定 岗位,人司其职。
因此,管带在指挥塔岗位上何能妄称“匿铁甲最厚处, ,呢?这是著书者对舰船装备与战斗部署不明而妄加误责④3.不敢命令发炮,水手愤起自动放炮姚著的这个指责是根据丁汝昌6月 2 8日电报:“查却敌保船,全恃此炮,水手 李仕茂、王 国成为功魁,赏银一千两……”演义而成⑥丁 电故意不提一舰之长的管带,而把功劳归于两名水手,这是不足信的因为舰上规章制度严明,全舰士兵不可能听从两名炮手指挥,协同一致作战李鸿章接此 电后不以为然,在对照方伯谦电后,则为管 带请功、而姚锡光不明舰上作战程序对丁 电信以为真4.不知转舵,以船头大炮击敌这个指责是前后自相矛盾的先说:“船之望台、前炮皆中炮”,而后又指责“济远不知转舵,以船头大炮击数出”未免前言 不 对后语⑥5.谎报击毙日军统帅问题对此应当以①②⑧《丛刊·中日战争》( 一).第“ 页④参见美国林滚藩:《论方伯谦被杀冤案问题》.见《方伯谦问题研讨会资料汇 编》.第137、13 5页⑥《丛刊·中日战争》(一),《丁提督来 电》光 绪二十年六月二十八日,第26 6页⑧台湾郑天杰、赵梅卿:《中日甲 午 海战与李鸿章》.第15 6页方伯谦于五月二十五日向李鸿章呈报战况 的电稿为准①。
该电文并没有谎报“击毙海军总统”但二十八日丁汝昌覆李鸿 章电却云:“风闻提督 阵亡,吉野伤重”②可见,姚著的“击毙海军总统”,不是来源 于方伯谦,而是 由丁电衍化而来《中日兵事纪略》作者姚锡光曾是李鸿章、李秉衡及袁世凯幕僚姚氏于18 94、189 5年间正在山东巡抚李秉衙署,尝往来于辽宁、山东,搜集资料和民间传闻,书成于18 97年罗悴敲著《中日兵事本末》,在自序中说:“取姚著略变而简括之遂 成斯编”两者深受史学界重视,影响亦大姚著的海军篇,从建军 至 甲午海战,诸多记载与事实不符该书资料不是出自直接参加海战的 主要人物的第一手资料,而是在方伯谦被杀,案情不清的情况 下,取自清王朝官方文犊和李、丁等人电稿文书以及民间传闻而写成郑天杰先生说:“姚著、罗著如出一辙,均是不开罪于当政,而聚怨于死者,以海军作为李鸿章、丁汝昌的代罪羔羊”、“死者含冤莫辩,生者信口雌黄,徒令读史者啼笑皆非!”③左舜生先生说:“姚锡光的《东方兵事纪略》、罗停愚据姚书而写 的《中日兵事本末》以及王炳耀所编《甲午中日海战辑》等等,只能供我们参考,而不能认为是一种良好的历史记载④他们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张荫麟先生在《甲午中国海军战绩考》一书中,对姚、罗两书的说法也有辨证。
他写道:“避 匿一事,于方氏为不类夫汉城之变,敌舰之来,方氏先一日已有所闻孤军拒敌,上令未颁,果皿偷生,易勿舍广乙宵遁?既遇敌舰,战力倍褪于己,苟其畏死亦何难如厥后操江之所择,立即纳降?此皆不为而迁庇于济远 之铁甲,已非吾人所能想象且方氏避匿 之事,若有实据,丁汝昌、刘步蟾辈何以不加纠弹?”否定了敌舰开炮时,方伯谦躲入舱内之指责他说:“彼诚意投降,则毋须逃遁,及敌舰迫近,更不容发炮击之”因此,他认为方伯 谦,西逃时,悬白旗是“诈敌”他又说:“方氏既无避匿,则水手愤起自动发炮退敌之说殊不可信!”⑥这些评论是公正的,实事求是的二方伯徽屹立组台,却敌保船,指挥作战方伯谦奉命率济远及广乙、威远二艘弱舰护送爱仁、飞鲸轮船载运陆军和作战物资前往朝鲜,于六月二十一日先抵牙山次分爱仁、飞鲸二船先后亦到方伯谦遂派各般小火轮照料装运,拖带驳船,将兵丁、军装、马匹、大车等运驳上岸,派威远送电报往仁川拍发`威远管带林颖启在仁川得知6月21日日军已在汉城攻入朝鲜王宫,通往中国之 电报线已被割断又从英国兵船船长罗哲士处获悉日本舰队6月 2 3 日来牙山袭击的重要情报,返牙山 后立即向方伯谦报告方伯谦始知日本舰队已出动,形势严峻,战争即将爆发,遂令船上员弃赶催水手帮助陆兵驳运马 匹、米石上岸。
