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特种设备监督管理的主要措施和要求.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12038202
  • 上传时间:2023-04-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特种设备监督管理的主要措施和要求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施“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正确 使用,精心维修保养”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特种设备使用登 记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定期检验率、隐患整改率、事故结案 率符合规定要求,确保特种设备安全使用一)三落实“三落实"指使用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管 理机构、人员,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含应急救援预案的制 定和演练).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 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特种设备生产、使 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使用 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保证特 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 ,使用单位应当核对其是否附有法规规定的相 关文件.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企业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的地位,也明确了地方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对于特大安全事故 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予以责任追究这些无疑对保 障特种设备安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内,设置相应数量具有特种设备基础知识和安全技术,懂得法律法 规、管理业务、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应急处理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 具体从事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工作2、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人员 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责主要包括:(1)协助使用单位领导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的法律、法 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标准;(2)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参加特种设 备订购、设备进厂、安装验收及试车3)组织制定或修订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并对制度、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 检查.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 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5)编制特种设备的年检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6)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 ,或者 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 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销.(7)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8)参加特种设备的事故抢救、调查、分析、报告、处理;(9)协助有关部门对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技术培训、考核;(10)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 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特种设 备使用登记及技术资料的管理。

      使用单位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的职责主要包括:(1)贯彻贯彻落实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 规范、标准;(2)组织对作业人员技术培训和进行安全教育;(3)参与制订制定或修订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 程;(4)对特种设备各项制度、规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检查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和定期检修计划的实施;(5)解决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有关人员提出的问题,如不能 解决应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3、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各级岗位责任制.这是使用单位最基本的管理制度之一, 明确岗位责任制度有利于分清工作职责,确定各自的工作范围,便 于实行技术责任、经济责任和安全责任考核2)基本工作管理制度包括特种设备的选购、验收、安 装、调试、使用登记、备件管理、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技术档案 管理和统计报告等制度这些制度的贯彻实行,奠定了使用管理基础工作3)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制度.有安全检查、日常维护保养、 检修、定期检验等4)操作规程主要包括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这 是保证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做到安全运行和维持正常生产(使用)的先 决条件安全技术档案主要包括:(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 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修保养记录;(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6)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卡)。

      二)两有证 “两有证”是指特种设备要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管理人 员与作业人员要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1、特种设备凭证(或标志)使用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30 日内,使用单位 应当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 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 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机动车辆等设备的作业人员及 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 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 作业知识和事故应急处理知识,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取得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使用单位要努力培养“四懂四会"(懂特种设备的结构、性 能、用途、工作原理,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的作 业人员在特种设备运行过程中,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 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认真填写运行记录或工艺生产记 录,严禁违章操作,拒绝执行违章的指挥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 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 负责人报告,并及时采取安全规程规定的事故应急措施.(三)一检验 定期检验是指经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接到使用单位提出的 定期检验要求后,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的检验。

      通过定期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危及安全的缺陷隐患,防止事 故发生,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使用单位应做到:1、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上次检验有效期满 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根据使用单 位自身的特点,安排定期检验计划,确保检验工作如期实施;2、检验时,要做到按计划的检验时间停车检验,并向检验检 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提供定期检验所需要的条件及资料,配合他 们作好检验检测工作;3、检验后,对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或存在问题的设备, 已经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达到合乎使用要求的,要及时办理有 关注册、变更手续凡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不得继续使用;4、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 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四)正确使用为达到特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应当正确确定特种设 备使用条件,加强使用过程中技术要素控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避免超压、超温、超速、超负荷运转在机场、车站、码头、商场 学校、幼儿园、体育场馆、娱乐场所、旅游风景区等公众聚集场所 运行的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因此,使用 单位更应采取措施保障作业人员能够正确使用特种设备.此外,还应 当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设置安全隔离区和明显的安全 标志,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五)精心维修保养特种设备使用后能否经常保持完好状态,提高使用效率,延 长使用寿命,达到安全经济运行,除了正确使用外,还必须精心做 好日常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 定期自行检查.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 行检查,并做出记录.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维 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 测量调控装置和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自检、维修,并做出记录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使用单位 自己维护保养,另一种是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单位进行的维修保养 (如电梯维修保养),必须经省级质监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维修 保养活动使用管理安全要求及“明确并落实三方安全责任”:1、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 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主体责任的内容:(1)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保证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2)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 管理人员,建立健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和安全操 作规程;(3)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按《条例》 规定申报注册登记;按期申报定期检验,不使用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 不合格的设备;(4)对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熟知管理制度,掌握 操作规程,按章作业并持证上岗;(5)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对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 常维修保养,并定期检查;(6)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应对其进行全 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 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年限的,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办理注 销手续;(7)制定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并适时演练;建立重点 特种设备监控制度;建立事故报告制度,保证事故发生后立即报告质 量技术监督部门及相关部门,同时及时采取救援措施防止发生灾害, 并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

      2、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把关责任3、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安全监察责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