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ppt
77页《世说新语》两则 复习课,,刘义庆,南朝人作者与作品:,《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笔记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它主要记录晋朝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 雅量等36 门篇幅短小,语言简练隽永,片言数语就勾勒出一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因此它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称其为 “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咏雪》通过记叙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次家庭聚会,赞颂了谢道蕴的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写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为维护父亲据理力争的故事,表现了陈纪 的聪敏和深明为人之理的形象特征主 题:,[内集] [儿女] [俄而] [讲论文义][欣然] [似] [差( )] [拟] [未若] [因],会解释下列词语,《咏雪》,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不久,一会儿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相似,像大致、差不多不如,比不上依靠,凭借,“乘”,chà,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融洽 欢快 轻松),研讨问题:,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儿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儿女”则专指子女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① “柳絮”一喻好: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好的比喻句是形似与神似的完美统一柳絮”一喻好,好在有意象,它既达到形似,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② 认为“撒盐”一喻好: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撒盐”一喻,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所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拓展思维:,请欣赏:,拓展思维:,你能背几句关于雪的古诗名句吗?,古代吟咏白雪时用比喻的古诗句有很多,同学们能不能举几个例子?,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树飞花──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陆游《夜大雪歌》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有力地暗示谢道韫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修养,作者很赞赏道韫的才气陈太丘与友期,[期] [日中] [舍去] [乃] [不] [委] [引] [顾] [尊君] [家君],会解释下列词语,约定正午时分不再等候就走了通“否”丢下、舍弃对他人父亲的尊称,您的父亲谦词,我父亲陈太丘与友期,,,,◆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质疑,文中的“君”、“家君”、“尊君”这三个称谓各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君”:有礼貌的称呼对方,相当于“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君”指友人,“家君”指陈太丘,” 尊君”指对元方父亲陈太丘的尊称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
——无信无礼的人 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你怎样全面评价这位友人?,——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想一想,2、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无信” “无礼”,3、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聪颖机智(聪敏过人); 懂得为人道理(懂礼识义,知书达理); 性格直率,他正直不阿3、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观点(1):,,不算无礼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正好表现他性格率直、好恶情感分明,符合七岁小朋友性格特点,对于一个七岁小朋友,不应责备求全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观点(2):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也可以说是无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延伸:,“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古代聪明英勇的少年逐个数?,——四岁画画的王冕 ——七岁做诗的曹植 ——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砸缸救人的司马光 ——……,,《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仁”,所谓“仁”就是“ 爱”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二、注音:不亦说( )乎 愠( ) 三省( )吾身 逾( )规( ) 罔( ) 殆( )一箪( )食 曲肱( ) 笃( )志 论( )语好( )之者,yuè,yùn,wănɡ,hào,lún,ɡōnɡ,jŭ,dān,dŭ,dài,xĭnɡ,yú,,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三、解释词语及翻译句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说:同“悦”,愉快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吾:我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替,给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可以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有: 同 “又” 立:站立,站得住,指可以独立做事情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惑:迷惑,疑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 矩:规矩,规范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温:温习,复习 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新的理解与体会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也会有害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箪: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指颜回的住处 堪:能忍受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碗水,住在简陋的屋子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不改变自己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懂得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 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好:喜欢,爱好 乐:以……为乐趣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饭疏食:吃粗粮饭:吃饭疏食:粗粮 曲肱:弯着胳膊肱:胳膊,),,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择:选择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川:河,河流 逝者:指流逝的时光逝:流逝) 斯:这,指河水 舍:舍弃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三军:军队的通称 夺:被夺取,改变 匹夫:普通人,指男子汉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笃:忠实,坚守 仁:仁德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3、《论语》中论述学习应有谦虚的态度,要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5、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按要求默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