2 2日下午爱仁卸毕离开牙山方伯谦考虑到威远是木船不堪炮击,且行驶缓慢,倘出口遇敌,徒失一船,是日晚n时,令其先赴大同江 一带待命六月 二十三日晨五时,飞鲸驳卸将毕,济远舰即传令广乙舰,鱼 贯 出海口,拟于途中会同高升、操江舰西归,并准备驶回威 海⑥因李鸿章电阻北洋海军大队前往接应,此时三舰乃成无援之孤军七时半当驶近丰岛海面时,忽见三艘战舰采取攻势鱼贯而 来①《丛刊·中日战争》李鸿章电稿寄译署光绪二十 年六月廿五日电文1241北洋大臣来电四,六月廿五日到电报档②《从刊·中日战争》( 一)⑧同4 1页注⑥④左舜生:《东游杂记》见《方伯谦问题研讨会资料汇编》第11 8页⑥《张荫麟文集》,见《方伯谦问题研讨会资料汇编》第2页⑥《中餐战争始末记》卷一,第1 2页.(日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以及秋津洲、浪速)方伯谦遂令济远、广乙备战7时5 2分,彼此相距300 0米时,吉野首先开炮,继则三舰向济远、广乙猛烈轰击,济远、广乙立即还击7时5 8分广乙被秋津洲击 中 一炮,之后又被浪速的前旋回炮及机关炮猛击受伤敬侧,乃南向长安堆走避日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以广乙船体毁损不追,遂令三舰各取适宜位置炮击济远①8时1 0分济远发炮击中吉野舰,摧折其前椅木析索,2 0分又击中其右舷。
济远的望台、前炮台等多处亦被敌炮击中,人员伤亡重大②此战役中方伯谦的表现如何呢?《甲午战事纪略》记载:“忽有日弹中济远望台,大都司沈寿 昌头裂而死方伯谦与并立,脑浆溅及其衣,续弹继至,二副柯建章洞胸,学生黄承勋断臂,军功王锡山、管旗头目刘昆均中弹阵亡,弃兵死十三人,伤者四十余人前炮 台积尸已满,方伯谦屹立望台,连发四十余炮,辄击中日舰浪速,浪速倾倒,行驶甚缓”⑧《冤海述闻》记载:“忽侨炮中济远望台,大副都司沈寿昌头裂而亡方管带与并肩立,脑血尚沽衣也又一炮伤前炮 台… …方管带屹立望台,指挥发令,猛战至一点多钟,未分胜负,而广乙早已遁逃矣于是侨三船绕击一济远,而济远之前炮台,积尸不能运动,仅剩后炮一尊御敌连发后炮四十余发,中俊船浪速甚多,该船稍倾,行甚缓”④对照两书,互相验证,可见方伯谦临阵不惧,“屹立望台”的记载,是真实情况其次,济远西逃时,吉野紧追,方伯谦的表现又是如何呢?交战约一时许,因双方力量相差悬殊,济远舰余速沿蔚岛(约在东 径12 6北纬3 700 2产)之南西驶正酣战间,方伯谦及坪井均见西方两船开来方伯谦知是高升运兵船正由操江护送驶往牙山立即升旗告 操江:“我已开战,尔须速回”。
坪井已见济远与操江交换信号操江旋即向西方 向 退回,高升是英商船,悬有英国旗,所以继续前进8时5 3分,浪速超吉野,追济远,济远举白旗表示投降,浪速停止炮击,济远犹疾驶不已,相距约3 000米,浪速又以前部迥旋炮猛击,济远复举白旗示降,浪速举信号谓:“即刻停船,否则以炮击汝”是时,相距270 0。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