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观.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492209
  • 上传时间:2018-07-0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3.9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2014级史晨霞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时兴起,始终贯穿了对父权社会传统的反抗它综合借鉴了20 世纪各种批评理论经验,发展成自己的批评模式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有英美派和法国派两个流派,共同经历了从重在批判男权文化到深层发掘分析女性作家作品再到突破文本限制,反思两性关系的发展历程这一批评理论在20 世纪 80 年代传入中国后,在国内掀起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热潮,并在文学创作与批评实践中形成并发展了自身的特点 要了解 20 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发展,首先必须对当代女性主义的先驱——女权主义有所认识追溯女权主义的源头,不能忽略人类的发展历史人类世界和人类文明本是由男性女性共同形成,男女性理应处于平等地位但千百年来,女性一直被束缚于男权社会的罗网中,无论在古希腊、基督教的文明里,还是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女性的身份始终是处于边缘化的被压抑地位在长达数千年的压抑与沉默之后,女性意识觉醒,妇女起而反抗,女权运动随之掀起一次又一次浪潮一般认为,欧洲文艺复兴是妇女思想解放的肇端文艺复兴倡导的个性解放与自由平等对中产阶级妇女产生了重要影响,鼓舞了妇女争取平等的愿望。

      至19 世纪中后期,西方兴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妇女解放运动,这是女权主义的真正开始在这一历时约70 年的女权运动中,妇女高喊男女平权的口号,强烈要求政治与社会地位的平等, 最终以妇女获得选举权而胜利告终进入 20 世纪,西方女权运动又掀起了两次浪潮,分别发生在六七十年代和80 年代末,经历了从主张女性存在的特殊性和性别的差异性到要求多元化的差异取代男女对立的发展过程,从形而上学的男女二分法推进到温情、友谊的新的文化政2 治话语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不能等同, 但可以认为, 女性主义源起于女权主义,是由女权主义的不断发展衍变而来女权主义”代表了早期妇女争取男女平权的斗争,而“女性主义”则注重“性别意识”和文化建构,是从文化批判的立场出发的1、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的背景与理论发展20世纪 60 年代的政治运动促进了左倾学术思潮在欧美的蓬勃发展,于此同时,西方正掀起第二次女权运动的浪潮,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就在这一时期兴起对两性生存境况的反思,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崛起,形式主义批评的内在危机,以及妇女文学的兴盛,是导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勃兴的主要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西方社会处于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形成剧烈的冲突,激起了人们对旧事物的厌倦和怀疑转而追求文化革命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在美国,种族平等与妇女自由问题突显;法国妇女也兴起反抗男性压抑的女性主义运动这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现代文学理论本身的危机也促进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勃兴新批评衰落,结构主义向解构批评转化,各种形式主义批评的“中性 / 无性”运作模式引起文学女性的不满,她们试图在对社会学批评、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符号学等理论的综合思考中建构起自己的批评理论 20 世纪的大多数女性接受了与男性同等的教育,因此产生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多的女性作家比如美国出现了艾丽丝·沃克、托尼·莫里森等著名黑人女作家; 法国有写作《第二性》的西蒙·德·波伏娃,以及玛格丽特· 杜拉斯等蜚声文坛的大家;英国的伍尔夫、琼·里斯本也同样令人瞩目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不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个凸现文学外部研究的批评流派它与 20 世纪以来的各种理论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体系丰繁复3 杂总的来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中期重在批判,揭露男性文化对女性形象的扭曲,批判文学中的“厌女现象”,抨击阳物批评代表作有凯特·米勒特的《性政治》等。

      第二阶段,是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重在发掘分析,追溯女作家自己的文学传统,大规模重新挖掘和阅读各国各时期的妇女文学,援用女权的视角读解经典作品,倾心于语言文学的批评代表作有伊莱恩·肖瓦尔特的《她们自己的文学》、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合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等第三阶段,是 80 年代中期以后重在反思,重新思考文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发展一种跨学科、跨性别的女性主义文化,不再拘泥于文学本身,兴起了对性别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的“性别诗学”,呈现出多元的理论格局代表作有朱莉亚·克里斯蒂娃的《妇女的时间》等2、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流派及主要领域一般认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分为英美派和法国派它们都强调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 都非常重视妇女的主体性,但又各具特点 70 年代末法国女性主义批评被介绍到美国,两者间的碰撞与交流频繁,又呈现出相互交融的特色由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个综合借鉴各种批评经验的理论体系,因此与多种批评理论有所相连,比如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说、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1)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英美学派 : 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观是英美派的主流。

      英美女性主义批评注重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女性:她们的困难、痛苦、实际经历等,从女性的切身体验4 上升到理论高度是一种社会—历史的批评,是基于女性经验的理论和方法英国的女性主义批评比较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与性别因素而美国的女性主义批评又可细分为美国黑人、美国亚裔、美国境外的有色人种、美国土著女性主义批评英美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玛丽·雅各布斯,美国的凯特·米勒特、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伊莱恩·肖瓦尔特等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先驱她的《自己的一间房子》被评论家认为是当代英语国家里第一部重要的女性主义文献她使用了“父权制”的概念指正社会的不公,批评所谓的“女性气质”,并通过“双性同体”的概念提供了一种弥合两性差异的途径米勒特的《性别政治》标志着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开端,她本人也被称为“美国女性主义批评最著名的母亲”作者把社会、文化、历史等外在的因素作为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入手,明确把性别问题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她的批评实践确立了重读文本、重新认识性别身份对女性形象再现的重要性肖尔瓦特的著作《她们自己的文学:从勃朗特到莱辛的英国妇女小说家》,确立了她作为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奠基人之一的地位。

