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颐和园教学实录.doc
12页《颐和园》教学实录执教者:林莘 记录人:大邑县东街小学 李晓玲教材版本: 人教版 年 级:五年级编辑整顿:李明东工作室 教材分析:《颐和园》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体现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简介,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简介,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简介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昂首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简介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体现了赞美之情 教学目的:1、结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对的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翠、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措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措施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收集整顿有关资料及图片课前交流:师:你们喜欢春游吗?生:喜欢回来让你写600字的游记生:好——-吧!(有气无力地)师:好——吧!(故意拖长语调,显得有气无力)嘻嘻嘻生:哈哈哈哈 (氛围很融洽)一、 交流导入,进入学习师:同窗们,颐和园是北京的一处旅游景点,那里历史悠久,景色怡人,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注意看教师板书课题颐”字的左边里面是个口,(红笔标)左右要写匀称它是什么意思呢?生:无语师:有一种词语叫“颐养天年”,据说过吧?“颐”:就是养的意思那,颐和园:就是皇上休息、休闲的地方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请同窗们齐读课题生:颐和园师:不要拖音再读一次生:颐和园师:课前,同窗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对颐和园有哪些理解?生:我懂得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师:是啊!这样的句子,写在开头,这样总写的句子,在文中尚有吗?生:最后一段师:为了加深印象,我来读头,你们来读尾我们来首尾呼应一下 生读师: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了如何的印象?生:我懂得长廊有七百多米长,提成273间。
师:你抓住了它的景点生:我懂得昆明湖很美丽师:你理解了它的景色师:同窗们,自己读书能懂得这些真不简朴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图,理解景点师(出示:长廊、横槛、堤、画舫)边看图,边读一读生:读词语师:坐上画舫,你会有什么感觉呢?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赏心悦目师:读一读吧!(生齐读)(出示“宫”和“殿”的图片)给你留下如何的印象?生:华丽、豪华、金碧辉煌……师:是啊!华丽、气派、壮观……出示词语: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美轮美奂抽生读,齐读继续出示“阁”的画面)这是?生:阁师:对!它的屋顶上都是?生:琉璃瓦师:对极了!因此它才金碧辉煌二 、朗读感知 理清顺序1、自由、小声地读课文2、理清文章的顺序长廊-佛香阁-昆明湖三、 进一步感知,品读文本师:目前就让我们就跟随作者先到长廊看一看作者说,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课件) 请同窗们用心地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它究竟由于什么而有名? 学生读书师:说说吧生:我觉得长廊由于长而有名师:课本上是怎么说的,能不能读读有关的句子?生: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提成273间师:哪里看出来的呢?生:两个数据:七百多米长 273间师:请人们观测这两个数字,你有什么发现?生:一种是大写的,另一种是阿拉伯数字。
生:一种是估计,另一种是精确的师:谁来读一读,读出长廊特别长的特点师:她读得非常好!让我们一起来像她这样读一读你们看: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字的变化请问,掌声在哪里?(教室里想起了一阵掌声)那么,作者是怎么来到长廊的?作者抓住那些词语呢?生:进、绕、就师:是啊!像这样,从一种景点到另一种景点,作者告诉你她游览的路线(顺序)像这样的句子,书上尚有诸多人们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这样的句子,把它画下来生边画,师做符号)师:都找到了吗?生:找到了师:容易吗?生:容易师:是啊!由于它们都在——生:每一段的开头师:太容易了,对吧! 这样一种地方又一种地方,一种景点连着一种景点这种形式在游记中是最重要的规律和措施这叫做——?生:过渡句师:NO!移步换景把这四个字写在课题下面)我们写作也要用上这样的词语,文章才会有序 孩子们,旅游就这样结束了,你有什么感觉?生:…… 师:不知所措生:太快了! 师:还没看清晰生:真没趣! 师:真没劲师:我们写游记,要怎么样?生:细细的观测,细细的理解师 :还要细细的记录好吧!我们再次出发吧!我们第一站到长廊。