      她提出并发展了女性“亚文化”的概念,构建了“妇女批评学”理论吉尔伯特和格巴合著了在女性主义文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阁楼里的疯女人——妇女作家和19 世纪文学想象》提出“作者身份焦虑”理论,开启对女性文本做深层挖掘的思路两位作者还研究了现代主义在男女两性作家身上不同的表现形式共同编选了《诺顿女性文学选集》雅各布斯深受后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学说影响,倡导一种“精神分析学的和理论化了的女性主义”,著有《阅读妇女:女性主义批评文集》对促进英美学派与法国理论的结合作出了重要贡献5 法国学派 :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受到后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的影响,注重语言批判和心理建构, 关注如何颠覆、 打破男权话语, 研究写作中反映出的女性观, “女性书写”是它们的一条重要理论 法国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法国的西蒙·德·波伏娃、露丝·伊利格瑞、朱莉亚·克里斯蒂娃、 埃莱娜·西苏以及挪威的陶丽· 莫依等波伏娃是 20 世纪法国最具影响的存在主义作家与哲学家之一,政治活动家和女性主义者她的著作《第二性》应该说是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源头它以对女性性生活的坦率讨论和对父权制的深入剖析被誉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圣经》”,影响了数代妇女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

      伊利格瑞曾师从拉康,她的博士学位论文《他者女人的反射镜》因对弗洛伊德性别理论和父权社会的二元对立等级制度发起挑战而被逐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她提出“女性谱系” 理论,主张重建类似于前俄狄浦斯阶段母女亲情的新型女性关系,故而倡导“女人的表达”克里斯蒂娃受语言学家索绪尔、精神分析学家拉康、俄罗斯哲学家和文论家巴赫金理论的多重影响,提出在人类生命的最初阶段存在着“符号”的观点,倡导“符号写作”,依赖她所谓的“符号域”力图打破象征父权的“象征秩序”她的《关于中国妇女》表现了对中国妇女命运的关切之情西苏和伊利格瑞、克里斯蒂娃一起,被誉为“法国女性主义文论界三位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她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女性写作”这一概念和理论其《美杜莎的笑声》被公认为“女性写作”的宣言书莫依是20 世纪挪威知名的女性主义学者与文学批评家她深受后结构主义影响, 代表作是《性与文本的政治: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其最突出的宗旨是解构“男性特征与女性特征之间致命的二元对立”2)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领域6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生的主要场域在这里指的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所主要借助的其他批评经验,并在其他批评经验中发展自己的理论。

      可看作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另一种流派划分法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第二次妇女运动马克思主义提出,婚姻制度与家庭形式及两性关系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们的性别特征是与社会属性密切交织在一起的这一基本原理受到大多数女性主义批评家的拥戴马克思主义主张反抗一切压迫、要求人类解放、追求完全平等,这正好与女性主义要求女性解放、追求男女平等、反抗男权压迫相吻合因此,这种批评可以说是马克思妇女理论在文学批评上的运用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受弗洛伊德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影响而开创的新领域一方面对精神分析学说中的 “阳物崇拜”发起猛烈攻击,一方面又借鉴和运用精神分析学说的话语,作为女性写作的指导原则,提出“女性话语”、“女性写作”、“双性同体”的新概念旨在把女性从父权制话语的压抑下解放出来,营造女性“自我认证”的大氛围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发展过程还注意到种族的问题,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批评有时又称“第三世界女性主义批评”其特征是对文化霸权的批判,对殖民话语的分析,并为非殖民化探寻出路在这一流派中应特别注意“话语”、“身份”与“主体”三个关键词。

      福柯认为“话语”是权力关系的关键,而女性主义则关注父权话语对妇女从属地位的操作,力图建构取代父权话语的话语广义的“身份”指的是个人或群体得以联系的显著共同特征,7 比如“种族身份”主体”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语境下成为话语和意识形态的产物, 直接影响了受压迫的人们对自身身份的认知以及反抗统治和屈从地位的能力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在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产生的,直接继承了后现代的特征,如否定所有宏大叙事,反对以男性文学为标准的大型理论;否定二元对立、强调多元方法论,反对以男性为主导的二元对立;反本质主义以及话语的狂热,创造女性自己的话语系统后结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后结构主义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在于语言观、“身体书写”论以及解构文论大多数女性主义者认为,由男性操纵的语言表述与妇女的真实存在并没必然联系,因此要颠覆现存的语言符号系统,改变语言结构,改变涉及她们自身的语言用法,创造“妇女自己的语言” ,进而倡导“身体书写”女性主义文本“消解中心”的努力使得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狭义的解构批评相联系 解构主义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提供了质疑与颠覆父系意识形态的策略与方法,但其颠覆现存话语后不注重重构,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则强调颠覆与重构的同时并举。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生态女性主义产生于20 世纪 70 年代末,是在生态运动、和平运动及妇女运动的共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视为“生态批评”或“文学与环境研究”的一部分,从性别角度切入生态问题,旨在解放妇女与自然,围绕自然、女性、发展等主题批判父权制的统治和压迫,进而高扬女性文化、女性原则对解决生态问题的作用3、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在中国当代的传播和发展8 中国女性主义意识的萌芽早在明清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