师简介长廊 (略)生: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提成273间师:她觉得长廊的长让它出了名,你觉得呢?生:我觉得长廊里的画让它出了名师:课文里是如何写的,你能来读读吗?生:每一间的横槛上均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似的师: 你能告诉人们横槛上画着什么吗?生: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师:每一间的横槛上均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没有哪两幅是相似的,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生:想师:那就仔细来看吧!课件这是成语故事?西游记里的 水浒传里的 师:你觉得长廊内还也许画什么?师:A你懂得的可真不少啊,能读一读吗?B谁还想读一读?C请你来图句子生读句子:每一间的横槛上均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似的师:A这样多的画绘在这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上,该是如何的美景啊,谁来读一读?1生读:每一间的横槛上均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似的 师: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透过这个满字,(课件)你能感受到什么?生:我感受到了那里有诸多花师:数不清的花师:我感受到了那里的花栽得密密麻麻,一点儿缝隙也没有。
师:看不完的花 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吧?生: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师:一种满字别有韵味,谁再来?生: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师:七百多米的长廊啊,两旁都栽满了花木,可见花真的不少,因此作者说,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学生接读)生:又开了师:这一种花还没谢?生:那一种花又开了师:这一种花还没谢?生:那一种花又开了师:这一种花还没谢?生:那一种花又开了师:这又是另一种美明明在写长廊,作者又在写花我觉得多余了可以不要写,可以吗?有辩驳我的理由吗?谁来强烈反对?生:我有不批准见由于花木是美化我们生活的,作者把它写进去就更美了师:是啊!长廊的两边有花、草、树、木的陪伴,就更美了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搭配,就更完美了!(出示句子 读)师:长廊的长,长廊的画多、画美,这是长廊独一无二的特点板书:特点师:我们常常游览一种地方,那里的景色让我们眼花缭乱,让我们不知从哪里看起,从哪里说起,从哪里写起对不对?那好,我们看一看:长廊这一段共有几句?作者是如何把它连接起来的?生:一共有六句师:我们请六位同窗来读我来引读:到长廊——生读 乍一看——生读又一看——生读 仔细看——生读左右看——生读 感觉——生读齐读。
师:游客们,走完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生:万寿山脚下师:昂首一看,看见了最有标志的——生:佛香阁师:对!佛香阁是什么样的?来读课文,从文中去找生:读课文 (请一位同窗来简介一下)师:好!我记下来了出示句子)1、 佛香阁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矗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2、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矗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师:谁来读一读这两句一人读一句,说说你有什么感觉?生:第一句,没有猜想感生:让人感到佛香阁很美丽生:它别强调佛香阁的外形很美丽师:你看!这就是作者的体现换一下顺序,变一下顺序,让我们的感觉就会不同样师读第一句) (生读第二句)师:佛香阁给我们带来不同样的感觉,意外的美感 其实,每一段路程,均有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佛香阁也不例外你们想听听吗?生:想师:讲故事(略)你再读一读它,就会有不同样的感觉生:再次读此句师:佛香阁的特点就是——板书:壮观 其实,付相隔的背后,尚有故事配乐讲故事《火烧圆明园》生:认真倾听四 畅游园林,延伸作业与思考 师:人们都说,一种景物,一种建筑,就是一段历史的凝固,会给你留下诸多的思考 同窗们,教师给你们留一种作业,那就是:继续游览颐和园的其他景物。
看看用什么样的顺序,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样的体现方式来展示它的美一种思考:我们游览一处景物,不光关注景物的外表美,,更要关注它背后的历史,以及它走过的岁月,留给我们的思考但愿旅游中的发现与思考,从这一节课开始师:好!谢谢同窗们!生:谢谢教师! 附:板书设计: 颐和园 七百多米 273间 顺序 移步换景长廊 长——————————画 特点 佛香阁 壮观 体现 附:人教版四年级《颐和园》课文原文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提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均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似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昂首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矗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翠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样多的狮子,。
